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研究發現:腦震蕩源自大腦深處「鈴聲」

研究發現:腦震蕩源自大腦深處「鈴聲」

一項最新的建模研究發現,當足球運動員頭部受到重擊並且嗡嗡響時,這不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和真實的鈴一樣,其大腦會在不同頻率上振蕩。該研究結果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腦震蕩並非源自大腦和頭骨的碰撞,而是響聲在大腦深處引發的組織拉伸和切變。

研究人員表示,應設計更好的頭盔,以抑制最具破壞性的低頻振動。

為更好地確定頭部受到重擊期間真正發生了什麼,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師David Camarillo和同事通過讓該校31名足球運動員戴上裝有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護齒器,收集了關於真實撞擊的數據。研究人員利用關於189次碰撞的數據(包括兩次導致腦震蕩的撞擊),以及主要來自屍體的各種大腦組織材質屬性的數據,模擬了大腦如何機械地應對每次撞擊。

該團隊發現,每次撞擊會以一種複雜的方式讓大腦在十分之幾秒的時間裡顫動。研究人員將這一動作分解成動態模式——擁有不同頻率的短暫的動作模式。當受到撞擊時,大腦振動得最有力,頻率為每秒約30個周期。這幾乎和鋼琴上第二個最低鍵的頻率相當。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結果。平均而言,每秒低於33個周期的模式能吸收傳給大腦的總體能量的75%。

論文作者之一、史蒂文斯理工學院頭部損傷生物力學專家Mehmet Kurt 表示,更重要的是越硬的撞擊會激起更多振蕩。這可能是關鍵所在,因為不同振蕩模式影響的是大腦不同部位的運動,從而可能導致鄰近區域以不同頻率振蕩。例如,對導致運動員失去意識的撞擊進行的建模顯示,在此次撞擊中,腦胼胝體和周圍的白質相比以更高的頻率振蕩。Kurt解釋說,即便振蕩僅持續了幾個周期,但當鄰近的大腦區域以不同頻率振蕩時,這些組織的拉伸和切邊也在增加。

最新分析對於腦震蕩研究人員來說可能喜憂參半。「一方面,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想像的更加複雜。另一方面,我們可能擁有了研究它的正確工具。」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專註於頭部撞擊研究的機械工程師Philip Bayly表示。例如,通過比較不同模式的運動,研究人員或許能闡明最易受傷的大腦區域。而且,頭盔生產商可能會注重設計能抑制破壞性最強的頻率的頭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真正實現能源清潔需要多久?答案是400年
NASA在木星上發現深入其內部的噴射氣流和模式氣旋

TAG: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