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大師」李昌鴻眼中的宜興紫砂陶

「國大師」李昌鴻眼中的宜興紫砂陶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乃宋朝杜小山的一首詩,名《寒夜》。寒夜客來,炭火初紅,院外冷月清輝,梅映窗紙,此時煮水烹茶,圍爐品茗,或閑敲棋子,或操琴弄箏,茶煙琴韻,良朋知己,真乃令人嚮往之雅趣!

我喜歡喝茶,愛屋及烏,就研究茶具,覺得紫砂壺才是茶具之極品。夜深人靜,室內書桌燈光溫暖,手握一壺鐵觀音,茶湯的溫暖透過紫砂溫潤著手,茶煙裊裊,清香馥郁,就著燈光看書,翰墨茶香,在冬夜那是一種清凈的養性吧。

時日漸長,也學得一些養壺之道。紫砂壺是透氣不透水,養壺在於外養與內養。

外養就是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溫度較高,壺壁上的氣孔就會略微擴,此時可用茶巾擦拭紫砂壺表面,使得茶湯中析出的多種元素浸潤於紫砂壺壁的氣孔之中。日復一日,紫砂壺吸茶湯之精華,得主人之心性,就逐漸溫潤靈氣了。

那麼內養是什麼?內養的關鍵是:一壺一茶,持之以恆。因為紫砂壺原料特殊,而且氣孔結構獨特,吸收茶湯同時釋放紫砂中蘊含的稀有元素,所以,只泡一種茶的紫砂壺泡,長久使用,茶壺內壁積聚茶垢,即便沸水注入空壺,也會飽含茶味,茶香悠遠。

李昌鴻、沈邃華與恩師顧景舟合照

有句話叫 「修於內而形於外」,是講人的修身養性,如此看來養壺如養性,養壺之道,其實就是養人之道。如果脾氣急躁,毛手毛腳,那是養不得好壺的。

養壺需要平和心與耐心。品茶與養壺兼修,養壺與養性同理,這便是所謂的養壺如養性。把養好的壺,光澤溫潤卻又內斂,壺身雖不如瓷器光鮮,但卻樸實無華,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重,謙虛坦蕩又不失靈氣。與之交往,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也許就是君子之交吧。

「大師作品欣賞」

01花籃提梁

第十一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花籃提梁》,憑藉其發散的思維以及獨特的藝術創造力,斬獲殊榮,成為一代經典。

02合菱

筋紋器一直以嚴謹條理著稱,雖不飾一花一木,卻以其本真奪人芳心。通過繁複工藝打造筋紋質感紋理,稜角分明、鋒芒盡顯。六瓣、十二棱,道道是工藝!

03匏瓜

曼生傳器,生息不止。30年陳腐段泥摶制,經大師神來之手,清潤細膩的藏家品相,宛若天成,有如返璞歸真之意。

04海棠

大師特選家藏天青泥製作此壺,將筋紋器與仿生花器結合,似柿似棠,蘊含「四世同堂」的美好祝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紫陶 的精彩文章:

他做的壺鋒藏不露,就像他的為人,誠懇踏實

TAG:藝紫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