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創新潛質
陳子晗,大二進入南昌航空大學李清華博士實驗室,憑藉兩篇高影響因子論文,以本科應屆畢業生身份走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直攻博士,成為南昌航空大學「最牛」本科生。
而實際上,僅2017年,南昌航空大學學子就斬獲省級以上競賽獎勵756項,包括全國「挑戰杯」決賽二等獎在內的國家級獎311項。在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中,學校居全國高校111名、全省高校第二……
斬獲如此戰績,南昌航空大學是如何達成的?其創新型人才是如何煉就的?
原來,南昌航空大學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始終有一條主線:圍繞學生、圍繞實踐。不論是教師、課程上的變革,抑或是創業就業端的實踐都是圍繞此推進的。
「李清華博士把我和同學領進科研之門,教會了我們如何獲取知識、思考問題,我們本科生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也由此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保送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袁永標這樣評價在自己老師實驗室參與科研工作的難忘經歷。
李清華並不是個例,在南昌航空大學裡,李清華等「學術大牛」們除了專註學術成就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將他們的本科生領進科研的大門。
放眼全校教師隊伍,學技並重、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逐步搭建而成。學校新入職教師入職兩年內必須接受為期半年的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一線實踐鍛煉,專業課教師每三年至少要有兩個月時間到企業一線參加生產實踐。
與此同時,學校不斷加強由專職教師、傑出校友企業家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建設,加大工廠一線工程實踐鍛煉力度,激勵教師參與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並將其作為職稱評聘、崗位考核的重要依據。
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不僅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了變化,還扎紮實實落到了更深層次的課程變革上:2017年開始,南昌航空大學又建設了兩類三級300門覆蓋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質。
江西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王慶副教授在課堂引入國外流行的TRIZ創新理論體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開設選修課「創新專利與競賽指導」,激發學生創新靈感。2017年,由他指導本科生申報的「『天宮開悟』——實景與VR相結合的青少年航空國防素質教育」在全國「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實踐活動中一舉榮獲新銳創意獎。
漫步昌航校園,必然經過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在校大學生團隊可以零成本入駐該基地,學校還給每個入駐團隊提供法律、貸款等服務指導,有效保障了項目團隊的存活率和成長性。目前,基地已有上百個創新創業項目團隊入駐,成為學校集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成果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平台。
入駐基地的「樂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業項目,榮膺江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項目主要負責人本科生彭波感慨:「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我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發展空間,為我們安排導師,為我們提供政策指導、專利申請、諮詢策劃等多類服務,是我們所有入駐團隊的溫暖家園。」(本報通訊員 王漢定 劉芝平)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03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