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歷次武裝起義衝鋒陷陣,歷史課本卻鮮有提及

此人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歷次武裝起義衝鋒陷陣,歷史課本卻鮮有提及

作者: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季我努學社演講嘉賓。

黃興是出身於武昌兩湖書院的湖南士子,從日本歸國後還同兩湖書院有過聯繫。湖南、湖北的革命者中,有許多人是他的同學、學生和朋友。華興會的發起者中也有湖北人。華興會在湖南發動起義,約定湖北共同響應。黃興在湖南、湖北的革命者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影響。

黃興

擔負同盟會的領導工作後,雖然多年離開兩湖地區,他應該對兩湖地區的革命活動和潛力有所了解。但他與孫中山決策的八次起義,沒有安排一次在兩湖地區。他籌備「三·二九」廣州起義時,曾於1911年初派譚人鳳攜款北上湘、鄂,組織援應,如他在「三·二九」起義前致函加拿大域多利埠致公堂書中報告的:「此間諸事已著實進行,規劃以兩粵為主,而江、浙、湘、鄂亦均為布置」失敗後致加拿大同志書中所說:「當時以廣東為主動,而雲南、廣西、湖北、湖南、江南、安徽、四川、福建、直隸數省為響應,各處皆有黨人在新軍中預備反正,擬廣東一得手,則以次續起。」 可見對於湘鄂並未給予特殊注意。

黃興等革命志士

這種未給予特殊注意的情況,適暴露了黃興等同盟會領導人在反清武裝起義的戰略決策方面的失誤。事實上,兩湖地區尤其是湖北,對武裝起義一直在謀划進行之中。自華興會、科學補習所起義失敗後,武、漢軍學各界亟謀進行,的無少懈,且屢有表現。革命組織時加改進,且愈益嚴密,革命派的輿論宣傳也緊鑼密鼓,予以配合。尤當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湖北革命黨人益感緊迫,起義準備工作加快進行。5月,湖北的兩大革命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初步達成聯合鬥爭的協議。7月17日和26日,漢口《大江報》連續發表《亡中國者和平》、《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的時評,鼓吹武裝起義。

9月14日文學社、共進會幹部集會,正式決定放棄小團體名義,聯合籌划起義事宜。與會人員同感缺乏眾望所歸的領袖人物,遂決定派遣居正、楊玉如赴滬向中部同盟會籲請黃興、宋教仁、譚人鳳蒞漢主持大計。居楊二人於16日買舟東下。楊玉如回憶他們於舊曆七月梢(即陽曆9月20日左右)抵滬。

黃興戎裝照

據居正回憶,二人抵滬後,「初訪宋鈍初於《民立報》,次訪陳英士於馬霍路,再訪譚石屏於北四川路,報告湖北近事……連日在英士寓所,召集上海機關部會議,決定南京、上海同時發動;令余詳述事實,函報香港,托呂天民攜往,請黃克強速來,宋鈍初、譚石屏均準備同時赴漢。」但是上海中部同盟會諸公對武漢情勢遲疑不決,相互推脫,竟不克及時啟程。武漢方面連電催促,楊玉如只得在9月25日先期離滬。至於呂天民一路,據《黃興與中國革命》記述於9月29日抵香港,過了三天,才獲黃興接見,到10月3日才能給中部同盟會一個肯定的答覆。

《張海鵬史學文論精選集第二卷》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胡宗南棄守信陽,日軍趁機南下,為何過了半個月才完成包圍圈?
義和團為何一定要趕走洋鬼子?此文說得最透徹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