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來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能夠「彎道超車」么?

誰來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能夠「彎道超車」么?

感覺美國導演「貿易戰」的痕迹越來越明顯了。

近日,華盛頓公開「承認」,美國對華髮起301調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掀起貿易戰,而是阻撓「中國製造2025」計劃。

「中國製造2025」計劃。(新華社)

在這裡,這個大計劃就不詳解了。這項旨在發展未來產業,進行全面產業升級的長期規劃,據說已經令美國政府作出「恐慌反應」。

中美硝煙瀰漫的貿易戰背後,事實上是兩國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爭。 以往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證明,誰能在這樣的人類科技躍升周期佔到前沿,誰就可以在其後相當長時間內獲得極大的國際空間和話語權。

我認為這是特朗普的智囊團隊在「加戲」,特朗普怎麼看都沒有這頭腦。

但是,無論有沒有這次「貿易戰」,我們都應該關心一下這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畢竟,歐美最近都已經針對這次革命,啟動了一系列計劃。

我們知道,蒸汽機革命發源地的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電力又讓歐洲各國成為可以瓜分全球的列強,在信息革命中抓住主動權的美國,時至今日仍可自視為「世界領袖」。 中國錯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在信息革命周期積累後發優勢,韜光養晦實現趕超。面對已經全面萌芽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自身定位從「地區大國」轉換為「全球性大國」的中國,當然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從這一點來看,特朗普智囊團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

總結歷史可發現,國家間的「彎道超車」,大致都含有幾點規律。例如彎道的「發起者」具有先發優勢。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策源地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策源地美國和德國,都以跟跑者身份發起「彎道」而實現超越,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美國以領跑者的身份發起新的「彎道」,進一步拉大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

如果哪個國家想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這要求無論土地、人口還是經濟規模都要有較大體量,還需要組織方式、制度和技術。

從這幾點來看,相對於美國,中國都已具有部分優勢,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超越。這意味著中國正在發起彎道衝刺,美國的遏制將不只是貿易戰,中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各種方式,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權進行爭奪。這次的所謂「貿易戰」,不過是這場爭奪戰的序幕。什麼關稅、貿易公平,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權比起來,實在算不上什麼。

除了美國的遏制,中國顯然還要面對歐洲的挑戰。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陣地,又是前三次工業革命的策源地,歐洲各國顯然不甘落後。

3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位於巴黎的法蘭西學院公布法國人工智慧發展戰略。(視頻截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29日公布人工智慧開發計劃。該計劃包括吸引高質量研究人員,建立國際水平研究中心,開發數據的政策,人才培養措施,就相關道德問題的思考,對引發擔憂層面制定規則。面對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佔優勢,馬克龍表示,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法國要成為人工智慧強國。

人工智慧大戰《鐵甲雄心》節目,中國和英國參賽選手及主持人。(圖片來源:新華網)

英國剛剛設立一個全國委員會,任務是讓英國成為數碼技術產業革命當中的全球領導者。計劃得到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卡羅琳·費爾貝恩(Carolyn Fairbairn)的支持,她對英國的國際競爭力表示過擔憂:「英國必須與中國、美國以及歐洲大部分國家競爭,在這些地區,已經有較為先行的計劃,去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

前不久,《南德意志報》以"數字化未來"為題,刊發了由政治學者霍伊曼(Stefan Heumann)撰寫的評論。文章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與美國正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德國必須依靠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合作,抓住僅存的機遇。

「美國、中國的大型科技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僅在2016年,他們就為人工智慧的研發投入了200多億美元。中美兩國正在爭相佔據這一關鍵科技的制高點,現在誰更勝一籌?去年,中國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吸納的風險投資首次超過了美國同行。中國政府的目標是:2030年前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者。北京斷定,這將會帶來巨大的創新動力。」文章這樣分析。

默克爾上任後提到的數字革命。(新華社)

儘管現在德國政界也計劃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加大資助力度,但是這還遠遠不夠。要跟上全球競爭的步伐,德國必須要制訂人工智慧總體戰略,並與歐洲各國開展合作。經濟強國之間的科技競賽,同時也是不同政治體制以及不同社會價值觀之間的競賽。在美國,人工智慧主要由谷歌、臉書、亞馬遜等IT巨頭推動,他們需要人工智慧來更為精確地分析用戶數據,從而能夠更準確地投放廣告。而中國則視人工智慧為將本國科技提升到全球頂尖水平的絕佳機遇。

綜上所述,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是存在的。一些專家甚至放大了這種可能性。

最近,第一視頻集團董事長張力軍在在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源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也可直譯為「顛覆性創新」)的研究課題。中國人對中美兩國在創新方面的差異和競爭狀況是怎麼看的?就此問題,張力軍在美國期間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他問當地的華人,感覺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創新各有什麼樣的特點?得到的回應有幾種。有的去美國考察的人覺得,到了美國之後支付寶、微信支付都不能用,很多在中國用得好的、效率很高的互聯網應用,在美國沒有得到普及。這些人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互聯網創新、未來技術創新應用方面,中國已經超過美國了。

但張力軍認為我們還需要冷靜現實的思考。他認為,在三十幾年前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利用勞動力資源、環境資源的低成本、低價格,生產了許多廉價的商品,賺取外匯,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這樣中國今天才有比較殷實的國力和外匯儲備。然而,中國付出的代價是幾代人的勞力和稀有的環境、自然等方面的資源。而今天,在中美的創新資源分配格局中,中國也處於類似的狀態,在世界創新的產業鏈上還處在相對比較低端的位置。

而「源創新」概念的提出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謝德蓀認為,中國已有的「源創新」也有很多令人樂觀的地方。在他看來,從企業的角度看,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源創新」。馬雲推出的支付寶,是一種「源創新」,騰訊最初推出的QQ也是「源創新」,從這個的基礎上又發展出Q幣、微信、微信支付等創新。可見,基於對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中國企業也可以做出好的「源創新」,並解決中國的特殊問題。

由此可見,我們在與美國導演的「貿易戰」周旋的同時,還是要練好「內功」,提升創新能力,更新創新文化。「進步之中有挑戰,前進之中有隱憂,中國要在創新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依然前路漫漫,而要解決挑戰和消除隱憂,有賴於從跨國比較的角度,對現狀進行深入考察和深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真正實現「彎道超車」吧。

(本欄目文章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報立場)

(孔帆)

編輯:豆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eastwest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西 的精彩文章:

大巴黎碧西市舉辦「亞洲節」 中國春節文化受歡迎

TAG:向東向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