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氣度叫唐太宗的氣度!看了這個故事你就能真正領略到!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是領袖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中提到的我國古代四位傑出的明君,每一位都是造就了一個盛世王朝,今天我們說的就是被稱為有道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的功績不僅僅在於他的文治武功上,他還有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性格和品質,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唐太宗的博大胸襟氣度,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太宗皇帝有如此博大胸襟,真是十分少見的。
一視同仁。李世民本身就是大唐立國最大的功臣,而李唐開國的功臣並不全部站在他這一邊,還有不少人是追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因此,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是非常需要手下這幫人幫著自己對付太子的。
當上皇帝以後,李世民出於統戰需要,也必須對當年曾和自己站在對立面的功臣好一點。而之所以他有這份胸襟不殺功臣,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個能力超強的皇帝,他有自信能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就能震懾所有官員。而也正是因為這份胸襟和氣度,魏徵等人才能被發掘。他們才能一起開創一個最偉大的盛世。
唐太宗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還把君民比作舟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存百姓」的民本思想幾乎持續了整個唐朝,是走群眾路線的基石和依據。在唐朝,君臣們在決策的時候,更多的考慮到民眾的感受,這在非民主社會是一種極高的修養和氣質。在唐朝,人們生活的「更有尊嚴」。也正是這樣的認識,造就了古代中國文明的高峰。
唐太宗的明君名聲不是吹出來的,在多方考察之後,他採納了魏徵的建議,將權萬紀貶為連州司馬,官員們「咸相慶賀焉」,可見權萬紀人緣多差。當然,僅僅揭發別人隱私還不夠,他還貪財。權萬紀曾提議可以通過大量開採宣饒二州的銀礦以獲取巨額利潤,唐太宗聽了後十分生氣地說道:「朕貴為天子,所缺的不是錢財,而是沒有利於百姓的好建議!與其多得到數百萬貫錢,不如得到一名賢才!你不曾推薦過一名賢才,就一心專言稅銀之利。你這是想讓我做漢桓帝、漢靈帝嗎?」當天就罷免權萬紀的官職,讓他回家了。
貞觀六年,唐太宗於大理寺卿奏摺中得知,那裡有390名被判處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執行死刑,故請皇帝准許提前行刑。唐太宗親審得知,死囚之哀並非畏死,乃因牽掛家有高堂不曾安頓、或一脈單傳未續香火等諸多身後事未了。唐太宗沉思良久,一個史無前例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他與系獄待死的囚徒們做了個"生死約定":你們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回家與親人團聚,在親情和關愛中度過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但必須遵守一個約定:來年九月初四準時自行返獄伏法!李世民卻露出一貫的堅定神情,回答說:"用誠心才能換忠心,我相信他們不會辜負這份信任。"
見唐太宗叫來了同行的太子,囑咐道: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原本按照法律理當處於死刑,並且清道不力的官員也要死,守衛不力的羽林軍也要死。為了保全這些人,唐太宗決定瞞住御史,並吩咐太子:「待我走後,讓那人趕快回家,讓大家不要到處宣揚,這樣御史就不會知道了,這些無辜的官員也不會有事。」一件小事引發的數人死刑的案件就這樣消弭於無形。
明君對百姓就是如此細心愛護,這其實就是今天提倡的繡花精神。以繡花之心對待百姓,百姓如何不會愛戴他?唐太宗又怎能不開創盛世呢?
※1949年後那些稱王稱帝的奇人:有人稱帝長達九年 有人復辟唐朝
※九天使者託夢給唐玄宗,要求派人建廟,一夜之間材料齊備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