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暴走義大利-羅馬

暴走義大利-羅馬

旅行筆記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辭彙,可以分配給歐洲各個城市,例如精緻、渾樸、繁麗、古典、新銳、寧謐、舒適、神秘、壯觀、肅穆……只有一個詞,各個城市都不會爭,只讓它靜靜安踞在並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給那座唯一的城市。這個詞叫偉大,這座城市叫羅馬。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無疆》里狠狠地表揚了羅馬,認為只有偉大才可以用來描述羅馬這座城市,想過去應該是因為羅馬是他到達歐洲的第一站,抑或是第一個讓他震撼的城市。雖然我更喜歡佛羅倫薩這座透著翡翠之光的冷艷之城,但羅馬凝聚的厚重歷史確實也會讓人無法自拔。

「偉大見勝於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於時間,是韻味。」只有羅馬,才可以讓我背著六十斤的相機每天步行三萬多步,用雙腳親自丈量著羅馬的一絲一毫,因為捨不得路過的每一處歷史。

晨起,踏著日出的征途前往斗獸場,從中央火車站出發,往南偏東三公里就到了。黑暗中的羅馬特別的安靜。

途中遇到了第一座方尖碑★,位於聖母瑪利亞的殿後,這座方尖碑是一尊默默無聞的方尖碑,碑身不高,通體空白,就悄悄地躲在教堂背後,它和奎里納爾宮前面的方尖碑本是一對,安放在奧古斯都的陵墓外。自公元432建成以來,聖母瑪利亞母大教堂多次改建,因此教堂存留了各個時代的建築特色,即有巴洛克式穹頂,又有羅馬式鐘樓,還有哥特式彩色玻璃畫。一查資料,最讓人出乎意料的,居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聖母教堂,也是第一個以聖母瑪利亞命名的教堂。雖然無數次從她面前走過,可是看臉的時代就這麼讓我錯過了外表樸素無奇怪的她,據說素麵朝天的背後是讓人驚艷的滿腹經綸。

到了Colosseum,懶洋洋的太陽還沒有出來,已經有恩愛的情侶在擺POSE拍婚紗了。忍不住祭出我最愛的胖虎先來個合影,膀大腰圓的胖虎倒是適合氣勢蓬勃的斗獸場。

雖然斗獸場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不一會,原本流光溢彩的斗獸場的天邊已慢慢透出日出前的湛藍,天邊微微泛起紅霞,偶爾掠過數只驕傲的鴿子,在斗獸場天空盤旋,似乎在喚醒沉睡的古老。

像現在的運動場一樣,斗獸場也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中間是角斗台,台下是關押猛獸和角鬥士的地窖,四周是四層看台,沒有望遠鏡的年代第一層自然是VIP專座了,它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屬於富有的市民,第三層則為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台,一般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錶演了。

從好聽的角度上說,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其實就是殘忍的人性,野蠻的羅馬人把角鬥士被驅趕上場相互殘殺,或與野獸肉搏,在血淋淋中獲得嗜血的快感,感覺上去就像古代儈子手行刑時圍觀者拍手成快的情形。從看台上往下俯視,角斗台上蜿蜒的凹槽,隱約中傳來的似乎就有斯巴達克斯勇士的吶喊聲,在角斗台上隨便抓一把泥土,似乎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跡。

站在羅馬競技場內遠眺著,夕陽之下的凱旋門隱隱盪著金光,讓人不禁回想著昔日羅馬的輝煌,耳邊彷彿聽見了羅馬帝王凱撒低沉有力的的聲音:「Veni!Vidi!Vici!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了。」

TIPS:

1.斗獸場套票12歐元(包含競技場,古羅馬遺址和帕拉迪諾山),可以用 RomaPass;中文語音講解器5.5歐元(70分鐘);

2.斗獸場遊客眾多,進入需要排隊等待約1小時。

中央火車站的對面,在一個看上去不太起眼斷壁之後,是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名字相當的拗口,也叫做天使的聖瑪利亞教堂,但卻擁有著羅馬建築的共性—低調之後的榮耀。

正門臉半圓形古艾賽德拉的結構,靈感來自於教堂原址大浴場的空間構想,米開朗琪羅神來一筆地保留了戴克里先皇帝大浴場中央部分的殘骸。抬腳穿過不起眼的小門,學著隔壁門上加百利和聖女相對凝視的姿勢,仰頭和銅門上浮出的「施洗約翰」打了個招呼。。。

跨進門,才知道裡面的深藏不露,一座宏大的天井陡然出現,91米高的穹頂是老米默默地向萬神殿致敬的作品,陽光透過彩色的玻璃頂威嚴地射入,向虔誠的信眾展示神之光輝。。。

教堂地板的東側斜切入正面有一條銅線,當時羅馬牛氣的時候把這條子午線定為本初子午線,後來被倫敦的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搶去了風頭,無他,拳頭大的說了算。子午線旁刻著十二星座,還有一堆讓人看不懂的莫名覺厲的數字,據說是算經緯度用的。

教堂左側有一個碩大無比的管風琴,笨重的身體在神父輕柔地指法下發出優美莊重的聲調。陽光灑在拱頂下面的大理石柱上,配上教堂里彌撒時人們誦經的聲音和淡雅簡樸的管風琴聲,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空靈、聖潔感。

大殿的對面是共和國廣場,經典電影《羅馬假日》開啟的地方,安妮公主逃出使館後,在這裡邂逅了帥氣的男主角。相機掃街之後發現,如傳說里的表述,巴黎的女性在氣度上勝過男性,羅馬的男人在風範上勝過女性,刀削斧鑿般的面容直如雕塑一般。

順著廣場往西處上行,不一會就來到了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廣場是到羅馬必需要去遊覽的景點。帝國時期,這裡是一片山丘花園。17世紀時,西班牙大使館就建在這裡,周圍也有許多西班牙人的房產。西班牙廣場之得名,大概也就在於此。而她的聞名,則要歸功於《羅馬假日》里公主坐在台階上吃冰激凌,並與男主角驚喜「偶遇」的場景。相信每個去義大利的女孩都有這個公主夢,這也讓西班牙階梯迅速成為羅馬熱門的旅遊景點。

這裡是發現的第二座方尖碑★, 聖三一教堂方尖碑位於西班牙階梯的上方,這座方尖碑是1789年從羅馬的薩盧斯特花園移到此處的,不是從埃及運來的原裝貨,但也始建於公元三世紀,年代距今也要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了。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從歷史記錄看,從石礦開鑿出這種獨特的的石料,再運動目的地,至少需要六七個月的時間,而後,就像我們國家古時候建高塔一樣,堆出一個斜土坡,中間基座處留空,把方尖碑抬上土堆後豎直地塞在基座上。

噴泉正前方就是傳說中高級商店林立,繁華聞名的水道大街,走個三五米又是一個《羅馬假日》的取景地,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Cafe Greco。義大利人喝得咖啡與我們常喝的速溶咖啡有極大區別,名字是Espresso,在義大利原文中,Espresso是迅速、快的意思,又有一個說法,說是來自法文"Extress"一詞,取為"為您特製"的意思。Espresso是普通咖啡濃度的兩倍,通常用新鮮磨碎的咖啡豆放置高壓機處理,以保存咖啡的濃郁香味,因此喝完小小一杯已經夠醒神了。希臘咖啡館的咖啡其實和義大利大多數咖啡店的味道一致,香醇濃烈,只是古典雅緻的環境和娓娓動聽的故事增加了她的品質。

TIPS:這裡站著喝2歐一杯,坐著喝7歐一杯。

順著西班牙廣場走過水林大道,往西南方向就是納沃納廣場,廣場很好認,有一個著名的地標性建築,那就是四河噴泉。噴泉師著名建築大師貝尼尼為腓力教皇所設計的,作者用四個大理石人體雕像,意寓著世界四條大河多瑙河、恆河、尼羅河、里約·德·拉·普拉達河(沒有長江、黃河可能是羅馬的腳步還遠遠沒有看到這裡,又或者是自知征服不了),四條河流又隱約象徵著代表人類文明的四塊大陸:歐、亞、非美,中間則插上一個方尖碑★,寓意著天主教在全世界的勝利。

象徵非洲尼羅河的裸體老人用手扯著一塊頭巾,將腦袋嚴嚴實實地遮住,右側刻著非洲樹種棕櫚樹;象徵歐洲多瑙河的老人裹著頭巾,鬚髮翻卷,其腳邊是一隻口吐噴泉的雄獅;恆河是個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長長的船槳,旁邊有一匹白馬,隱約暗示著佛教;象徵美洲普拉特河的老人是一個黑人,周邊散落的金幣代表著豐饒的礦產資源。

這座碑是羅馬皇帝多米蒂安讓阿斯旺在埃及築造的,創造於公元81年。方尖碑通體使用紅色的花崗岩,上面刻印花紋,圖為埃及女神將代表權威的埃及皇冠獻給多米蒂安,而多米蒂安以法老的姿態泰然接受。製作完畢後被帶到羅馬,放置在塞拉皮斯與依希斯神殿中間。四世紀早期,搬到了瑪佐森廣場,等到貝爾尼尼建設四河噴泉時,才被修復放在噴泉內,又一次彰顯了教皇權威。1651年,教皇龐腓力把自己的家族標誌——鴿子,又頂在了石碑上。

納沃納廣場的東邊是萬神殿,它是古羅馬保存最完好的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神殿是一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穹頂直徑43.3米,與高相等,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結構拱頂,被米開朗基羅讚歎為「天使的設計」。在數千年前的羅馬,智慧的能工巧匠就懂得用火山灰調和成特製的混凝土來建設,並利用下大上小的結構來保證建築的穩定性,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築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奇蹟,歐洲很多穹頂式建築都是以它為藍本建設的。

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大洞,直徑8.9米,這是神殿惟一的採光來源。穹頂象徵著天空,耀眼的陽光從穹頂中直射其中,宛若上天的眼睛發出的神聖光芒,營造出殿堂與神靈相通的神韻,牽連著神人之間的信仰。

萬神殿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拉斐爾之墓了,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也葬在這裡,據說拉斐爾得了不可言喻之病,又不好意思去看病,不久就離開人世了。拉斐爾生前非常喜歡萬神殿,在遺願里要求要把他葬在萬神殿。PS:巨石聖母像下面。

萬神殿前的德拉·羅騰達廣場上,又聳立著一座方尖碑★,這是奧古斯都大帝征服埃及後搬來的第一座,始建於埃及法老王拉西斯二世公元前十四世紀,來自古埃及太陽之城「拉」的神廟。古埃及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直指藍天的方尖碑身驅,被象徵至高無上權力,就這麼引誘著羅馬帝王的好奇和貪慾,這些本來矗立在神殿進口兩旁,原意是紀念法老功績和歌頌神祗功德的建築物,被入侵者當作戰利品移植到外地,成為他人征服埃及的象徵。從埃及到了羅馬之後,這座方尖碑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到14世紀時被挪到主神山,到了1711年被教皇克萊芒十一世挪至萬神殿前,在尖頂還加上星形十字架。

轉到萬神殿後的密涅瓦廣場,有一座小巧的方尖碑,整個碑身位於一頭大象背上,彷彿是大象馱著方尖碑。這座方尖碑來自古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後來輾轉運到了伊希斯神廟,逐漸湮沒於在時間的塵埃之中,直到1667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重新豎立與此。碑身銘有象形文字,大意為只有堅實的大腦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繼續往東,路過耶穌教堂,就來到熱熱鬧鬧的威尼斯廣場了,走得真的很艱辛。有人說藍天下的威尼斯廣場像一塊巨型的奶油大蛋糕,也有人說它方正的樣子更像是一個老式打字機,這些調侃都基於外表白色的大理石建築,滿滿地表達出人們對威尼斯廣場喜愛的描述。這是為慶祝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建造的,建築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思想」,左邊代表「行動」。中央騎馬昂揚四方的就是完成了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

順著帝國大道前行,兩邊的殘垣斷壁默默記載著羅馬帝國的征程,一部羅馬記,半部神話史、半部宗教史,羅馬帝國就是在神話和宗教的交織下度過它輝煌不羈的刀光血影。。。。

走過帝國大道又回到羅馬競技場了,畫了一個不太遠的大圈。

第二天早上起來,吃過加拿大酒店美美的自助早餐,又愉快地滿血復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的旅行筆記 的精彩文章:

暴走義大利-威尼斯

TAG:吃貨的旅行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