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付費的網紅時代已來?率先嘗試的兩家媒體一勝一負
與公眾之間的信任危機,和年輕一代的溝通問題——這兩把懸在媒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可能砸掉媒體的飯碗。為了不被受眾拋棄,以更活躍的姿態生存下去,Pactio與CNN這兩家媒體做出的嘗試,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新秀Pactio的探索
開發會員眾籌模式,對接記者與讀者
「對新聞媒體機構的信任消逝,根源在於人們普遍願意相信他們關注的人,而不是機構與組織。」即將從斯坦福畢業的Adriano Farano說道,他也是Pactio的創始人與CEO。Pactio是一家專為獨立記者提供資助和報道空間的平台。Farano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開始探索Pactio的模式。「我的想法是,不如來創建一個能讓獨立記者直接與其受眾對接的平台。」
Pactio創始人Adriano Farano
Pactio的實際運營採用的是新聞資助項目的眾籌策略組合,例如通過現已解散的Spot.Us、Beacon Reader,以及專攻忠實付費讀者的機構,如Toast創始人Daniel Mallory Ortberg的Shatner Chatner,或是藝術眾籌平台Patreon上的用戶。
Farano提到了一個典型的運作案例。例如,一位當地的藝術與人文評論家發現,伴隨報紙的衰落,自己寫東西的權力也越來越受限,但她仍想保持機構削減規模前的那種報道深度與廣度。鑒於這些年她在自己的讀者群中積累了信任度,那麼她很有可能加入Pactio平台。Pactio平台有一套自己的內容管理系統,在這裡她可以繼續寫那些她認為對讀者很重要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開始構建自己的讀者圈子,針對那些有興趣給報道提供反饋、樂意了解她的思考過程,以及願意每月付上一點小錢作為支持的讀者。
Pactio致力於提供職業責任保險給平台內的記者,還會指導他們如何去吸引可能對自己報道感興趣的受眾。
據Farano所言,會員付費大致分為三檔,分別是每月3美元、5美元和10美元,一位有著1000名左右讀者的記者可以靠著每月這3-5美元,在美國大多數地方養活自己了。最終分成記者拿70%,Pactio保留30%,作為支付和交易基礎設施的成本、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營銷以及Pactio的利潤。目前,Pactio主要靠自籌資金,最近也有一筆Lenfest機構提供的3萬美元資助。
未來規模拓展預期
Farano希望從四月底開始,先通過一小部分精心挑選的記者,來試運營Pactio平台,隨後在這一年裡以美國為起點,更多地開放這一平台。Farano表示,無論是自由撰稿人還是媒體機構的記者,Pactio都很歡迎,儘管相較而言獨立記者可能更方便。所有Pactio會員資助的內容,在發布上並不會被要求僅限於Pactio平台。
Farano借鑒了紐約大學Membership Puzzle項目的成果,尤其是其最近發力的「Join the Beat」項目,這跟他創建Pactio的想法以及所做的用戶調查不謀而合。
「我們的想法是,整體上降低高質量新聞在財務可行性方面的阻力,尤其是獨家報道。」他說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從行業里所有一直在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會員模式中借鑒了很多,這些模式緩慢而穩定。相比訂閱制,我們更偏向的是會員制,因為在Pactio上用戶支持記者的主要動力,來自他們希望第一時間看到該記者的報道。」Farano的期望是,記者通過Pactio發布的大部分內容都能被非付費會員看到,但會允許記者選擇僅向付費會員開放的內容。
Farano還希望拓展Pactio的規模。那麼,他和他的團隊又要如何在越來越廣泛的主題範圍內,向成百上千的記者提供其所承諾的推廣與培訓支持?Farano提到了他的一位老東家,即專註歐洲領域的媒體Cafébabel,這家媒體依靠志願者來撰寫和翻譯報道,隨後由Cafébabel的成員進行編輯。
Cafébabel網站
Pactio的出路:時機與獨立
「我們彙集文章,YouTube視頻和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在Pactio上,有著各個領域的知識共享。」Farano說道,「我們希望記者使用Pactio的時候感覺就像身處一個社群里。我們要確保正常運作的機制,首先要雇請的就是運營人員,為的是讓所有的共享機制儘可能流暢地進行,讓記者們的工作得到支持。」
Farano認為,出現的時機以及資助個人項目的局限,最終阻礙了Spot.Us這些早期眾籌平台的發展。Pactio出現的時候可能是,仍有足夠多的人,在為Netflix、Spotify和亞馬遜Prime會員燒錢外,還有足夠多的錢有興趣支持和支付新聞報道。Farano建議Pactio的價格和其他許多地方數字新聞初創公司的會員保持一致(均遠低於數字報紙的平均訂閱價格),不過成為Pactio獨家報道記者的會員,顯然會得到更細化或更深刻的報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在創收方面考慮來自讀者的支持(無論是會員制還是訂閱制),Farano是否會擔心Pactio在市場高峰到來之前推出得太早?對此,Farano表示,Pactio的運營有別於其他。
「我當初在做調研的時候,一個人告訴我,他自認為是自由主義者,從不相信CNN這樣的網站,因為他不知道他們的股東是誰,他認為那些所謂的個性化推薦內容是很可疑的,因此相較而言,不去信任這些機構顯得更容易一些。」Farano說道,「我們希望在Pactio上這樣的情況會徹底改變。在這個系統中,可以支持跟自己一樣的獨立個體,他們不會具備一個媒體品牌會有的各種複雜性。」
「我們認為,這就是新一代訂閱模式的出路。」
老牌CNN的嘗新
內容創業者的一次福音
2016年,CNN以2500萬美元收購了YouTube超級網紅Casey Neistat的視頻業務Beme。Beme是2015年Casey Neistat聯合Matt Hackett,共同打造的一款視頻拍攝與分享app,用戶不能對視頻進行編輯。Neistat表示,他是希望能將真實性帶到媒體環境中,以此來吸引年輕用戶,尤其是那些對新聞不感興趣的人。Beme一推出,立即受到了年輕粉絲的追捧,也吸引到了CNN的投資目光,最終成功為內容創業隊的變現加上一分。
數字新聞轉型的又一次失敗
然而,CNN企圖通過引入YouTube大火的內容創作者,來拓展其數字新聞業務的嘗試,最近宣告失敗。據Buzzfeed已證實的報道,CNN正在關閉Beme業務,Casey Neistat和聯合創始人Matt Hackett也將離開公司。
Neistat接受Buzzfeed採訪時說,對於Beme News,這個CNN曾寄希望於成為其數字新聞業務的核心項目,他無法再想出發展策略。他在CNN品牌下創立的這個Beme News頻道,擁有超過26.9萬名YouTube用戶,但迄今為止只發布了幾十個視頻。
CNN表示,Beme團隊的22個人,他們會為其中一部分尋找其他職位,但另一部分則會被解僱。據Buzzfeed報道,CNN會繼續開發Beme旗下的一些產品,包括尚未推出的新聞直播app Wire。
Hackett在一篇未發布的博文中詳述了團隊在CNN期間所做的努力,並透露了有關產品未來的更多信息。「這並不是一個老企業無法創新、不能接受年輕創業血液的故事。CNN讓我們在收購後仍保留了實際的獨立,包括財務、編輯和技術等方面。」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在技術支持的新聞領域進行了瘋狂的實驗,這也正是世界所需的。我們最終打造了兩個產品和一個我非常引以為豪的YouTube頻道。儘管我們做了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但仍未達到企業獨立生存需要的成長速度。」Hackett補充道。
Beme團隊打造的一些產品會在關閉後繼續運營,包括Wire、Panels和Beme News視頻頻道。
Hackett將Wire描述為,一個對新聞直播記者而言十分強大的機器學習平台,並且會成為CNN移動業務的核心部分。與此同時,在iOS系統下仍可使用的Beme Panels,則是向人們提供了一個以社交形式反饋新聞的渠道。Hackett表示,這會納入CNN的核心體驗之中。
Beme原本可以成為CNN對抗現場直播類商業新聞網站Cheddar的「武器」。因為它吸引了不怎麼看電視甚至沒有電視的年輕受眾,他們通過網路和流媒體視頻獲取新聞。這正是當下許多媒體公司正在探索的領域,例如彭博社最近推出了Twitter新聞頻道TicToc;甚至是Buzzfeed也在尋求新聞內容分發的新渠道,包括和Spotify合作入駐Spotlight功能。
Beme的關閉,並非CNN在數字新聞拓展路上的第一次失敗。CNN一直在通過各種嘗試來吸引更多的千禧一代,包括Snapchat上緊隨NBC其後推出的新聞節目。然而,當NBC還在宣稱其在Snapchat上的短視頻擁有相當多的瀏覽量(數千萬)時,CNN已經叫停了它的新聞節目,僅僅在上新四個月之後。
CNN的失敗,對於其他希望通過拉攏YouTube網紅買通千禧一代的公司而言,是個警告。雖然社交媒體上的網紅也許了解如何發展自己的用戶基礎,但他們不一定能把這種成功轉而應用於一個品牌上,尤其是新聞業,畢竟他們沒有專業的報道背景。
參考資料:
http://www.niemanlab.org/2018/03/on-the-pactio-platform-loyal-readers-follow-and-fund-their-favorite-individual-beat-reporters/
https://techcrunch.com/2018/01/25/cnn-shuts-down-casey-neistats-beme-but-some-of-its-digital-news-tech-will-live-on/
※一首《涼涼》送給Facebook Live,一場「風光無限」的直播沒落之路
※知識付費「新吃相」:收徒與打卡齊飛,野蠻生長的是知識還是焦慮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