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秦國為何不立即滅掉趙國?歷史專家:三個原因
最新
04-03
眾所周知,在長平之戰中,秦趙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秦國參戰人數達90餘萬,最終戰果也是空前,摧毀了趙國的戰爭潛力,從此六國即使合縱也難以撼動秦國根基。但要說秦國為此元氣大傷,無力再戰有些言過其實,只是需要暫時緩一緩,恢復後勤補給。
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就發動了邯鄲之戰,而且從投入的兵力和秦昭王的決心來看,此戰並非小打小鬧,秦國確有實力發動滅國之戰。白起在與秦昭王分析邯鄲之戰的戰局時,闡明趙國已調動起舉國臣民的情緒,哀兵必勝,加上楚、魏援助,秦軍必敗。他是考慮對手的狀況得出戰機不合適的結論,而並非是因為秦國無力再戰,才勸秦王退兵。
至於長平大勝後,秦國為何不立即滅趙,原因大約有三方面:
1.長平之戰持續近三年,後勤消耗極大,秦國需要時間回復生產,調動糧草。
2.白起在長平之戰前,就已達到武爵頂峰——武安君,已經封無可封,長平之戰取得空前勝利後,白起功高蓋主,即使秦昭王再信任白起,也不得不迫於形勢,與白起產生異樣的矛盾,所謂帝王心術也。
3.政治條件不夠成熟,六國之間存在姻親等等錯綜複雜的關係,若貿然發動滅國之戰,各國會做何反應還未確定,秦國內部也團結一條心,各方勢力相互爭執,最終范睢為代表的諫言最合秦昭王之心意(主戰派代表自然是白起,但秦王與白起的君臣關係已經到達一個尷尬的境地)
※上海的黑幫老大杜月笙到底有多厲害?歷史學家:看看他的人生
※古代皇帝的帝冠為什麼「掛珠簾」?歷史專家:發揮兩個作用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