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註定死於非命的將軍

一個註定死於非命的將軍

他是秦國最能征善戰的將軍。

將軍橫掃六國、俾睨天下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他最後會以自刎收場。

將軍的軍事才能和政治素養反差大的令人瞠目。

長平之戰是將軍軍事生涯的頂峰,從遊刃有餘的戰場上下來之後,將軍便從軍事主場轉換到了政治客場,捲入到了他有心無力的政治角斗場。

政治角逐、爾虞我詐向來都不是他的長處,將軍輸了,輸的一敗塗地,最後自刎而死。將軍的軍事天才那麼的舉世無雙,卻真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一步步地走向了末路。

一來,是來自君王的猜忌。將軍太會打仗了,早已經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任他赤膽忠心也架不住君臣離心!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就滅趙和將軍產生了分歧,將軍認為還沒有好的時機。趙國君臣正眾志成城地加緊宣傳秦軍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的罪惡、趙國軍隊都已經做好了等秦軍來犯的準備、趙國人民視秦國為死敵並且與找了幾個可靠的政治盟友。兔子急了還咬人,更何況是有滅國之危險的幾十萬趙國民眾呢?此時出兵,政治上、軍事上都於秦軍不利。昭襄王未必明白這個道理,他心裡卻門兒清。一次進諫沒有說清楚,可以多說幾次、闡明利害關係嘛!可是當詔書下令出兵的時候,他卻犯了犟脾氣,稱病不去。給君王留下居功自傲的印象,和主公犯犟,這不是為將之大忌嘛?

二來,是來自丞相的攻擊。還是因為這個人太會打仗了,在秦國已然成為了一種信仰。丞相遠遠不及將軍的戰略眼光,卻恰好和君王想到了一起。丞相是個睚眥必報的聰明人,這麼多年的壓制終於熬到了出頭之日,好不容易能夠發揮自己的主場優勢了當然是要把將軍往死里整啊!丞相積極慫恿秦國出兵,結局當然如之前所預料到的,秦軍在趙國吃了敗仗。這下昭襄王的怒火怕是要真的壓制不住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馬上就來了。將軍第二次託病抗旨,於是最後等來了賜死的詔書。

三來,是來自他自己的固執。作為一個戰略家,將軍把當時敵我雙方的形勢分析的很明確,但是作為一個臣子,將軍並沒有把他分析的結果反饋給他的君王,並說服君王不可出兵。所以將軍的結局從秦軍出兵的那一刻就已然註定了。如果秦軍僥倖取勝,依昭襄王的脾氣,勢必會用此戰果羞辱他;事實是秦軍前線戰事不利,催他出征的第二道詔書也催不動他,當眾給君王甩臉子,秦昭襄王本來就是個雄才大略的主,哪容得底下臣子給他使小性子。得罪了靠山,再加上丞相在君王耳邊的讒言。將軍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盡頭。

將軍是白起,丞相是范睢。白起在外征戰,攻城略地,為秦將來的一統打下軍事基礎;范睢在內主政,恢復生產,為秦將來的一統打下物質基礎。無論打與不打,他們都有自己的考慮,只是戰略眼光不同。這場將相之爭沒有輸贏,因為不久之後,范睢也被處死。倔強的白起寧願受重誅,也不願做辱軍之將,顯然死的有夠可惜。假如他能夠耐心闡述、說明利害、講透局勢,結果會如何?

但歷史沒有假如,任他是戰神白起,也只能一聲嘆息。

白起自殺前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一生征戰,殺降不詳,他似乎也在長平之戰結束時看到了自己的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國讎魂牽夢繞,家仇終身難忘,情仇恨之入骨,相逢一笑何以泯恩仇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