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涵江,你了解嗎?

涵江,你了解嗎?

涵江歷史源遠流長,此地自古隸屬於莆田縣。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漢之際,漸有人群擇平原而居。自南朝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縣時起,涵江即屬之。

唐貞觀元年(627年),境內圍海造田,築涵(即水閘)排澇,故稱其地為涵頭(為涵江最早地名)。宋代,「劉氏初開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稱。

新中國成立初至1984年5月,涵江仍隸屬莆田縣。1984年6月,涵江升格為莆田市轄區。從此,千年古鎮歷史揭開新的一頁。1992年8月,省人民政府批准涵江為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區,為涵江插上騰飛翅膀。

水,是財富的象徵,涵江之水,以溪江湖海的各種自然形態,以端明陡門及太平陂、南安陂等各種在古代最先進的水利設施,使其成為興化平原最富庶的米糧倉、花果鄉。其中,光是水果,就有「三大名果「:枇杷、龍眼、荔枝;光是海鮮,就有「五品海珍」:牡蠣、海蟶、灶鱘、跳跳魚、章魚。在莆田古今四十八景中,與水有關的美景就達五處:寧海初日、白塘秋月、錦江春色、雁陣歸舟、望江竹浪。

涵江之水,使涵江這一千年古鎮蔚成閩中商貿重鎮和工業重鎮。到了民國30-40年代,作為福建沿海未能封鎖的唯一海港,涵江上交國民政府的稅收曾一度居全省之冠,「小上海「之稱由此傳開。

老城區中心諸水環抱的東方廿五坎 ,是涵江港對外開放的見證,也是無數海外僑胞、台胞、港胞思念故園、寄託鄉愁最原本的載體。

涵江商業文化底蘊深厚,自宋初開商埠以來,涵江商貿業活動便十分活躍,商路通達閩、浙、蘇、滬、粵、港、澳等地區。明清時期為東部沿海商貿中心,尤以抗戰時期更甚,涵江的商貿地位舉足輕重。千年的商埠重鎮養育出一代又一代善於經商、樂於從商、精於引商的涵江人。改革開放後,涵江人適時把握機遇、奮發進取、自強不息,在經濟大潮中勇搏浪濤,大力發展商貿業,贏得了「小上海」的美譽。因水路便捷,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在這樣一個經濟、歷史、人文豐厚的城市裡,獨樹一幟的風景總是人們樂於探尋的熱土。這些歷史厚重的景點給富於自然美的涵江增添了五彩斑斕的人文篇章。這裡的一切構成了一幅素淡古樸的風情畫卷,使涵江猶如一顆散落在水鄉沃土的大明珠,閃爍出動人的光彩。

01 囊山寺

座落於江口鎮石庭以西囊山。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創建,名延福院。唐光啟二年(886年),閩王王審知把其改名為「慈壽寺」,俗稱囊山寺。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禪堂、藏經閣和鐘鼓樓等。明宣德八年(1433年)增建齋房300間。嘉靖年間,寺被倭寇焚毀。

現有建築物為清康熙、雍正、光緒與民國年間陸續所建。 囊山寺曾為古驛道宿站,當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時,曾住在寺內。囊山海拔639米,多為裸露的花崗岩,因山峰形如古人坐褥上的「隱囊」而得名。

02 瑞雲山森林公園

瑞雲山森林公園為4A景區,位於涵江區西北部與永泰縣交界的大洋鄉和庄邊鎮境內。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素有「大景一十八,小景三十六」之稱。2005年被評定為省級森林公園。人文景觀頗具特色,有太子橋、將軍坪、古官驛道、石人石馬以及建於唐代的隆興寺、兜率院、瑞雲山頂龍王殿、宋末元初的石窟寺,無不刻印著先民的足跡。

03 雁陣塔

位於三江口鎮鰲山村雁陣山上。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三一教"創始人林龍江命門人籌建,受阻停工。後國子監祭酒、左春坊林堯俞再建7層石塔。此塔成為海上船隻夜航標誌。民國27年(1938年),國民黨政府認為塔成為日機轟炸的自然航標,派工兵炸毀。塔剎殘體今存雁陣宮內。

04 吉祥寺

位於白塘鎮鎮前村。清乾隆《莆田縣誌》載:"在寧海橋北岸,元元統二年(1334年),龜洋寺僧越浦駕海為橋,即建寺護橋。"寺面闊5間,抬梁式,懸山造。現存建築為清代。民國6年(1917年)重修。

05 鯉江廟

位於孝義街鑒前路,即涵江城隍廟。鯉江廟原系莆禧城隍廟的名稱。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為防倭患,在莆禧近海建莆禧城,同時建城隍廟,別稱鯉江廟。清初截界時,流寓在涵的莆禧士民於康熙五年(1666年)在涵江別建鯉江廟。1984年,涵江"三胞"鳩資修復一新,有門廳、前殿、主殿,佔地400多平方米。正殿面闊3間,進深11.2米,單檐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現存建築為清代。1991年9月,列為區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6月,列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

莆田城市在線

精彩挖掘 源自莆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莆田 的精彩文章:

莆田網約車有抓?
急!莆田涵江又一高齡產婦產後羊水栓塞出血,而O型血庫存緊張!

TAG:城市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