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動汽車領域新星 SF MOTORS高層領導專訪

電動汽車領域新星 SF MOTORS高層領導專訪

主持人:此次專訪的領導是SF MOTORS (以下簡稱SF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先生和來自小康股份的孟總,也是小康股份的發言人,昨天我們在SF 公司矽谷的總部大樓一起見證了SF公司兩年來交出的第一份答卷,相信大家對SF公司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在這裡有一個40分鐘的專訪,在專訪之前,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昨天發布會我們的發布主體是美國的SF公司,這家公司是由小康股份作為主要投資人,在美國獨立運營的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所以小康股份是它的創始投資人之一,這兩家公司也是一個相對獨立運營的主體,所以我希望今天大家能夠針對SF公司進行積極的討論和探討,關於小康股份的相關問題大家可以在會後主要跟孟總進行了解,如果涉及到相關的關係的了解,我前期進行了一個說明,在給大家的材料當中也進行了相應的解釋。那麼今天的專訪現在開始,歡迎大家盡情地探討。

記者:想問一下張總關於SF公司後續的發展,因為我們看到中國現在大概有310多個新的品牌,包括您這邊後續也會投入到中國,您認為我們這個品牌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因為我們這個產品可能到2019年才會上,後續上的話我們機會點在哪裡?我們的挑戰在哪裡?後續投資方面是否要引入其他的投資方?在投資方方面大概是個什麼樣的規劃,因為我們知道造車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不可能依靠小康一家來投資。

張總:您說的對,中國現在確實有300多家在做電動汽車的,競爭是比較激烈的。但是總的來說,我認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像我們一樣做中高端的高起點汽車企業是很多的。我們對這塊還是很有信心的,那麼對於後續的資金安排,前期在過去兩年是想小康集團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可以讓SF公司得發展更快速,決策更高效,對於後期來講,我們是開放的,歡迎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人介入。

記者:因為我看到在國內你們成立的公司叫金康新能源,我想問下SF公司與國內的金康新能源未來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怎麼做到一個協同式的發展?另外你們定位為智能汽車的全球企業,怎麼提現這個全球化?謝謝!

張總:對於和金康的關係,金康主要會針對我們SF 公司在中國的生產和製造提供幫助,那麼金康在國內布局的三電(電機、電池、電控)這塊的設備進行生產,目前已經在重慶開工了,那麼金康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會在今年下半年完全竣工,目前已經在投入設備,這個關係就是我們作為技術輸出整車的需求,那麼金康汽車負責在中國的製造。

記者:根據我的了解SF公司這種發展的方式跟國內的很多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式是不一樣的。就是這種模式佔領中國大陸,同時建立工廠,把研發設計放在四個國家,這種方式就有中國的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式就有一個歧視,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想說一下就是SF 這個產品現在有什麼亮點,上市過後價格定位區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在美國的定價和國內市場的定價會有什麼區別?謝謝。

張總:對於這個發展模式,我們SF公司從最初到矽谷就是奔著電驅動和智能駕駛來的,因為矽谷在這個方面是絕對的領先,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除了驅動系統和智能駕駛,我們在德國擁有一個團隊,主要負責內飾的設計和電池包結構的設計。德國的工程師很厲害的,那麼在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我們擁有一個研發中心,主要對整車前沿化的研究,以及在美國的碰撞試驗,標準標定在安娜堡那邊。而日本的電池研究所也成立了,主要針對將來電池的電化學方面的研究。同時在中國重慶和北京兩個地方,也有研究中心。在北京主要是為了適應中國的駕駛,因為在美國智能駕駛這塊兒演算法是比較先進的,這個演算法是需要很多個數據來支撐的,也就是說在美國實際的數據如果太簡單了拿回中國去用,我們在北京的一些測試得到的還是不夠的,就要在國內本地各種適合中國道路交通的一些數據來進行智能駕駛才可以。那麼重慶,在金康的汽車工廠那邊,有相應的中國標準的電動汽車廠做些適應的改進,所以在這個從研發來講就是用各個地區最優勢的資源進行研發,從人才角度來解釋的話,在矽谷對電驅動和智動駕駛最有影響力的就在矽谷,所以它也是一個國際化。我們現在美國矽谷的公司大概有上百名來自30個國家的員工, 所以從人才來講是一個國際化。對於製造,如從中國到美國,東西兩半球,我們產能更覆蓋了。對於銷售模式,在不同的國家會根據不同國家的互聯網和電商發展的節奏來進行不同的策略,比如在中國,互聯網電商做的更輕更全面一些。更早在中國推出互聯網電商合作的這些方式。那麼,你剛才說SF5的亮點,第一是整車的造型是非常新的,造型和現在國內300多家做的電動車是應該來說是有區別性的,從動力上也是非常強勁的。最後從定價來講,我們還是希望留在上市新車發布時再公布。

記者: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大部分是採取矽谷來做研發中心,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而我們這個SF 公司基本上是同時在美國和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我想請問張總這種模式的設計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第二個是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基地的設計產能大概是怎麼樣的?第三個我想問一下您預計在19年或者20年或者未來3年吧,我們設計產能預計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張總:從中美兩地的布局呢,主要是考慮到我們從一開始就在美國這邊研發,所以整個產品線來講,我們在矽谷搭了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除了做相應的測試和試驗以外,這個實驗室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比如對於我們矽谷這邊研發出來的純電機,電控,電機控制器,電池包,電芯一些產品,我們在這邊研發之後可以按照工廠的生產方式把它給製造出來,並且去給他一個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會把它複製到印第安納工廠。所以跟許多同行不太一樣的就是我們在美國是先研發,再製造,在這個產品基本成型以後拿到其他國家去製造,在這邊工程師都非常厲害,我們這棟辦公樓就有至少30個博士,比率非常高的,10%,其他的70-80/%是碩士學位。所以對矽谷的創新的意義是非常重的,如果在這邊那研發出來的成果直接落地的話,從這兒拿到中國去製造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在矽谷製造。從產能這塊兒來講的話,目前美國工廠按照年產5萬台收購了AMG工廠來布局的,自動化程度是比較高的,國內重慶金康是按照年產15萬台,所以兩邊加起來,也是20萬台左右。20萬台回答三個問題,未來3年到5年實現滿產。

記者:昨天發布的是SF5 、SF7,做中高端的,先在美國上市再到中國,那麼今後會是說有的車型都會同時在美國和中國上市嗎?

張總:我們目標是希望未來的產品同步上市,但是初期來講,因為美國標準與中國是有一定差異的,不僅是車還包括驅動,因為我們這次是按照先把美國的這個產品先做好,然後接下來在中國進行投放,但是兩邊的產品工藝是一樣的。

記者:請問未來在併購,收購這塊兒有什麼計劃嗎?後面併購的話怎麼去把併購來的技術消化吸收?

張總:併購這塊兒,我們前期做了兩次併購,一個是對美國工廠做一個次產能的確定,然後就是InEVit的併購,戰略不同,美國工廠併購是為了產能、市場,InEVit更多不僅是為了對SF公司的支持,InEVit公司的產生在德國是有傳統優勢的,雖然是一個美國公司,在德國跟幾家德國的主機廠保持長久的合作的。所以InEVit這個公司能透露的信息不多。但是相信很快他們在歐洲這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他們主要是做(電池包),電池膜相關的技術。

記者:SF公司在美國的生產的中高端電動汽車,但是從國內目前的純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好像人民的接受度,使用度都還不是在兩到三年之內那種能夠實現的,我們作為SF公司在市場這塊有什麼樣的看法,你們的判斷是一個什麼樣的。因為之前我和同濟大學的汽車論壇專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他們認為電動汽車要在中國的普及,甚至在基本普及,可能需要到十年時間,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張總:從目前來看,中國對中高端的汽車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不光局限於電動汽車,包括傳統的燃油汽車,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對於SF來講,接下來推出的產品,可以非常有效的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同時我們未來的電驅動技術對於整車的性能沒有損害,同樣能達到非常高的加速度,里程基本上是不會低於1000公里,靠這個核心技術能力,可以有戰略優勢,因為我們的產品昨天跟各位探討了整個外形,內飾,以及整個科技的大力投入也是為了滿足中高端市場客戶的需求,我們為什麼來美國,做SF這個企業,創辦這個企業的初衷,並不是在美國搞完研發,回到國內就去大肆攻佔規模化的市場,因為我一直關注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就像昨天發布會上講到的,從小確實是在汽車圈長大的,小的時候基本上上學的時候,人家放假都是出去玩去哪兒,我基本上就是衝壓焊接,組裝車間,就勤工儉學了,沒工資。所以從小在車圈子裡長大,從小在重慶也開了不少傳統的燃油車,特斯拉對我的改變還是感觸挺大的,我來到美國去參觀了特斯拉,後來發現,在美國他不像中國,他沒有這麼多的電動車企。在美國基本上真正算電動車企業的,也只有特斯拉,其他雖然矽谷有很多,但是都還停留在設計階段。工廠也沒有,很多的資質也沒有,都還比較早期,你如果用中國的古話來講的話,應該說叫獨木不成林。美國是個很大很大的市場,但在美國市場電動汽車的增速沒有中國快,還是因為參與的人太少了。帶動的人太少。

所以我一開始就是希望在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進行一個深入的參與,並且推動國際的電動車市場向前發展。所以總體來講,全球的電動車市場非常非常大,海夠深,應該是可以容納很多很多的共同來參與這個事情。

記者:剛才您談到在銷售這塊,未來更多的跟互聯網電商合作,是不是意味著在未來的銷售網路的布局和打造上,咱跟之前4S銷售店這種模式有什麼差異,在這方面你們在創新的一些做法。比如像特斯拉似的,他可能直營店更多的是一個體驗的一個地方,消費者更多的通過像您說的這個互聯網之類的去下訂單,咱這塊是不是未來也是這方面的一個打算,另外在品牌的打造和定位方面,跟小康的品牌有什麼差異化的地方。

張總:第一個問題,銷售模式這塊,我們16年創立SF公司的同時在美國矽谷也投資了一家大數據公司。這家大數據公司,這兩年也是深耕美國和中國的兩個市場,並且在汽車行業裡面,有非常不錯的業績,這個也是支撐我們接下來作為直營銷售的一個非常大的核心。中國更多的通過直營的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的這麼一個能力,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我們的用戶,更好的了解潛在的消費者。這塊是能做直營模式。

記者:品牌打造這塊有什麼規劃,跟小康的品牌差異化的體現。

張總:第一個差異化,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康做的還是傳統這塊的汽車,包括SUV,SF公司是專註於純電動,而且是中高端,整個設計製造到銷售是完全獨立的,包括品牌,同時,雙方更多的是在(金康工廠)在業務上進行一些合作,但在品牌上相對獨立的。

記者:距咱們量產差不多還有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如何持續的把這個品牌推向市場,讓國內的消費者認可這個平台,這方面有沒有一些更詳細的解釋。

記者:兩個觀點想請您點評一下,一個是國內的新造車勢力,他們干這個,未來可能只有兩到三家造車企業能活下來,有人說要達到十萬家,才能保證這個企業生存下去,您這邊點評一下。

張總:第一這個市場真的很大,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時代,傳統汽車到電動汽車,可能會像傳統手機到現在智能手機的這麼一個過程。市場很大,大家的機會都很多,不至於就兩三家這種,因為各自有不同的優勢,對於十萬家的這個,應該看整個公司的商業模式了,不同的商業模式量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純粹是靠買一台車賺多少錢,那肯定會需要比較大的量,但是現在卻是在互聯網的時代,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因為產品這塊來講,像從SF的角度出發的話,我們的產品,不光包括整車產品,同時包括整個電驅動的平台,對於整個電驅動平台,包括我們後續的儲能系統,包括電芯,都是系列化的產品。是一個新的發展,不光是汽車。

記者:剛才您剛剛說的電驅動平台,後期都會跟行業共享是吧?會有一個解決方案這種模式。

張總:對,我們會跟我們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一起共享我們在矽谷,在美國,包括在全球各地研發出來的產品。

記者:但這種共性還是會有別人顧忌到,你們本身就賣這個車的,你會不會把非常好的先進的技術,無論是電驅動各方面,給到別的企業,人家會有這方面的顧慮,我們怎麼打消人家的顧慮。

張總:這個是大家要自己去看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因為我們對我們的電驅動是非常有信心的,包括我們全球首創的四電機平台,好和壞,還是要從產品來看。

記者:我的理解,SF經過產品化實施,整車,而且有其他的像革新電驅動這塊,給其他的整車廠來提供技術輸出?

張總:新能源行業來講,發展確實不是某一家能夠輕鬆推動的。更需要的是整個行業的一個輕資產,只是作為主機廠的角度,可以更好的整合這些資源,來起這個頭,牽這個頭,讓我們通過整車牽頭,從整個電驅動到自動駕駛到電機,到儲能系統,同時我們將有更多的戰略合作者,來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而不是單打獨鬥。

主持人:今天的採訪時間到此為止,接下來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疑問,也可以直接聯繫我,有相關的問題我們再通過郵件或者電話的形式,跟大家進行進一步的解答,也感謝大家,不遠千里來到這裡支持SF 公司,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車網 的精彩文章:

大眾新e-Golf續航沒虛標、品質也不錯 就是賣得貴
捷豹XFL對比奧迪A6L 誰才是豪華中大型轎車明智之選

TAG:易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