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蝸牛霜是如何過氣的?

蝸牛霜是如何過氣的?

原標題:蝸牛霜是如何過氣的?


明日黃花。


文/五月

近日,韓國第三大化妝品集團It』S HANBUL公布了2017年成績單。數據顯示,It』S HANBUL去年實現總銷售額為14.5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的19.25億元人民幣下滑了24.6%。


蝸牛霜鼻祖伊思母公司業績遇冷,讓本已有些「銷聲匿跡」的蝸牛霜重回公眾視野。


那麼,蝸牛護膚這一曾經的熱門美容概念,是如何過氣的呢?


韓妝帶火「蝸牛」熱

蝸牛粘液所具備的美容功效,雖尚未有更多研究去加以佐證,可卻並不妨礙蝸牛美容概念深入人心。


事實上,蝸牛在化妝品和藥品中的使用由來已久。古希臘時期就有記載,蝸牛粘液可以保養皮膚或用來治療潰瘍及咳嗽。這之後,南美洲蝸牛類護膚品開始湧現,起因是當地農民養殖蝸牛出口到法國,結果發現和蝸牛接觸過後,手上的皮膚能夠變得更嫩滑。就此,蝸牛粘液的美容作用慢慢地傳播開來。


除蝸牛粘液製成的美容產品外,日本甚至出現了活體蝸牛美容服務。2013年,日本東京美容所 Ci:z.Labo 推出相關美容項目。具體過程是,將活體蝸牛放置在顧客洗凈的面部,讓它們隨意移動分泌粘液,以此達到修復美容的目的。



但要說起來,主打蝸牛護膚的美容產品之所以能夠流行,擅長概念營銷的韓妝可謂功不可沒。除用文字宣傳蝸牛粘液的美容功效外,韓妝品牌創造了一種直觀又新鮮的「拉絲」體驗,最大程度地為宣傳服務。

被認為是蝸牛霜鼻祖的伊思,2009年推出一款晶鑽蝸牛霜後持續熱銷,基於此,伊思又於2014年趁熱推出了紅參蝸牛霜,前者主打美白,後者則主打抗皺。



2010年,謎尚推出一款蝸牛深層修護保濕面霜,宣稱含有70%蝸牛粘液提取物,並表示選取的蝸牛是用朝鮮半島著名滋補藥材紅參飼養。


憑藉蝸牛霜一炮而紅的伊思,成功帶起了一陣蝸牛護膚旋風,謎尚、Tony Moly、The Face Shop等一眾韓國品牌均推過與蝸牛相關的產品。眾多入局者,使得蝸牛粘液具有美白、淡細紋、修復等功效的市場教育於短時間內完成。正因如此,「蝸牛」一時間成了護膚界的爆品代名詞。


2012年前後,各種蝸牛霜、蝸牛護膚品在韓國市場上湧現,標配的「拉絲」體驗,加之商家天花亂墜的宣傳,引得消費者對這一「新鮮」概念趨之若鶩,甚至出現「不管什麼牌子,只要帶有『蝸牛』二字就能熱賣」的情況。

「蝸牛霜」在中國


藉助代購、電商等線上渠道,及微博等社交平台進行宣傳,以伊思為代表的蝸牛霜被中國消費者所熟知。


蝸牛霜從韓國的熱度傳導到中國市場,有一定延後性。「蝸牛霜於中國較火的時段是在2015年前後」,湖北某主打日韓潮品的化妝品店負責人如此表示。


另從「蝸牛霜」的百度指數去看,其在2012年—2015年間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熱度,2015年後才呈現明顯下滑之勢。顯而易見,百度指數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與上述化妝品店負責人的感知基本相似。


不僅如此,國家食葯監總局已有的400餘條有關「蝸牛霜」的備案,其中205條為2015年備案,佔比超44%。這也可從側面看出,2015年蝸牛霜產品之火爆。


實際上,蝸牛霜之所以能在2015年前後於中國形成一股熱潮,也與原料目錄更新有關。


2014年6月30日,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了共8783條原料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蝸牛分泌物濾液(SNAIL SECRETION FILTRATE)正是在此時被列入原料目錄的新原料之一。


這就意味著,添加了「蝸牛分泌濾液」原料的化妝品,可以把蝸牛粘液當作賣點來重點推介了。自此開始,韓國吹來的這股「蝸牛」護膚風潮便在中國落地生根,卡姿蘭、美麗加芬、婷美等均推出過「蝸牛」系列護膚品。


與此同時,國家食葯監總局備案信息顯示,有關「蝸牛」的備案數量已達12586條(截至今年4月2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備案數量雖依然在與日俱增,可蝸牛霜的熱度卻已趨冷。


「蝸牛霜已經過氣了」,上述湖北某化妝品店負責人談及蝸牛霜時如此總結。2015年蝸牛霜最火的時候,其店內同時售賣多個品牌的蝸牛霜產品,而今只有伊思和天使羽翼兩個品牌。


她進一步坦言,考慮到蝸牛霜人氣下滑,其有將這兩個品牌的蝸牛霜下架打算。


此外,「蝸牛霜」護膚品的線上情況也並不樂觀。以天貓平台為例,有關「蝸牛霜」銷量,除芳丹薄羅、土家硒泥坊、天貓國際直營的伊思晶鑽蝸牛面霜等少數幾款產品過千外,絕大多數蝸牛霜月銷僅兩位數甚至個位數。


盛名難副的概念


蝸牛霜從大火到啞火,僅從百度指數上看可能也就3年左右時間。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一概念過氣得如此之快呢?


有必要提及的是,就在蝸牛霜火爆之際,其參差不齊的質量引來媒體質疑。2012年韓國MBC電視台一檔消費者維權節目《不滿ZERO》,通過製作《蝸牛霜的秘密》短片曝光了眾多蝸牛霜生產商誇大及虛假宣傳。


該節目對當時市面上多個宣稱其蝸牛霜蝸牛粘液含量90%、60%不等的現象進行了深入探究。最終結果顯示,蝸牛霜並不像商家宣傳及消費者理解的那樣,添加的是等量蝸牛粘液,而是少量蝸牛過濾液提取物。至於蝸牛霜「拉絲」效果,則是因添加了增稠劑的緣故。



不過,儘管有這樣的揭秘視頻,但似乎並未對已在市場上火爆的蝸牛霜及相關產品產生影響。這之後,蝸牛霜於市場上還是持續火熱了一段時間,只是相關產品的誇張宣傳部分少了許多。


一位業內工程師則直指,蝸牛霜是「五六年前的垃圾概念」,在他看來,蝸牛霜除了概念外本身並無其他亮點。


或許,這也正是所有爆品思維的弊病之一。一段時間內,以新穎的賣點吸引了消費者眼球,卻無法回應好奇心被滿足之後消費者對效果的期待。所以,「蝸牛霜」的過氣並不令人意外。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眼 的精彩文章:

指尖上的眼線液,這是要做彩妝界的一陽指?
師說 | Cecilia Almasio:一個義大利工程師眼中的中國彩妝市場

TAG:青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