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外兼修 內功十三勢

內外兼修 內功十三勢

內 功 十 三 勢

GIF

內功十三勢流行地域很廣,它吸收了各種八段錦之精華,動靜結合,內外兼練,以外功中的十三勢,結合內功的要領進行鍛煉。可以站著練也可以坐著練;每次可把十三勢全部練完,也可以根據個人身體的不同情況,選擇幾勢反覆練習。一般練5-15分鐘為宜。為了學習和方便記憶,可參考「內功十三勢口訣」:

寧神叩齒收心神,搓手擦面敲玉枕。

導引風池推腎俞,鸞腰攀足瀕環運。

平環橫環開弓勢,亮想歸元氣收穩。

一、寧神降氣(起勢)

1.姿勢:自然消立,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膝微屈,身體正直,腰脊放忪,兩臂自然下垂,稍向外張,掌心朝下,手指微曲伸向前方(圖1)。兩眼半閉,平視或注視下方。坐練時,可採用自然盤坐式,以下各式站、坐皆同,不另贊述。

2.呼吸:自然呼吸,將氣以意引至中丹田或腳心處的湧泉穴,也可配合呼氣放鬆。

3.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也可以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意守其它部位),乜可配合默念「松靜」二字,誘導肢體的放鬆和大腦的入靜。

4.作用:收攝心神,誘導入靜。

二、扣齒攪舌(包括鼓漱咽津)

1.姿勢:仍如前式,將牙齒輕輕扣動20-30次。隨後將舌頭在口腔內左右攪動各10數次,再做鼓漱動作10數次,待唾液增多時,即分次咽下。並以意送至中丹田(姿勢同圖1)。

2.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意守中丹田,若有若無地注意叩齒攪舌動作。

3.本勢有固齒健脾胃和助消化的作用。

三、搓手擦面

1,姿勢:接前式,兩掌相合置於下腹部,約平於臍。輕搓手心20-30次,待兩手產生熱感時,輕閉二目,將兩手貼於面部,像洗臉那樣從眼部向外下方緩緩擦撫10數次(圖2)。隨後,睜開兩眼接做下式。

2,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意守中丹田。搓手時,要將注意力放在掌心(勞宮)和十個指腹(十宣穴)上。擦面時不必過余注意手的動作。

3.此勢調達心、肺二經氣脈,使面色潤澤。

四、叩擊玉枕

1.姿勢:接前勢,順勢用兩手心掩住兩耳,肘與肩平,中指相對貼按在玉枕穴處,將食指搭在中指背上;然後以食指滑下綴緩扣擊玉枕穴10數次,使耳內咚咚作響,如聞擊鼓之聲(圖3)。

2.呼吸、意守部位同前。

3.有調達膀胱經氣脈的作用,令人耳聰目明,必腦清醒。

五、導引風池

1.姿勢:接前勢,順勢以二、三、四指前端的指腹部自玉枕穴向下方導引風池穴(在枕骨粗隆兩側下方,項肌外側髮際部凹陷處:反覆10數次(圖4)。

2.呼吸、意守同前。意念與導引動作合一。

3.作用是通達膽經氣脈,健腦安眠,耳目聰慧。

六、推按腎俞

1.姿勢:接前勢,將兩手自肩前引向腰部的腎俞穴,以掌心自腎俞穴向下推按十數次(以腕根部用力),一直推到骶骨部(圖5)。隨後,放下兩手還原為起勢。

2.呼吸同前,意守腎俞或命門(後丹田)。

3.作用是強壯腎氣,健腰腿、扶肝腎。安心補神,益腦髓。

七、彎腰攀足

1.姿勢:接前勢,將左腳收回,右腳向石側橫開半步,兩抑距離與肩同寬(如練坐式即將兩腿平伸)兩手自前方緩緩上舉,手心向上,指尖朝後,隨即以腰為軸向前彎腰,兩手伸向足背(保持兩腿伸直),稍停2一3秒,還原為起勢。如此反覆練習10數次(圖6)。

2.呼吸與意守同起勢。

3.有強壯腰腎,固精舒筋作用。

八、順劃雙環(雙搖轆轤)

1.姿勢:接前勢,右腿收回,左腳橫開半步(如練坐式則仍為盤坐),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下,兩手自胸外側緩緩上提,至與耳平高時,向前下方劃弧緩緩下落,猶如搖轉鑣轤一樣,順劃兩個立圓,故名「順劃雙環」。注意,兩手下落時,兩腿也隨之微屈,身體稍下降;兩手上提時,兩腿也隨之伸直。如此反覆練10數次(圖7)。

2.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與動作配合時,是兩手下降呼氣,將「氣」引至湧泉穴;兩手抬起時吸氣,將「氣」自湧泉穴經尾閭、命門引回中丹田。

3.意守:意守中丹田或配合呼吸意守。配合呼吸進行時,是呼氣意守湧泉穴,吸氣意守中丹田,意、氣與動作合一,注意力集中在「劃雙環」動作上。

4.可調達氣息的升降。

九、平劃雙環

1.姿勢:接前勢,將左腳收問,右腳向右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下;兩手上提到與臍平高時(在乳與臍之間),順勢將兩手自中間向前外劃弧。再向中間合攏,回到起點,兩手動作猶如劃兩個水平的雙圈。兩手上提時,兩腿微屈,身體順勢下降。如此反覆練習10數次。然後恢復成自然站立式(圖8)。

2.呼吸:自然呼吸或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向外劃弧呼氣,使「氣」自中丹田向外擴展,身體有氣息充盈的感覺;兩手內合的過程吸氣,自覺有氣息向中丹田內集的感覺。

3.意守:意守中丹田,或配合呼吸意想中丹田「一開一合」(呼氣時意想「氣」自中丹田外開;吸氣時意想「氣」向中丹田內合)。同時意、氣與動作合一,注意力集中在「平劃雙環」的動作上。

4.作用在調達氣息開合.

十、橫劃雙環

1.姿勢:接前勢,將右腳收回,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心向下開始時,兩手向中間劃弧合攏,約與小腹的氣海穴平高;接著兩手順勢自胸前上提,至與頭平高時,再自兩外側劃孤,緩緩下落,猶如兩手描繪兩個橫立的雙環那樣。要求兩手上提時,兩腿也隨之伸直,提起足跟;兩手下落時,兩腿隨之微屈,身體重心下降。反覆練習10數次(圖9)。

此--勢寓有「升降開合」四種作用,與八、九兩勢配合起來,可組成各種變化的環形運動(順環、平環、橫環,三環套在一起,猶如混圓一球,加上各種方位和高度的變化,構成各種柔緩而連綿不斷的環形運動)。

2.呼吸:自然呼吸或配合動作進行,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兩手外展和下落時呼氣,兩手內合與上提時吸氣。

3.意守中丹田,注意力集中在姿勢的升降開合上。

4.有調達氣息升降開會的作用。

十一、左右開弓

1.姿勢:接前勢,將左腳收回,右腳向石側橫開一步,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下,肘部稍外張。兩手劃弧移至小腹與氣海穴平高。再將兩手自胸前緩緩上提,至與乳平高時,兩手順勢變為虛拳。左手像握弓背一樣向左後方伸肘屈臂,使拳與肩平,頭向左轉,目視左拳。同時右乎像拉弓弦那樣,將右拳推至右肩前外側,臂稍有彎曲狀,身體重心下降,變為「騎馬式」。稍作停頓後,兩手向上劃弧,鬆開兩拳,自左右兩側緩緩下落,兩腿伸直。此為左開弓。隨後再按上還過程將右臂向右後方伸肘,練右開弓。如此反覆10數次(圖10)。

2.呼吸:門然呼吸或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兩手上提吸氣,開弓時呼氣,呼氣時默讀「噓」字音;兩手向上劃弧時配合吸氣,兩手下落時配合呼氣,呼氣時默讀「噓」字音。

3.意守:意守中丹田。注意力集中在左右開弓動作上,意、氣與動作行一。

4.作用是舒胸調達肺氣,增強上肢肌力。

十二、白鶴亮翅

1.姿勢:接前勢,將右腳收回,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兩手相交於下腹部關元穴之前;然後兩臂向左右兩側緩緩提起,手與頭(或肩)平高,肘、腕和手指微有屈曲,呈波浪形曲線,如白鶴在亮翅狀。稍停,再將兩臂自兩側緩緩下落,仍交於關元穴之前。同時將左腳收回、童心移向右腳,兩腿微屈。隨後,蔣將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按上述過程反覆練習10數次(圖11)。

2.呼吸:自然呼吸或與動作配合)與動作配合時,兩臂上提吸氣,下落呼氣。

3.意守丹田時吸氣,意守湧泉穴呼氣。意、氣與動作合--。注意力集中在手臂的起落。

4.作用是調達氣息升降。

十三、氣息歸元(收勢)

1.姿勢:與第一勢相同。練完以後,兩手合攏,輕搓10數下,將左手貼在肚臍部,右手貼在左手背上(可以隔在衣服外),兩手同時自臍中向左(順時針方向),由內向外,由小圈到大圈,推轉20一30圈,最後停穩在心窩部。最大一圈上不過心窩,下不過恥骨。稍停之後,再向相反方向,由外向內,由大到小,自心窩向右(逆時針方向),同樣推轉相同圈數,停穩於肚臍處。隨後將兩手緩緩放下,還原為自然站立式(團12)。

2.呼吸:自然呼吸,沉氣於中丹田。

3.意守:意守中丹田,意、氣與手的動作合一;默數推轉的圈數。精神由練功入靜狀態,逐步過度到平時狀態。

4.有健牌胃,壯元氣,使氣息歸元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宗 的精彩文章:

九陽真經之《九陽神功》

TAG:武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