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救病人醫生曾感染非典,兩位廣東大夫獲評中國好醫生

為救病人醫生曾感染非典,兩位廣東大夫獲評中國好醫生

抗擊非典時,一天收治超50名非典病人,蔡衛平也因感染非典而上了呼吸機;

林麗珠暈倒在診室,患者穿越大半個廣州,只為給這位好醫生送飯菜…

3月29日下午,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廣東)現場交流活動在廣州舉辦。活動發布「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2018年1、2、3月月度人物33個,為他們頒發證書和獎盃,並講述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迹。

其中,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蔡衛平、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林麗珠分別獲評2月、3月月度人物。

至今,廣東共有6位醫務人員被評為「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

交流活動現場。馮宙鋒/攝影

[蔡衛平]

他為艾滋病人當紅娘

蔡衛平獲獎。馮宙鋒/攝影

最近剛從北京「兩會」返回廣州,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蔡衛平也來到了活動現場。從醫30多年,54歲的蔡衛平各種名頭響噹噹: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感染病領域知名專家、衛生部艾滋病臨床專家工作組專家,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專家組專家,廣東省艾滋病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妻子倪仁芳,她也是一名護士。倪仁芳坦言,不管是艾滋病,還是登革熱、埃博拉、H7N9禽流感、非典、霍亂等等這些傳染病,蔡衛平永遠都沖在最前面。「因為我們是同行,他是醫生我是護士,我雖然擔心他,但同時我也非常能理解他、支持他。」事實上,在1995年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第一個艾滋病人的救治中,倪仁芳就是與蔡衛平並肩作戰的戰友。

20多年來,蔡衛賓士療了近兩萬名艾滋病患者。脫下白大褂後,蔡衛平與患者握手交談,與他們一起吃飯,用自己的真心和關愛消除患者的顧慮,儘力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感、絕望感。

而在所有的患者中,阿華是讓蔡衛平最難忘的一個。

阿華當時來的時候病情很重,經過蔡衛平一個多月的治療,病情好轉出院了。出院一段時間後,有一次他來找蔡衛平,問蔡衛平能不能給他介紹一個女朋友。

蔡衛平一想,這個想法也很正常,艾滋病人也可以結婚生子啊。於是就給阿華介紹了一個患艾滋病住院的女孩,一來二往,日久生情,不久他們就成了夫妻。後來在醫院母嬰阻斷技術的幫助下,他們還生了一個健康的女兒,蔡衛平也成了他們女兒的乾爹。現在,阿華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非常紅火。

「希望艾滋病人能夠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希望社會能夠對艾滋病人能夠更加友好,這是我最大的願望。」蔡衛平說。

2013年1月15日,在廣東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總結及表彰大會上,基於蔡衛平在艾滋病防治領域的巨大貢獻,馬丁.貝利基金會授予了蔡衛平艾滋病防治領域內最高獎項——貝利·馬丁獎,在頒獎現場,他將獲得的10萬元獎金轉贈中國性病艾滋病協會,用於基層醫護人員培訓。

醫生因救治患者感染非典 與死亡抗爭

蔡衛平1983年畢業於廣州醫學院醫療系,一直堅守在傳染病防治工作第一線。30多年來,他從一名普通的住院醫師成長為了全國知名專家,幾乎參加了廣州市所有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收治工作。

在2003年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蔡衛平既要組織安排科內非典病人的收治、參加危重病人的搶救、開展醫護人員的培訓等工作,又要參加省市的專家討論會、會診等。從開始收治第一例病人開始,蔡衛平就一直吃、住在科室裡面,日夜與科室的醫護人員一起並肩戰鬥。

非典型肺炎病人收治任務非常繁重,有時候一天會超過50個病人同時入院。

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及與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蔡衛平病倒在了病房裡——他被感染了非典型肺炎,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儘管上著呼吸機,他還在叮囑醫務人員要做好病人收治和自身防護。

經過與死神的幾番爭鬥,蔡衛平痊癒了。痊癒後他沒有休息,又重新投入到了病人收治工作中。

當得知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血清有助於非典型病毒的研究和病人診治時候,蔡衛平在身體還相當虛弱的情況下,但仍帶頭捐獻出200毫升血液。

[林麗珠]

「我完全可以把命託付給她!」

林麗珠獲獎。馮宙鋒/攝影

廣州80歲的周伯站上舞台,深情講述了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林麗珠主任的醫患情。

2010年,當時72歲的周老伯突然高熱不退,輾轉多間醫院,最後被確診為濾泡淋巴瘤。很多醫生跟他說:「有什麼好吃的多吃點吧」,周伯一度陷入了絕望,後經人介紹找到林麗珠主任。林麗珠主任不僅為他制定出針對性、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還給予他細緻入微的關心和呵護,幫著他多次克服抗癌路上的荊棘與苦楚。

很幸運,憑藉林麗珠醫生卓越的醫術,及周老伯在治療上的積極配合,周老伯的惡性腫瘤得到有效遏制。此後,周伯每天堅持口服中藥治療,到現在都沒有複發。儘管目前已經80歲高齡,卻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腰板挺直,走路利索,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惡性腫瘤患者。「是林主任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沒有林主任,就沒有我們一家人現在的幸福生活。」周伯激動地說,「林主任不僅醫術好,醫德也高,我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性命託付給她。」

許多中晚期腫瘤患者在林麗珠這裡,通過中西醫結合的個體化治療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也像周伯與一樣成為她的「鐵杆粉絲」。

創造許多行業第一

1986年畢業後,林麗珠進入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年後,該院在全國較早開設了腫瘤科。林麗珠參與了腫瘤科的開科,接著開了二腫瘤科、三腫瘤科、四腫瘤科,成為醫院開科最多的科主任。

「八十年代,大家看待腫瘤病人,就像現在看艾滋病人差不多。」林麗珠記得,有腫瘤病人入院,大家避之不及,兄弟科室甚至不希望腫瘤病人跟他們的病人走同一道門,「大家認為,腫瘤病人肯定會死的。」

而此時的林麗珠,跟著恩師、全國名老中醫周岱翰教授,已經看到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效果。比如,部分腫瘤病人放療後帶來潰瘍、吞咽困難等不良反應,此時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可以減輕反應。

學中醫出身的林麗珠,為了更熟悉西醫診治規範,相繼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修。此後,她開始評估中藥、放化療、靶向治療等一系列中西醫手段,取捨運用,「歸根結底,是要給病人找一個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三十餘年摸爬滾打,林麗珠帶領的團隊,逐步闖出一條中西結合挑戰癌症的新路子。腫瘤中心也從一片空白,發展成擁有近200張床位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並創造了許多行業「第一」:率先在全國中醫系統開設本科腫瘤方向班;開展中醫腫瘤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連續10年召開國際、全國性學術會議等。

相比西醫,林麗珠會看病人的「神」。例如一個卵巢癌複發轉移的病人,就算理化數據顯示其可以做化療,但究竟患者能否耐受,中西醫治療如何配合,林麗珠堅持要親眼看過病人後才能下定論。臨床三十載,病人能否耐受藥物,「一看眼過去心中就有數了。」

暈倒在診室 患者穿越大半個廣州送飯菜

2013年的大年初十,林麗珠感到不適,但當天有門診,因為沒有提前發出停診通知,她還是準時出現在診室。

堅持了兩三個小時後,林麗珠出現39攝氏度高熱,直接暈倒在診室,隨後被確診為腎盂腎炎。

接下來為期一周的住院過程中,每天都有一位特殊的客人。

當天門診時,一位年過五旬的肺癌晚期患者在場,她帶癌生存6年,是林麗珠的老病患。目睹這一情況後,她動員全家,讓先生主廚,讓女兒開車穿過大半個廣州,每天將菜、湯等送到林麗珠的病床前。雖屢次拒絕,但她照送不誤,「被患者想著,很感動。」

林麗珠的一位肝癌病人出現了骨轉移,經治療後,目前已過10年之久,近期出現老年痴呆的癥狀,很多過往都記不住,「但曾經跟我的交流,他都還記得。」也有患者去世後,患者家屬和林麗珠成為朋友,逢年過節還到病房看她,約她吃飯。

據悉,本次現場交流活動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主辦,中國文明網、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廣東省文明辦、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承辦。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黨組書記段宇飛出席活動並致辭。

采寫:南都記者 陽廣霞 通訊員 粵衛信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孫丕恕:國家級數據共享和開放平台今年連通31省
「黑大巴」來江門搭客,民警依法扣車,27名乘客獲安全轉運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