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終關懷病房裡的他們,選擇各自的方式與世界告別

臨終關懷病房裡的他們,選擇各自的方式與世界告別

新晚報記者 李玥 文 / 攝

在這裡,治療不再是第一位," 臨終床位 " 重要的是緩解病人身體和精神的痛苦,讓 " 生命最後一公里 " 走得更寧靜。 " 生死課 " 不光上給病人,也上給家屬,幫他們邁過心裡那道坎兒。

一塊 " 安寧療護區 " 的大牌子剛剛被安裝在黑龍江省海員總醫院愛心護養院 5 樓的走廊盡頭,被替換下來的是一枚不起眼的小桌牌 " 臨終關懷 "。

除了正常診療室、老年護養區,這塊牌子將護養院分出了第三個區域。

相對於其他區域的熱鬧,安寧療護區很安靜,石英鐘的 " 嘀嗒 " 聲都聽得很清楚。

這裡平均一年要 " 走 " 六七十人,單是上個月就開出了十多份死亡證明;這裡幾乎每位患者床下的大箱子里都有早準備好的壽衣,他們或近或更近的結局都是死亡。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做到 " 善始 " 容易,要做到 " 善終 " 就沒那麼容易。對於死亡的恐懼,不僅會加速這個終結的到來,還會帶來不少 " 過度醫療 " 的痛苦。

而這裡的目標則是 " 善終 "。

作為省內最大的公辦醫養結合機構開設的 " 臨終關懷 " 專區,醫護人員的職責不是與 " 死神 " 打架,而是緩解病人身體和精神的痛苦,讓他們在生命最後能走得寧靜又不失尊嚴。

為了沒有痛苦、沒有遺憾的離開

白底淡紫色碎花的布藝窗帘,香蕉牛奶黃的牆面、淺綠色的門,讓患者大華阿姨有時分不清這裡和家的界限。

六年前她患上乳腺癌,住進這裡已經三個月了。" 這幾年為了這病,啥罪我都遭了,可大夫還是搖頭,抱歉地說讓我回家,想吃點啥就吃啥。"

" 家,是回不去了。一個原因是不想死在家裡,另一個原因是在家沒有專業人員照顧。" 大華阿姨和家人達成一致後,被送到這裡。

針灸、中藥、按摩加上醫護人員專業的照顧 …… 大華阿姨氣色和心情好了不少。喜歡聽小提琴樂曲,醫生就下載好多小提琴曲,用迷你小音響每天中午、傍晚放給她聽;知道她化療後頭髮幾乎沒了,特意將室內所有能 " 反光 " 的東西都收走,還幫她把帶來的以前各種照片都買了相框掛在牆上 ……

" 我們的工作就是讓他們更好地離開,沒有痛苦、沒有遺憾。" 從業十多年的黑龍江省海員醫院愛心護養院副院長、關懷病房主任劉丹娜告訴記者,很多認為 " 臨終關懷 " 是放棄治療,認為送到這裡來就是等死。事實上,來這裡並不是等死。病人被收治入院前都要經過評估,在意識狀態、病情程度、疼痛程度、精神心理、營養狀況等方面進行評分,根據這些評分,醫護人員制訂適合的治療方案;入院後,這裡的醫生側重幫病人開展鎮痛、鎮靜等舒緩治療,護士每天不僅幫著翻身擦身、清潔口腔、康復護理等,還要做心理慰藉、疏導等工作。

治療不再是第一位

" 呦,您這酸奶好像喝得有點多了吧!我得沒收了,等您把這葯吃了,我才能當成獎品發您!"48 歲的護工崔玉珍很輕鬆地哄著劉阿姨吃完了葯。 " 哄著來 " 是 " 關懷病房 " 最基本的治療手段。在這裡," 早日康復 " 基本不可能實現,治療不再是第一位,更多的是顧及病人感受,回歸到對人本身的關懷。

以前也設了專門交流室," 但如果推著患者到一個特別的場合去談話,氛圍本來就不可能輕鬆。" 劉丹娜說,所以在醫護人員進到這個特殊的科室,首要的培訓就是關於 " 嘮嗑 ",要說技巧,就是要 " 從外往裡嘮 ",從 " 好事 " 開始嘮。

曾經有一位 70 多歲的老爺子,是位癌症擴散患者,每天都拒絕吃飯、拒絕吃藥,讓醫護人員給子女打電話," 讓他們都請假,都別上班了,我這要死了,就不能來陪陪我。" 老人家好幾天嚷嚷著想吃一頓羊肉燒麥,但不能買到病房吃,一定要坐在小館子里、再溫壺小酒 ……

" 其實老人這些都是怕孤單、懼怕死亡的表現。他越是表現得不講理、任性,內心越是害怕。" 劉丹娜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 " 慣著 " 他,甭講道理。曾經有一陣子,他病房裡幾乎不斷人,總有醫生護士去他那陪聊。

醫護還配合家屬,做了件 " 瘋狂 " 的事——推著老人到最近的燒麥館要了壺小酒,吃了燒麥,大家還給老人拍了照。" 終於當次正常人。" 老爺子開心得不得了。

也就是一個星期後,老人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生死課上給所有人

讓一個人在得知自己大限之期不遠後,還能平靜地走完最後一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我們所接受的各種教育里,死亡教育做的太少了。" 劉丹娜坦言," 大部分住進這裡的患者都對死亡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會在黑夜時讓他們難以入睡,擔心一睡不起。"

很多家屬都交代一定不要讓患者知道自己患的是絕症。一位原本不知自己病情的中年男子,看見同一病房的病友每隔幾天就一個個離世,忽然意識到自己大限之期也在咫尺,然後就變得異常恐慌,飯也不吃、水也不喝,不許家人離開他的視線,眼神里充滿了恐懼與痛苦。

最後徵得家屬同意後,護士長王穎趴在他耳邊,把他的真實病情告訴他,同時又說 " 每個人都會死,你看你比別人還幸福呢,家人朋友都對你這麼好,每天輪流來陪你,想開點,要勇敢!"

據統計,目前在關懷病房的病人,待的最短的是上午來,下午人就走了;最長的不過半年左右,大部分都在 1-3 個月,人就沒了,所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成了緊迫任務。

有時不能僅靠說教,還有注意力的轉移和挖掘興趣愛好。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喜歡書法,實在沒法坐起來寫字,護士就給他準備了碳素筆、白紙、報紙,放在手邊,隨時抓起筆就可以 " 寫畫 "。

" 優逝課 " 不僅需要上給患者,也要上給家屬。對於已經身患絕症、瀕死階段的患者不過度搶救,這樣的 " 放手 ",對於很多家屬來說,難以跨過自己心裡那道坎兒,怕日後陷入深深的自責。

" 有始有終是生命的自然規律。" 劉丹娜說,現在 " 優逝 " 這堂生死課也要推向患者家屬,計劃在今年推出 " 生死課 ",主要面向 " 臨終關懷 " 患者的家屬開放。

——現狀——

一張床位後,四五位病人在等待

黑龍江省海員醫院愛心護養院院長高新榮告訴新晚報記者,2003 年開設臨終關懷科,當時來的人很少,也許人們都認為,人都不行了,必須得在大醫院治,甚至在 ICU 躺著,插滿了管子搶救。漸漸的,這樣的觀念發生了改變。

她說,近兩年,原本住不滿的關懷床位、病房,人開始越來越多。到現在近百張床位,空床天數很難超過一天,甚至在個別時候,出現過一張床位後有四五位病人排隊等候。

" 臨終關懷 " 進入哈市近 20 年,如今也因為字面容易引起誤解,也被替換為 " 寧養 "" 安寧療護 " 等,讓患者及家屬感覺更舒服,消除他們的一些誤解。

新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海員醫院愛心護養院正在申報 " 安寧療護中心 ",獲批後將以總面積 3000 多平方米、關懷床位 150 余張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 " 臨終關懷 " 中心,利用專業的醫療資源,對哈市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指導性安寧療護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國企混改升級 集團層面將迎突破
世貿組織前總幹事: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保護主義日程的主要經濟體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