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沒有iTunes的時代,貴族們都養音樂表…

沒有iTunes的時代,貴族們都養音樂表…

「音樂是西方文明用以滲透世界其它國家的最好武器之一。

在十九世紀的前二十五年里,在瑞士有成千上百件的音樂表面世。

這個產業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音樂是西方文明用以滲透世界其它國家的最好武器之一,而中國人從一開始就對音樂鍾或音樂表裡的歡快樂曲,以及後來聖克羅伊出品的大型卡特爾鍾里那些更和諧豐富、音質更好的樂曲,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甚至在欣賞這些樂曲時頗為享受。

十九世紀的前二十五年里,在瑞士有成千上百件的音樂表面世。這個產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音樂表是音樂鐘的延續,並最終取代了音樂鍾,這種趨勢特別發生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音樂鍾(有笛曲、管風琴曲、鼓曲、排鍾曲)的價格一度非常昂貴。不過,法國大革命之後,音樂鍾產業卻在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和金融危機里破產了。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開始製作一些比大型豪華音樂鍾成本更小的小號音樂鐘的原因。工匠們自然地聚集到納沙泰爾山區和日內瓦地區,開始專心研製八音盒,特別是音樂表,而與之相關的產業從此就發展成了一支繁榮的工業。

日內瓦、拉夏德芳和力洛克的製造商,在汝拉山谷、聖克羅伊和塔威地區通過最好工匠挑選賽來選擇他們的工人。之所以選擇這些地區,是因為這些地區的音樂表的製作已經發展得相當專業和成熟。1805至1820年間,納沙泰爾的表商在音樂表、音樂盒、音樂瓶及其他類型表的領域的生意做得很大。在納沙泰爾1810至1815年間的商業清單記錄上,我們總是會看到「音樂問表」、「自動玩偶表」、「人物表」、「花瓶表」等字眼,還有更早時期製作的同類型座鐘。

同一時期,我們也看到「音樂盒,可奏兩首獨立曲調」的記錄,以及「可連續奏兩首曲調的音樂裝置」的送貨記錄等等。確切地說,這些音樂裝置的製造地點主要是汝山谷、聖克羅伊和塔威地區(製作人有愛彼家族、梅蘭、戈利、伯朗、庫恩德、梅爾莫、約瑟夫、朱諾、帕亞爾)。

約1800年製作的寶璣音樂懷錶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很容易找出從音樂鍾到音樂表以及從音樂煙盒到八音盒的演變過程。然而不該忘記的是,十八世紀末期的時候這裡已經有幾位像雅克德羅那樣的專家,他們在製作音樂鐘的同時也製作了音樂表,只是質量還不是很高。根據馬里斯?法萊特先生,力洛克的薩米埃爾?杜布瓦在1792年曾通過貝桑松的中間商拉布倫兄弟向巴黎發去了「四隻外形像天窗的音韻表」。更早一些時候,在巴黎和倫敦也已經出現了一些特色作品(比如寶璣工坊里製作的那些)。但如果從該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這些個別情況並不能抵消我們上文所描述的那些事實。

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音樂表,而對其機械原理的研究使得我們對以下幾點有了更清楚準確的認識。

音樂表裡最古老的機械構造就是「排鍾」構造。我們知道,排鍾是由一系列音錘和一個音筒組成的;運行時,音錘敲擊音筒上的一系列簧片或凸點。有時,表面上安插著銷釘的音筒是與發條盒直接垂直裝置在一起的——雅克德羅音樂機械的構造就是如此,也有的是通過一個中間輪來連接。不過,最常見的情況還是:裝著發條的條盒本身就是音筒,在上面直接打著銷釘。排鍾構造的音樂機械里,音符其實很少(八到十個),因為發條盒本身的高度很有限。

雅克德羅早期鍍金黃銅鳥籠音樂機

排鍾構造的音樂表其實在十七世紀末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這種機械構造因為簧片佔用的面積大而很少用在表裡。等到「金屬梳」這個具有革命性的發明出現,以前的老系統馬上被廢棄不用了,因為金屬梳結構對整個音樂機械的改進和完善效果是巨大的。

金屬梳上的那些具有很強彈性的鋼質簧片代替了以前排鐘上的凸點。人們一般認為(或對或錯),這是住在日內瓦的納沙泰爾人安托?法布爾在十八世紀最後幾十年里的一項發明。而第一位討論這個話題的人,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布拉維尼亞克,他在著作《鍾》中談到過這個話題。利用金屬梳來發音的機械構造可以分為兩種:「圓筒型」和「圓盤型」(上下有銷釘)。圓筒型的好像先存在於圓盤型的;前者製造沒有任何新穎之處,只是把之前已經存在的那種圓筒簡單地安裝在後來發明的金屬梳上;而後者則為薄表的面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圓筒型早於圓盤型(幾十年絕對是有的)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

安托·法布爾發明的圓筒型八音盒

跟某些看法相反的是,從各個方面看,圓盤型構造都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音符的振動變得十分規律,迴響也更悠長與和諧,這是其他構造里都沒有的。只是,圓盤型構造更複雜,製作難度更高,因此製造起來也更費時。圓梳上那些一個個獨立分開的鋼齒是用螺絲固定在梳背上的;這些梳齒的形狀也相當複雜,製作起來並非易事(上層梳齒和下層梳齒的形狀也有所不同)。

這種機械構造的大小幅度也有好幾種:有的是19個梳齒,有的是21個,有的甚至達27個之多。另外,上層的梳齒總是比下層的多,比如,上下兩層梳齒數量的比例可以是13比12。而演奏出來的曲調自然是既豐富又獨具特色。

愛彼與梅蘭機芯中的圓盤型音樂構造,其鳴奏出來的同一個樂響次數更是可達二十八或三十個之多;並且每次樂響持續的時間更長,因為梳齒更長。而圓筒型構造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其演奏出來的曲調要短得多,並且最多只能重複十二或十五次。

愛彼與梅蘭作品上的音筒簧片

在一些古董表中,音筒上的簧片也是互相獨立的,也是用螺絲來固定的。在其他作品(比如愛彼與梅蘭的幾件作品)中,梳齒則是三個一組(每組由一個螺絲固定)。而在帶有音樂裝置的現代作品中,梳齒的切割不再像以前那靠手工,而是用機器切割出來的。另外,在這些現代梳齒之下,特別是那些最低的梳齒下面,一般還會根據音響要求加上經過刀削加工處理過的鉛條。而老式的梳齒則完全是鋼質的,並且在經過淬火工序之前就已經能夠製造出精準的音響效果。

利用金屬梳來充當發音動力源的領域首先是音樂鍾,稍後才是音樂箱、音樂煙盒、音樂表、甚至是音樂圖章、音樂盾或音樂小飾物。這個順序是很容易理解的。為了減小機械部分的體積,銷釘有時候也會直接插種在條盒上。

愛彼與梅蘭製作的琺琅蝴蝶形音樂鼻煙盒

根據好幾位作者,圓盤型構造的發明者應該是著名的製表師菲利浦?薩米埃爾?梅蘭和伊薩克?丹尼爾?愛彼。這兩位藝術家製作了大量的音樂煙盒,以及或是圓筒構造或是圓盤構造的音樂表。我們至少可以說,在音樂表機械構造的改進上,他們的貢獻是巨大的。

之後,人們開始將音樂與鐘錶機芯這兩個領域分開來,音樂盒就變成了專門的一個類別,在嚴格意義上的製表領域之外獨立發展起來。不過,再長一段時期之後,人們又重拾音樂表的想法,這次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和南美市場,只是這個產業的持續時間非常短暫。

御爵活動人偶機械音樂懷錶

住在聖克羅伊的布特人查理?御爵在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摸索創新之後,於1880至1883年間為遠東市場製作了一百多件精工音樂表。其中的音樂機械部分,有圓梳型構造也有圓筒型構造。御爵還在某些表上裝配了一個小型的自動人偶,比如,鋼琴演奏家人偶。

拉夏德芳、比爾、日內瓦和法國聖蘇珊(杜河流域)等地區的一些表匠也曾模仿御爵的創意,試著製造出類似的作品。拉夏德芳的一家老廠(馬向赫與桑多)就曾製作了一系列這樣的作品。

騰訊網刊登此文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時尚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主筆:亓昊楠

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師,古鐘錶修復室組長,副研究館員,師從王津,修復古鐘錶十三年,修復古鐘錶百餘件。

希望能讓沉睡百年的古鐘錶煥發活力,讓更多的古鐘錶活起來。

還不過癮?本周熱門餵飽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時尚 的精彩文章:

【小物】INS文藝照大比拼!原來點贊最多的都戴了畫家帽

TAG:騰訊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