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和蔣介石鬥法的大小軍閥,或被蔣介石整得服服帖帖言聽計從,或被罷官免職奪了實權,唯有桂系軍閥「李白」,一直被蔣介石視為頑固的敵人。蔣介石一生經歷三次下野,其中兩次是被李宗仁、白崇禧趕下台的。李宗仁與白崇禧未義結金蘭,卻情同手足,共患難,同進退,其情誼之深舉世皆嘆。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兩人英雄相惜統一廣西

1908年,李宗仁、白崇禧考入廣西陸軍小學,此期間,他們之間並不熟悉。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中斷了他們的學業,他們提前走上了革命之路,這一年,李宗仁20歲,白崇禧18歲。

1921年,舊桂系軍閥沈鴻英成為廣西霸主。彼時,李宗仁和陸小同學黃紹竑,各自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1922年,李、黃聯合,隨後,白崇禧加入「李黃陣營」,自此「新桂系三雄」聚首。李宗仁還記得第一次見到白崇禧的情形:「他身穿整潔的西服,談吐彬彬有禮,頭腦清楚,見解卓著。」在與白崇禧一番坦誠交談之後,李宗仁便認定他是可以生死與共的兄弟。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1924年,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實力大增,足以同舊桂系的沈鴻英、陸榮廷抗衡。6月,白崇禧率主力與陸榮廷的驍將韓彩鳳大戰於上雷、大茂橋,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傷亡慘重。為擊敗韓彩鳳,白崇禧與沈鴻英約定夾擊韓部。然而,見雙方傷亡慘重,沈鴻英露出了軍閥本性,欲讓白崇禧和韓彩鳳雙方拚命,自己坐享漁翁之利。得知沈鴻英的陰謀,白崇禧心生一計,讓通信兵把三方電話線絞在一起,然後給沈鴻英部隊打電話,約定兩軍何時合擊韓軍。韓軍竊得情報,韓彩鳳信以為真,先發制人攻打沈鴻英,結果兩軍大戰一場。白崇禧趁機率軍出擊,韓彩鳳腹背受敵,狼狽撤軍,白崇禧大獲全勝。幾個月後,白崇禧又以沈鴻英部1/6的兵力,迂迴背後,將其擊敗。至此,廣西大勢已定,時年31歲的白崇禧因此獲譽「小諸葛」。

1925年夏天,李宗仁、白崇禧率兵擊退雲南軍閥的進攻後,統一了廣西。之後3年,桂系一路凱歌,地盤「從南面的鎮南關到北面的山海關」,建立起橫跨四省的「桂系帝國」,風光一時無量。

身處貧窮落後的廣西,桂系卻發展成了足以抗衡國民政府的地方實力派,靠的就是桂系三雄戮力同心。桂系三雄並立,但黃紹竑、白崇禧卻儘力輔佐李宗仁,全無半點兒爭權奪利之念,在軍閥割據的年代實為罕見。時人贊曰:「桂林山水甲天下,桂系人氣甲軍閥。」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兄弟合謀兩次將蔣介石趕下台

隨著桂系實力的壯大,蔣介石為了加強統治,準備從桂系手中搶奪地盤,此舉招致李宗仁、白崇禧的不滿,蔣桂矛盾日益尖銳化。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大敗桂系。1929年6月,李宗仁通電下野,與白崇禧先後逃往香港,潛回廣西。時隔3年,桂系重新崛起,彼時,日本侵略中國東北,蔣桂握手言和。

表面上看去,李宗仁對蔣介石畢恭畢敬,可在骨子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1925年5月11日,蔣、李第一次見面時,李宗仁對蔣介石的印象就很不佳,說他「勁氣內斂」、「心狠」。後來,李宗仁在廣州珠江頤養園與白崇禧聊天,又對他說:「古人有句話,叫『共患難易,共安樂難』,像蔣先生這樣的人,恐怕共患難也不易!」李宗仁對蔣介石的這些評語,顯然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兩人從相識那天起,到徹底決裂前,始終存在著不大不小的矛盾。

李宗仁的思想,無疑影響了白崇禧的行動。民國史上兩度出現的蔣去李來之局,均出自白崇禧之手。1927年8月,寧漢分裂,武漢政府組織「討蔣軍」進逼南京。招架不住的蔣介石只得向李宗仁求援,但李宗仁不買賬,婉轉批評蔣介石「不宜以個人地位而犧牲黨國大計」。蔣介石自知地位難保,不過,他還是不死心,便試探李、白道:「武漢不依不饒,我也想趁此休息一下。」他本以為會聽到挽留的話,沒想到,白崇禧卻冷冰冰地說道:「總司令如果真需要休息,我也贊成,否則徒然掀起一個政治大風浪,那就大可不必了。」1927年8月,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初掌大權。然而,不到3個月,李宗仁便支撐不起了。1928年2月,蔣介石復出重掌大權,蔣桂繼續鬥法。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1948年,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競選副總統。競選大會召開時,蔣介石在官邸聽廣播。當廣播員報告李宗仁依法當選時,蔣介石盛怒之下,一腳把收音機踢翻,氣喘如牛。當晚,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此非只政治上受一重大打擊,而且近受桂系之侮辱,亦從來所未有者矣。」蔣介石很快就給予了還擊。總統就職典禮的頭天晚上,李宗仁問蔣介石穿什麼服裝,蔣介石道:「非常時期,你我又都是軍人,當然要穿軍裝了。」結果到了第二天,蔣介石卻穿了長袍馬褂,頗有長者之風,而軍裝筆挺的李宗仁,則像是領導身邊的一個勤務兵。

蔣李雙方,你來我往,互相較勁。結果是,李宗仁再次佔了上風,國民黨卻走向了末日。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第三次下野,由李宗仁出任國民政府代總統。蔣介石是被共產黨打回老家的,也是被李宗仁、白崇禧逼到這步田地的。徐蚌會戰,黃維兵團被圍,蔣介石十萬火急地急調白崇禧的2個軍增援,但白崇禧硬是不從。徐蚌會戰一敗塗地,「小諸葛」緊接著發來電報,光明正大地逼宮,要求和共產黨和談。蔣介石一聽這話,氣得急火攻心,共產黨能與他這個頭號戰犯和談嗎?這不是明擺著要逼他下野嗎?

下野後,蔣介石仍在背後掣肘,致使李宗仁政府打也打不贏,和也和不成。後來,有人總結蔣桂鬥法時說:「蔣桂間的矛盾,是國民黨內部的最主要矛盾。桂系失利,蔣氏王朝奠基;桂系得勢,蔣家天下旦夕間分崩離析。」

李宗仁與白崇禧:百年搭檔的不同歸宿

「李白」分家命運迥異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進入南京城。李宗仁沒有飛往台灣,而是去了美國。他知道,如果去了台灣,他將一無所有,甚至連性命都難保全。

但與李宗仁合作了27年的白崇禧,卻最終去了台灣。當時,蔣介石來信邀請白崇禧到台灣,並允諾去台後「自有重用」,還派專人送金磚到海口,說是發給白崇禧華中部隊的軍費,以示恩惠。白崇禧不敢貿然去台灣,派人先行赴台,打聽政治行情。得知蔣介石、陳誠都希望他去台灣,共商「戡亂救國」大計後,白崇禧堅定了赴台的信心。

白崇禧的至交何遂曾向白崇禧進言:「上將回台,必難免一死,應乘機起義,響應共軍。」白崇禧回答:「我自追隨蔣公北伐以來,殆逾二十載,既處遇順境,亦處遇逆境,一生一世歷史第一,我必對歷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計,君勿為此喋喋也。」

李宗仁流亡美國,白崇禧赴台,桂系三雄中不堪戰亂的黃紹竑,早在國共和談破裂之時便赴香港,後又通電脫離國民政府,前往北京。當年抱成一團的桂系三雄,如今卻分別身處紐約、北京、台北,天各一方,命途各異。

白崇禧赴台是一項輕率的決定。他曾多次與蔣介石鬥爭,蔣介石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之所以沒有立刻對他下手,是因為他還有牽制李宗仁的作用。白崇禧這一進入台灣後,就再也沒能離開。

1965年,李宗仁夫婦衝破重重阻撓,抵達北京。李宗仁回國的消息傳到台灣,白崇禧如聞晴天霹靂。他痛苦地對人說:「德鄰投匪,我今後在台灣,更沒有臉見人了。」次年,蔣介石即對白崇禧這個讓他恨得牙根痒痒的夙敵下了毒手。桂系從此煙消雲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被錯殺的閩北紅色金融家徐福元
女知青不回城:守望七座姐妹的墳塋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