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日作戰標準步槍為何被命名中正式?這次不僅僅是掛名,是真有貢獻

對日作戰標準步槍為何被命名中正式?這次不僅僅是掛名,是真有貢獻

1932 年底,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廠進口1 萬支M1924步槍,用於裝備財政部稅警總團。

兵工署藉機向毛瑟廠索取該槍的全套圖紙,交給鞏縣兵工廠仿製,嗣後的軍事委員會兵器制式化會議上,M1924 毛瑟步槍被定為步兵和騎兵的制式步槍,亦即民國第一款標準制式步槍

1924

中正式

在仿製過程中,長蔣中正(介石)視察鞏縣兵工廠,軍人出身的蔣對步槍有一定的體會,在聽取了工廠方面的彙報後,他提出幾個建議:將槍托略微縮短、刺刀加長。歐洲人個子高,槍托設計較長,而中國士兵身高矮,所以縮短槍托顯得更為協調。刺刀加長則是為了與日式三八槍在白刃戰相抗衡。

此後經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呈請批准,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

中正步槍採用了超長的刺刀用於白刃戰,刺刀長達57軍厘米,即便如此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加刺刀短10 厘米左右

中日拿步槍上刺刀對比圖

中正式步槍發射大威力的7.9 毫米毛瑟尖頭子彈,空氣動力學性能好,每秒速度達810 米,有效射程1000 米,而漢陽造發射圓頭子彈的初速只有每秒600 米,三八式步槍的六五子彈速度為700 米左右,威力較小,當時人們戲稱:「用三八槍打中鬼子,過幾天鬼子又回來了」

顯然中正式步槍子彈的性能和威力更好,彈頭更重,彈道更為平直,遠距離射擊更容易命中目標,並有有非常可觀的殺傷力,絕無三八槍「一槍兩眼」的情況。

抗戰期間,共生產了約40 萬支中正式步槍,可武裝近100 個步兵師,單從數字上看,老式漢陽造步槍的新老累計存量近100 萬支,使得它在抗戰中的使用情況較中正式步槍更多,但從生產情況來考察,中正式步槍的定型、生產恰好與抗戰同步,在十年跨度內有力地裝備了抗日軍隊,實際上完成了中國軍隊的步槍標準化

八年征戰後,中正步槍、德式鋼盔和盒子炮已經成為中國軍隊在反法西斯陣營中重要的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青梅 的精彩文章:

最後的坦克對決,「瘋狂麥克斯」兩千米外完成首殺,23分鐘打出0比40戰果
揚威異域的遠征軍如何煉成的?這是抗戰中真正的訓練照

TAG:煮酒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