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什麼是慢性疲勞?哪些人容易產生慢性疲勞?怎麼調理?

什麼是慢性疲勞?哪些人容易產生慢性疲勞?怎麼調理?

慢性疲勞是一組不明原因的複合癥狀,其主要特點是反覆發作的疲乏無力。為了臨床便於研究,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在1994年的研究大綱中將自我報告持續1個月或1個月以上存在的的疲勞統稱為「長時間疲勞」;對6個月或更長時間持續或反覆發作的疲勞定義為「慢性疲勞」。據文獻報道,在美國經歷過2周或更長時間的疲勞有24%的成年人,其中沒有明顯的醫學原因佔據了59%~64%的人。在一項研究中也表明,24%的初診病人報告有過長時間疲勞(1個月),其中有許多病人超過6個月疲勞,即為慢性疲勞。

當代生活的快節奏、人們在社會上的激烈競爭,有適當的壓力是好事。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意志力會集中、腎上腺素會分泌,身體會自動把其他不必要的活動量減輕,來幫助你一舉突破困難。

但是如果讓身體長期都處於壓力過大的情況下,體力透支、睡眠不足、營養不均,疲勞成為人們的普遍狀態,許多慢性疲勞的癥狀就會出現了。尤其是追求完美及個性較敏感的人,往往過度要求自己,而形成焦慮、憂鬱、沮喪等情緒,無法從中擺脫出來,容易誘發許多疾病。疲勞的產生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就是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乳酸、非蛋白氮等。當人體內的這些疲勞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疲勞閾值」,人就會感到疲勞。一般來講,正常的人經過一輪疲勞後,休息一夜就可恢復充沛精力。

但在休息過後仍然感到十分疲倦,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就應該引起重視。慢性疲勞雖不若慢性疲勞症候群來得嚴重,但患者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凡事提不起勁、肌肉緊張、肩頸酸痛、胸悶、心悸、睡眠障礙,甚至還會有胃痛、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的問題。疲勞癥狀強烈的人,較一般人患上呼吸、消化、循環系統等各種感染症的機會也增加許多。長期不理會身體發出的警訊,除了會持續惡化外,還可能引發心肌梗死、中風,如果平時操勞過度又不加以重視,甚至可能發生過勞死的危機,或導致猝死;同時,嚴重的疲勞感也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連帶也會使人際關係陷入低潮。一些病症也會帶來慢性疲勞症,這包括惡性腫瘤、腎臟、肝臟等疾病,甲狀腺功能不足等。酗酒者和服用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以及壓力、憂鬱症患者等,也會出現慢性疲勞症。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討論的慢性疲勞並不包括慢性疲勞綜合征,因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已不屬於亞健康範疇,而是一種疾病。

(一)哪些人容易產生慢性疲勞

(1)長期處在某種精神壓力下(工作壓力、緊張和心理壓力過大)。

(2)長期過度勞累、不良的生活形態,如飲食不規律不均衡(喜歡吃肉食、油膩食物而不吃或少吃青菜),運動太少或太多,過量吸煙、飲酒,或經常熬夜,不吃早餐。

(3)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等。

(4)血液腫瘤疾病。

(5)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性感染、慢性疲勞症候群。

(6)睡眠異常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7)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8)藥物及乙醇濫用或不良反應。

慢性疲勞的調理

1.調攝心理,保證休息,增加營養

佛家常說:「看破」與「放下」。「色身幻化無常,虛妄不實,確實了知,即為看破,這是智慧;能依所觀所知,付諸行動,便是放下,這是修行的功夫」。我們生此世代,時感八苦交集,窮人為生命生活而爭,富人為享受而爭,無論富貴貧賤,都有苦悶的感覺,原因是看不破,放不下。人人反求諸己,心地純凈純善,世界必定充滿光明。學會看破並「放下」,能減輕壓力,也是養生的大法。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生存壓力大,容易因心理問題導致軀體疾病。擁有愉快的心情,不要太過憂慮,保持心理平衡是健康至關重要的環節。必須適時地釋放壓力,遇到有壓力的時候,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讓心情放鬆愉快,如聽聽音樂、看場電影,又或者是逛逛街,利用休閑生活來放鬆身心,儘快讓壓力解除吧!調整心態,培養寬大的胸懷氣度,多做善事,樂於助人,也會使自己快樂。

保證休息。睡眠障礙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中最常見的癥狀,其中又分成失眠和嗜睡兩大類,但不論是無法入眠或是隨時隨地都極度想要睡覺的人,都一樣會感覺到疲倦、沒有精神。養成定時規律的作息,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休息,切忌熬夜。養成午睡片刻的習慣,能讓下午更有精神,思緒也會更加清晰,增進睡眠質量而不是一味加長睡眠時間,而是必須養成規律的睡眠與蘇醒周期,並非多睡就會增強體力。

增加營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調查顯示,營養缺乏或失調,尤其是B族維生素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肉鹼、血中色氨酸改變等原因,也有可能會造成疲勞,出現免疫力衰退、神經系統運行障礙等現象。所以除了保持營養外,提高免疫力也很關鍵,人蔘中提取的人蔘皂苷rh2在這方面就比較顯著,快速提高免疫力,改善亞健康,緩解疲勞,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發生。

2.少食酸澀、咸寒、生冷、油膩及辛辣食品

所謂酸鹼值,通常以pH代表,大於7的是鹼性,小於7就是酸性;而人體正常的pH約為7.4,略偏鹼性,無論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調。當人體血液pH在7.35以下,稱為酸性體質。

如果是體內酸性物質過多,不能及時排除,沉積在肌肉組織中就會引起全身乏力、犯困、易疲勞、腰酸背痛、精神不振等不適,這些不適的癥狀是慢性疲勞的表現。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類食物吃得越多,這些食物熱量又高,加上偏酸性體質代謝緩慢,在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也越多,過多的酸性物質超過人體的酸鹼平衡調節能力,酸性物質就會在體內堆積,使人體體液的pH下降,造成酸性體質,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屬於酸性較弱的食物有白米、麵包、花生米、火腿、蛤蜊、鮑魚、茄子、巧克力、奶油、雞肉、雞蛋、章魚、蔥白、溪魚、油炸物、蝦、白菜、鯛魚、啤酒。

酸性較強的食物有牛肉、豬肉、香腸、蚵仔、清酒、鯿魚、乳酪、砂糖餅乾、竹筍、鮪魚、柿子、椰子汁。

人體體液長期酸性化,會使體內血液某些成分發生改變,特別是血漿在酸性環境下不能有效地去除代謝產生的酸性產物,比如氨基酸分解產生的非蛋白氮、脂肪酸、過多的乳酸,尤其是脂肪酸和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這些酸性物質在血液中增加,使血脂升高,不僅形成高血脂,而且血液的黏度也相應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血黏症等疾病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往往這些疾病都伴隨著發生。許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疾病都與飲食過量造成的人體代謝紊亂有關,醫學上稱之為「代謝綜合征」。

就是指蛋白質、脂肪、糖這三大能量物質代謝紊亂,代謝紊亂後在體內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逐漸在體內沉積,使人體酸鹼度向偏酸性發展,造成酸性體質,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建議多吃「鹼」性食物,改變體質。如大豆、豆腐、菠菜、萵筍、蘿蔔、紅豆、土豆、藕、黃瓜、洋蔥、馬鈴薯、胡蘿蔔、海帶、西瓜、番茄、香蕉、梨、蘋果、桃子、草莓、牛奶、茶等,雖然檸檬、柑橘吃起來酸酸的,卻也是鹼性食物。

少食酸澀、咸寒生冷、油膩及辛辣食品;少吃精緻高糖、多鹽食物及加工過的糖類。也避免咖啡、茶、巧克力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食物。吃得健康,才能遠離疾病!

3.堅持適度運動

堅持適度的運動,有助於解除慢性疲勞,每天1次,每次至少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量。對極度倦怠無力者,先從簡單的伸展運動及關節活動開始,不建議選擇較劇烈的運動,以免給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注意應以不增加病患現有的疲勞為原則,在適應後再慢慢增加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體操、瑜伽或是太極拳等。

4.葯膳

西洋參燉湯,西洋參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具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其最大功效清補滋陰,十分合適我們南方氣候養生之用,宜常用於燉湯、煲湯或焗服,可以抗疲勞。

5.小蘇打

2片/天,口服。小蘇打片,又稱碳酸氫鈉片,可鹼化血中的酸性,鹼化尿液,還能中和胃酸,溶解黏液,降低消化液的黏度,並加強胃腸的收縮,起到健胃、抑酸和增進食慾的作用。常服小蘇打片,可有助於溶解或調節酸性體質,解除或預防慢性疲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天下 的精彩文章:

癌症為什麼會夫唱婦隨呢?
2018年最新一期癌症患者日常飲食和注意事項

TAG:健康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