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諸葛亮若用此計,北伐必定成功,曾用此計的兩個人都失敗了!
兵行險招的子午奇謀
魏延提出的「子午奇謀」
據說在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期,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即魏延奇兵去奇襲子午谷,突襲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正兵出斜谷進兵長安和潼關,兩軍異道在潼關相會。諸葛亮一生謹慎,認為此計太過兇險難以成功,因此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後世大多數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策是一大失策,把諸葛亮北伐「連年動眾,未能成功」的原因歸咎於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策,似乎諸葛亮如果採納了子午谷北伐就一定能夠成功一樣。
其實子午谷的說法並非出自三國志,是出自魏略: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而三國志記載則很簡單: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長謂亮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
因為魏略記載較為詳細,固暫且採用魏略的說法,即「子午奇謀」。
歷史上的子午谷奇謀
第一次子午奇謀——桓溫北伐
東晉十六國時期,東晉名將桓溫北伐前秦,曾效仿魏延的「子午奇謀」,讓司馬勛分兵經子午道奇襲長安,自己則親自率領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北伐。在前期進展的確順利,晉軍歷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擊退淮南王苻生,順利進入關中。而後又在灞上把秦軍打的丟盔卸甲。秦軍準備退守長安,這時候如果司馬勛奇襲計劃成功,夾擊之下,這次北伐貌似成功了。然而歷史似乎開了個玩笑:
桓溫沒有快速向長安挺近,而是就地紮營與秦軍對峙。這應該是為了配合司馬勛奇襲長安,替他吸引秦軍主力部隊,司馬勛就可以很輕鬆的出其不意拿下防備空虛的長安成。恆溫也的確成功的吸引了秦軍主力,秦軍主力與晉軍對峙,卻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長安。然而遺憾的是,由於未做好相關保密工作,秦軍發現了司馬勛部的奇兵。在戰場上,被提前發現的奇兵如果不及時應變依然執行奇襲計劃那就基本上宣告死亡了。桓溫沒想到司馬勛的奇兵進展居然如此的緩慢,根本沒有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秦晉主力對峙一段時間之後,司馬勛都沒能逼近長安城,不被發現才怪呢。結果由於司馬勛被發現,晉軍主力假裝和秦軍對峙,卻也分出精銳騎兵去反奇襲司馬勛。苻雄七千騎進襲司馬勛,並在子午谷擊敗他。子午谷一路,就此化為泡影。而不久以後,秦軍在白鹿原與桓溫大戰,殺晉兵萬餘人。加之由於秦軍採用「堅壁清野」的戰略,晉軍糧草不足,只能撤退。這次北伐功虧一簣。
第二次子午奇謀——闖王北伐
明末農民起義軍中的闖王高迎祥,自崇禎元年(1628年)率眾起事,自稱闖王。征戰中原多年,曾與李自成、張獻忠東征,攻破鳳陽,毀明帝祖陵,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在子午谷,卻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鐵盧。高迎祥生前,最後一計就是「子午奇謀」。他效仿魏延的計劃,讓其他大軍繼續進取關中,吸引明軍主力,自己則兵出漢中,經子午道奇襲長安。可惜的是,高迎祥的計劃被孫傳庭識破,早在子午谷黑水峪布置埋伏,就等高迎祥進去圈套之中,而高迎祥渾然不覺。率領的軍隊在子午道艱難行走半月後,至黑水峪時,遭遇到早已埋伏在此的明孫傳庭軍伏擊大敗,本人被俘,押解至京後被凌遲而死。
當時,晉軍,起義軍實力非蜀漢可比,前秦,明軍實力也遠遠不如曹魏,雙方的實力對比並不像蜀漢與曹魏那麼懸殊。可是歷史上實踐的子午奇謀,都已失敗告終。所以諸葛亮並沒有錯,因為子午奇謀實在是太冒險了,蜀漢已經賭不起了!而兩次子午奇謀的實踐都是失敗的,足以證明魏延的計劃並不算是完美的計劃,是漏洞百出的!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魚豢《魏略》
※劉備與孫尚香之間沒有真愛,因為她心裡還藏著另外一個人!
※劉備借荊州背後的真相,背信棄義的其實是孫權!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