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灣半導體的好牌打成了爛牌!

台灣半導體的好牌打成了爛牌!

來源:內容來自財訊,謝謝。

3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以將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否決了博通以1170億美元收購高通案,也終結了這場轟動全球、歷來最大的半導體收購案。從併購攻防、競爭策略、演變到美、中貿易大戰,此案不僅留給全球產業競合很好的反思案例,也提供台灣業界深自檢討的良機。

還原雙通大戰的過程,去年11月,博通執行長陳福英宣布收購高通,引起全球資本市場及產業界一大震撼,不僅是併購金額創新高,更因博通、高通分別在網通企業端及手機消費端等晶元執業界牛耳,合併後將形成一家巨無霸企業,規模僅次於英特爾、三星。

戴上國安大帽博通被3振

為了展現收購決心,陳福英前往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見面,並發表在2018年5月前,將博通總部從新加坡搬到美國。這不僅符合川普力主的「製造業重回美國」政策,也為合併高通排除外商併購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疑慮與障礙。

此外,博通還大動作提高收購價、對外釋放2家公司不受反壟斷調查影響等訊息,並大舉提名6位高通董事名單,準備在3月6日高通股東會中,以過半數董事席次,強行通過收購高通的議案。

據了解,博通在股東會前,確實勝算在握。攤開博通與高通前25大股東名單,其中有17家重疊;過去3年博通股價大漲1倍,但高通股價完全沒動,讓股東相信,博通合併高通,可讓他們手中的高通股票賺大錢,當然全力支持博通提名的董事。

因此,在高通召開股東會前夕,高通董事長賈克柏(Paul Jacobs)知道大勢已去,因此擬出因應劇本,一方面要求博通將收購價提高至1千6百億美元,另一方面請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調查;前者是讓博通根本吞不下去的價錢,後者則是主張併購案將危及國家安全,因為高通擁有4G、5G等關鍵通訊技術,也承包美國軍方不少專案,希望以國安大帽子逼退博通。

在高通引入CFIUS後,雙方攻守態勢立即反轉。過去幾年,CFIUS多次阻擋中國企業收購美商公司,儘管博通是新加坡商而非中資企業,但高通陣營不斷釋放博通大客戶全是華為等中資企業,最後讓川普否決此案。在雙通激戰的過程中,還傳出英特爾有意併購博通的插曲,但未獲英特爾證實。3年來,英特爾收購多家企業,包括以167億美元收購可程式邏輯元件大廠拓朗(Altera)、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電腦視覺技術公司Mobileye,也以15億美元入股紫光旗下的展訊及銳迪科,這些投資案成效尚未發揮,若再吞下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博通,顯然不是聰明的決策。

過去10年,全球半導體業掀起整並風潮,併購金額不斷創新高,關鍵是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由於股市走了10年大多頭,道瓊與那斯達克指數不斷飆高,不論買賣雙方,併購案都是股價大漲的引信;被併購者往往以高額溢價賣出,幅度3至5成,至於併購方因取得業績、客戶與資產,也是推升股價的保證。

半導體併購風潮方興未艾

此次的博通就是具體案例。2006年陳福英出任安華高(Avago)執行長,2009年在美掛牌,2013至2015年陸續收購LSI、PLX及Emulex等公司,讓安華高市值大增4倍以上,3年前再以小並大收購博通,併購後將安華高改名博通,股價又漲了近1倍。

觀察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發現,併購已是半導體廠的成功方程式,不論是藉此納入最新科技,或取得本身未布局的產品線,以此壯大經濟規模、提升競爭位階,建立別人無法超越的障礙。

以運用併購最純熟的博通為例,在一連串收購後,博通已是企業端使用的網通半導體零件霸主,尤其在伺服器使用的乙太網路交換器晶元市佔率達61%,更具壟斷地位。博通以高市佔為基礎,拉高產品單價,進而創造高利潤的三高策略,成為主要競爭策略。

不過,博通的產品價格策略,卻成為此次CFIUS否決博通併購高通案的理由之一。CFIUS認為,博通有濫用市場地位並對客戶不合理漲價的事實,例如亞馬遜向博通採購大部分交換器晶元,若亞馬遜再向博通競爭對手購買晶元,博通就會提高產品報價,逼迫亞馬遜簽訂更長合約,才有降價優惠。

至於高通過去幾年並無積極收購,但2年前決定收購荷蘭半導體大廠恩智浦(NXP),並在博通收購高通打得難分難解時,宣布調高收購恩智浦金額至440億美元,由於併購案可能影響雙通併購進度,雙方陣營又是一連串交火。

恩智浦是全球車用半導體龍頭,高通收購恩智浦是希望在電動車與自駕車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且車用電子是未來半導體零件最大的應用市場,恩智浦又擁有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等關鍵技術,若能整合高通的4G及5G技術,將讓高通的壟斷優勢更確立。

美中較勁台廠接地氣突圍

不過,高通的產品訂價策略與博通不同,相對博通的高單價策略,高通擁有通訊關鍵技術與專利,因此不要求晶元賣很貴,而是直接向手機商索取權利金,每年權利金凈利潤超過70億美元,獲利遠比晶元好,因此晶元采低價策略,這也是近幾年聯發科、展訊毛利率大降的主因。

併購讓國際大廠競爭位階不斷拉高,已是半導體業的常態,但對台灣來說,雖號稱全球第二大IC設計國,僅次於美國,其實差距很大,近幾年還被大陸進逼,關鍵就是台灣併購風潮不盛行。

台灣企業主總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理。台灣半導體業曾有很強的優勢,但沒有把握時機整並改造,如今許多公司規模都很小,國際布局不足,只能在小市場的利基產品競爭。

此外,雙通合併案後續的另一觀察重點,就是川普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升高。川普更對中國祭出1百多項產品的高關稅政策,總計6百億美元的重稅,這場風雨欲來的美、中貿易摩擦,在川普否決博通並高通後,更凸顯美、中在各項議題你死我活的拚鬥。

事實上,中國早就是眾多美商企業的最大市場,不論是高通、博通,甚至蘋果,在中國銷售的金額及比重都明顯上升。例如高通2016年來自中國的營收為135億美元,佔總營收達57%;至於2017年營收223億美元,來自中國的業績145.8億美元,佔整體營收的65%。

川普的行政命令,讓在中國生意比重愈來愈高的高通,陷入進退兩難。在中國政府近來擴大投資半導體產業下,政策主軸就是要以本地晶元取代外商產品,高通想提升市佔,阻礙不少。在美、中兩強較勁下,台商也可能受波及,因為台商也是外商,但相較於美商,台商沒有兩大國較勁的包袱,未來要更接地氣,才能取得有利的戰略位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深天馬已量產6英寸及以上全面屏
1200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2017年增長12%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