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獲審議通過 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熱情有望升溫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朱丹丹 冉學東 北京報道
一則「招行擬50億元發起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消息,引起了大家對銀行系資管子公司廣泛的討論。
日前,本報記者梳理髮現,其實早在2015年和2016年就相繼有光大、浦發、中信三家銀行發布公告稱希望設立資管子公司,且將方案報監管核准。
不過,至今已有兩三年,尚未有一家宣布獲批。
「在相關制度沒有明確之前,監管部門沒有對理財業務子公司或者資管有子公司進行批複也是正常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採訪時分析指出,當然,制度明確之後,設立資管子公司等工作步伐一定會加快。
對於資管子公司的進展,中信銀行日前向本報記者回復稱,「待監管部門正式出台『資管子公司』實施方案後,我行將按照監管要求,穩步推進我行資管子公司創設等工作。」
光大銀行方面亦表示,目前沒有,如果有進展一定會公告的。
銀行資管子公司設立待批複
多年來,對於設立「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討論時有傳出。
3月23日,招行發布公告擬出資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招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該申請尚需取得監管機構批准。
一時之間,業內人士認為「首家銀行資管子公司要來了」。
同時,本報記者梳理髮現,早在2015年初,在監管部門提出「條件成熟的銀行可以對信用卡理財私人銀行等業務板塊進行子公司改革試點,實現法人獨立經營」之後,就有包括光大、浦發、中信等銀行開始著手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或資管子公司,也都稱需要監管機構審批。
「設立資管子公司為銀行合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一方面在業務開展過程中與銀行傳統業務之間建立了有效的防火牆;另一方面有利於獲得獨立開展資管業務的資格。」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分析指出。
董希淼也表示,設立資管子公司,有利於在理財業務跟銀行的其他主營業務之間建立了一道防火牆,這樣理財能夠更加創新發展也能避免這個風險傳遞到其他業務板塊的部門;有利於資管業務更加專業化的獨立的運營;有利資管業務能夠在合規的情況下更好的創新等等。
不過,至今已有兩三年時間,上述三家資管子公司設立一事也未獲批。
「待監管部門正式出台『資管子公司』實施方案後,我行將按照監管要求,穩步推進我行資管子公司創設等工作。」中信銀行方面表示。
光大銀行方面回復稱,目前沒有最新進展,如果有新進展會公告。
對此,董希淼分析指出,在相關制度沒有明確之前,監管部門沒有對理財業務子公司,或者資管有子公司進行批複,這是正常的。在制度明確之後,來統一進行設置,也是符合相關的要求的。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3月24日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將認真對待銀行資管子公司申請,鼓勵更多主體參與,主體專業化有利於提高競爭和效率。「我們是歡迎(這些專業機構的設立),但是要有一定審批程序。」
銀行已做好準備應對資管新規
早在去年11月,央行聯合各監管部門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徵求意見稿)》顯示,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而在徵求意見和討論4個多月後,3月28日,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指導意見》」)。
「預計《資管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後,資管子公司的設立即將迎來有利的窗口期,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的熱情有望升溫。」徐承遠表示。
董希淼也分析指出,這之後相關進程肯定會加快,大中型銀行應該會普遍設立資管子公司。當然,也不是所有銀行都有必須設立資管子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小專業能力不強的一些中小銀行則沒有必要設立。
他亦坦言,對部分銀行來說,也不是馬上就一定要設立資管子公司,短期內它還可以設立一些事業部作為過渡。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子公司成立之前,中信銀行就先實行的資管事業部制。
「資管事業部制接近於子公司化的機制,擁有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薪酬和人才機制,給予比較充分的授權。」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2016年時曾表示,「一旦監管政策對資管公司的設立放開,我們將快速實行無縫地對接。」
此外,資管新規落地對於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亦成為近期大家關注的重點話題。「受宏觀經濟及市場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客戶收益率快速上升,受限於資金投向端結構及投資節奏等因素影響,資管業務整體收益率有所下降。」 中信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理財業務收入55.36億元,比上年下降 21.27%;為客戶創造收益456.5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2%。
對此,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在業績發布會上也分析指出,銀行應從自身做好應對,資管業務必須回歸本源。「我堅信,資管業務在中國屬於初期發展階段,只不過目前應該建章建制。結構來看,我們目前凈值型產品比例較低,正是下一步發展的空間,這也是將來的增長點。」
工行行長谷澍亦表示,隨著資管新規的出台,強監管的影響會延續,該行已經做好了準備。在資金來源端,已經在打造凈值型的產品體系;在投資端也在不斷地做好非標轉標的研究;在風險控制方面也在不斷地簡化產品體系,減少嵌套,增強穿透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金融科技與營銷創意深入融合 拉卡拉牽手藍色游標成立大數據研究院
※兩個「諾米」引發的商業模式之爭:名創優品十元店模式遭質疑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