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馬總崩潰,你想過為什麼嗎?

跑馬總崩潰,你想過為什麼嗎?

關注全球領先的越野跑訓練平台V越野

學越野跑

找V越野

「長距離模擬馬拉松對你的腳有很多時間要求,當你能跑32公里的時候,你在腦海中對全馬就有個概念。」—— 馬拉松教練 蘭特曼

關於全程馬拉松,跑圈裡流行著一句話:30公里以後,才是全程馬拉松真正的開始,這之後的狀態才是決定能否跑出目標成績的關鍵。而事實上,每場馬拉松比賽的30公里之後,確實有很多跑者會出現「撞牆」、「跑不動」、「膝蓋痛」、「腳底痛」等各種現象,與開賽時的狀態判若兩人。

30公里之後的掉速,給跑者帶來的不僅僅是成績上的不滿意,更是與「精神崩潰、身體極限」作鬥爭的痛苦。想在30公里之後依舊生龍活虎,保持高運動體能狀態,避免出現30公里之後掉速、撞牆的現象,我們就要從原因入手,一一攻破,找到解決的辦法。

原因1:跑量不足是硬傷

跑量不足,或許是大多數跑者30公里之後,出現各種問題的最大原因。很多跑者在馬拉松賽前準備不充分,賽前只有過一兩次、甚至沒有超過30KM以上的長距離訓練,這讓30公里之後發生的一切狀況都成了未知,出現一些狀況,似乎也變的理所當然。

「全馬非兒戲」 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之前,你需要做足充分的準備,跑量是基礎,策略是關鍵,各項準備工作是安全完賽的保證。

原因2:比賽策略不科學

每周都安排長距離拉練,月跑量也不小,有氧耐力完全沒問題,可實際比賽中後半程卻還是會出現明顯掉速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除去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如果平時訓練時是5分配速,前半程卻用4分配速在跑,那麼堅持到一定距離,你的體能、肌肉力量一定會出現過早衰退的現象。「前快後慢」是馬拉松配速的禁忌。很多業餘跑者一比賽,上了賽道就容易興奮,嗨點來得太早,不一小心就把自己拉爆,比自己平時的配速快很多,體力一下子就消耗殆盡。為自己的馬拉松制定一個合理的配速,要按照自己平時的配速去跑。也不一定要強求全程完全勻速,途中可以有一些較小的速度變化,根據不同賽段調整。保持心率的穩定,讓體力得到最好的發揮。

原因3:賽中補給不及時

也許你可以不吃任何補給跑完一個半程馬拉松,但不吃任何補給挑戰一場全程馬拉松,甚至超過21公里、30公里之後再考慮補給,都有可能讓你在後半程功虧一簣。跑步時首先消耗的能量物質就是糖,糖原枯竭一般在運動後兩小時左右發生,雖然此時馬拉松的能量供應以脂肪為主,但脂肪供能效率低於糖,只能維持低強度運動,無法為高強度跑步提供足夠動力來源,因此就會導致配速降低,身體就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所以,及時補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跑者建議在20公里和30公里處分別吃一個能量膠。體能較差的跑者,可以酌情增加攝入量,但一般全程吃不超過3個。鹽丸的補給,一般是每1小時左右1粒,水平較高的跑友可以在30公里之前吃下一粒即可。

原因4:賽前準備不充足

跑一場馬拉松,就像是打一場硬仗,賽前準備不可小覷。賽前狀態調整、飲食、睡眠都要考慮進去。訓練:一般賽前7-10天可逐漸減少跑量,賽前1-2天只需輕鬆活動即可。並且訓練後,要保證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飲食:想要取得好成績,切忌賽前暴飲暴食,喝酒。飲食的種類以多補充碳水化合物為主,忌油膩、忌辛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賽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比賽時盡量選擇平時訓練的跑鞋、穿過的衣服,不要穿新鞋、新衣服,避免出現不適;手機、手錶充好電,有聽歌習慣的也把耳機準備好;帶著充足的能量膠、鹽丸;擔心比賽中要去衛生間的帶一些紙巾。解決了上面四點主觀因素,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了。

通常,10-15度的氣溫是最適宜進行馬拉松比賽的,一旦超過20度,完成一場全馬就是一場不小的考驗。尤其對於跑的慢的參賽選手,後程掉速會非常明顯,要注意及時補水,降溫。

跑步是一項最誠實的運動,「超常發揮」不是沒有可能,但幾率並不高。平時有什麼樣的訓練水平,比賽就能跑出什麼樣的成績,希望每位跑者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不管是前半程,還是後半程,都可以保持狀態,生龍活虎!

「百日築基介紹」

在道家氣功的修鍊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

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

很簡單就是這一百天持續做一件事情,用一百天搭建/鑄造一個根基。

大家都知道,高樓大廈平地起,關鍵在於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來,倘若地基不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傾於一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越野 的精彩文章:

探秘黃河、長城、古城……

TAG:V越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