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為什麼要掌摑校長蔡元培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進攻瀋陽,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主義」政策,致使各地學生罷課遊行、赴京請願的風潮愈演愈烈。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中,有一女同學不得不提,她便是年僅20歲的薛迅。薛迅,原名薛聲豫,1910年生於河南開封市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父母早亡,家庭的不幸沒有改變她對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的熱愛,逆境的生活環境更鍛煉了她自強不息的性格。1930年,她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讀書期間進步很快,作風潑辣,不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擔任了共青團西城區委書記兼團市委兒童局書記。
面對日軍的侵略行徑和當局的妥協政策,1931年12月7日,在薛迅等人的領導下,北平各校數千人經過三天三夜的卧軌鬥爭,迫使路局下令開車,三天後抵達南京,與南下的山東學生一起形成上萬人的浩大聲勢。
南下學生抵京後,分化為兩個意見不同的團體,一個是立場較為緩和的請願團,一個是情緒激烈的示威團。起初,示威團為拒絕國民黨的「軟化」政策,將免費供應的軍毯都扔了,每餐的二葷二素一湯和小點心也不動一口。後來,薛迅考慮到鬥爭行動不會短期內結束,就勸大家該吃就吃,說:「不吃就便宜了他,只要吃了不手軟就行,吃他仍然可以打他!」
12月12日,蔣介石接見請願團。請願團的兩千多名同學見遞交請願書的目的已實現,便在當局組織參觀遊玩一天之後打道回府。
示威團先是做了三天準備工作,一是與中共南京市委接上秘密關係,得到黨組織的大力協助;二是走上街頭,廣泛宣傳,進一步爭取廣大市民的同情和支持;三是派人去附近的城市,較遠的城市發電報,請當地學生會響應北平示威團,到南京來助威。
兩天之內,各地學生陸續趕到南京,總計約萬人。12月13日下午,各校代表舉行聯席會議,寫出了質問國民黨中央政府的《質問書》,主要內容有:為什麼對日軍採取不抵抗主義?「國聯」是帝國主義的強盜機關,為什麼要在外交上依靠「國聯」?北平市、河北省黨部壓制抗日,你們知道不知道?持何種態度?等等。並一致推舉外號「李大膽」的北平大學法學院學生、共青團員李時雨為總指揮。
為了保證學生運動的順利開展,示威團內部還建立了一整套秘密的指揮系統。由林里夫任黨團書記,王蔭槐任總指揮,薛迅任副總指揮。
兩天以後,即12月15日上午10時左右,兩千多名佩戴紅袖章的學生首先來到外交部。外交部大門緊閉,眾人遂在一片鼓雜訊中破門而入。誰知辦公樓內,除幾名工友和值班的以外,唱了空城計,於是同學們在氣憤之下,把外交部的牌子、汽車、桌椅、門窗和文件櫃砸了個亂七八糟,然後直奔國民黨中央黨部。
外交部距中央黨部很近,不過幾分鐘路程。
當同學們如怒潮一般涌過來後,有人從窗口探出頭來,恬不知恥地污衊謾罵,這就更激起大家的憤怒,砸了門上的黨徽,繳了衛兵的槍,搗毀了中央黨部的傳達室和會客廳。
這天上午,國民黨中央正在舉行第四次臨時常務會議,接受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蔣介石為促進寧粵和解而提出的辭職要求。會議開到11點15分的時候,忽聞外面人聲鼎沸,在座諸位便請京滬衛戍司令官陳銘樞和北京大學老校長蔡元培上場救火。
其實,此時的蔡元培是不贊成學生搞請願活動的。在1928年召開的國民黨五中全會上,蔡元培以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和大學院院長的身份作《關於青年運動的提案》。他認為現在全國統一了,學生應該從革命運動中回到學堂,潛心學業,以備他日大用,因為「救國之道,非止一端。根本要圖,還在學術」。
因此,就在前一天,他還在「國民政府紀念周」上發表了題為《犧牲學業損失與失土相等》的報告,中心思想就是:「學生愛國,是我們所最歡迎的,學生因愛國而肯為千辛萬苦的運動,尤其是我們所佩服的,但是因愛國運動而犧牲學業,則損失的重大,幾乎與喪失國土相等。」
報告中,已經65歲的蔡元培對於這場運動的惋惜之情溢於言表:「現在做愛國運動的青年,乃重在罷課遊行,並有一部分不遠千里,受了好多辛苦,到首都運動……犧牲這麼多的光陰與學業,豈不是很可惜、很可惜的么!」
然而,蔡元培的苦口婆心,對學生運動卻不啻是潑了一瓢冷水,令愛國青年深為失望、強烈不滿。
歷史的悲劇於是就這樣發生了:
蔡、陳一出來就被群情激憤的學生團團圍住。兩人並排佔在台階上接受質問。對第一個問題,陳銘樞辯解道:「不是不抵抗,而是要有準備的抵抗,我們不能不準備就抵抗。」薛迅作為黨組織指定的辯論人,當即進行反駁:「準備工作是應動員群眾行動起來去準備,不能空談準備,為不抵抗打掩護。」陳銘樞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國聯是我們的朋友,是國際組織,我們要依靠朋友的幫助。」伶牙俐齒的薛迅,又指出「國聯」的欺騙性質。第三個問題,由蔡元培回答,他說:「北平黨部為什麼不讓抗日,我們不知道,我們要去問……」薛迅馬上反駁道:「國民黨各級組織是一致的,省、市黨部壓制抗日,難道中央黨部就可以推脫責任嗎?」頓時,口號聲驟然而起,怒不可遏的情緒一觸即發。陳銘樞試圖以蔡元培的威望來控制場面,說各位同學要尊敬蔡先生、聽蔡先生的話等等,結果適得其反,惹得一位同學興起,當頭一棒,打得蔡元培哼都沒哼一聲就摔倒在石階上。衝動之下,薛迅接著也出手,打了蔡元培一記響亮的耳光,隨即槍聲響了。
這時,大批軍警開始強行清場,一部分學生把蔡元培當人質,拉著他就往外跑。準備一旦有學生被捕就拿他作交換。一片混戰中,蔡元培忍痛高呼:「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並安慰綁架的學生說:「不要怕,他們開的是空槍。」蔡元培說這句話是有把握的,因為正是以他為首的、專門處理學潮的特種教育委員會,作出了對於學生仍應「好為勸慰」、「避免武器制裁」的決定。
由於年事已高,腿腳也有殘疾,蔡老先生被強拉著拖行幾百米,右臂紅腫異常,實在跑不動了,學生們先是把他放在黃包車上,後來又是背著他,沿荒野小路向中央大學一路狂奔,直到迎面撞上幾名警察。
與此同時,薛迅在打了蔡元培以後,和另一部分學生高呼「活捉蔣介石」的口號往黨部裡面沖,與從裡面衝出來的國民黨要員張道藩、陳果夫和陳立夫等人狹路相逢,雙方在過道里打起來,桌、椅、板凳互相砸,到處是一片玻璃、吊燈被砸破的嘩啦聲。那一天,薛迅不僅衝鋒在前,而且穿一身紅毛衣,十分搶眼。以至於她當場被捕後,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于右任為息事寧人要釋放她,陳果夫堅決不同意,張道藩甚至親自動手要拉薛迅回去,直到于右任苦苦相求才作罷。
得救後的蔡元培,被抬著送往醫院。當天下午,中央通訊社記者來採訪,他談到自己被毆打的情況:「予頭部受棍擊,似無傷害,惟右膀被暴徒扭拉,頗傷及筋絡……」
儘管挨了打,但蔡元培首先檢討的是他自己。他對記者說:「今日在場青年之粗暴如此,實為我輩從事教育者未能努力所致。」他認為今天的暴動,「絕非單純愛國學生之所為,必有反動分子主動其間,學生因愛國而為反動分子利用」了,並表示他本人對於合法的學生運動,「仍願政府與社會加以愛護,絕不因今日之擾亂而更變平素之主張也」。
12月19日,蔡元培回上海寓所休養。起初,以為傷勢不算重,但來滬後臂痛加劇,伸屈皆感困難,背上青紫亦末消,頭部也時常眩暈。住院治療20多天後,頭部、腰部才算痊癒,但被扭傷的筋骨仍未徹底康復。
附註:薛迅,女,河南開封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濟南市委宣傳部部長,冀南區委宣傳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