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鎖陽城戈壁孤影越千年

鎖陽城戈壁孤影越千年

鎖陽城戈壁孤影越千年

午後陽光下的塔爾寺遺址 李楊 攝

殘垣斷壁的古城牆

殘存的渾厚牆基

鎖陽城遺址中的西北角墩

鎖陽城曾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樞紐,也是古代中國走向國際的重要驛站。

鎖陽城的水利遺址支撐了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千公里的長距離交通,是乾旱地區人類利用土地的傑出範例。

每日甘肅網4月1日訊(西部商報記者李楊) 海拔1358米,瓜州縣鎖陽城鎮東南戈壁荒漠中,駱駝刺在這裡放肆的生長著,如同這裡偶爾颳起的大風;高大一些的是紅柳,春日裡的紅柳花點綴著,讓這座獨自聳立在滿眼沙土中的城鎮遺址,顯得不那麼孤寂??鎖陽城,就在這裡安靜的經歷著風霜雪雨。一千餘年的時間就這樣流淌著,帶走昔日的金戈鐵馬、帶走昔日的繁華喧囂。

鎖陽城 絲綢之路多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驅車一小時左右,就來到了距離瓜州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鎖陽城遺址。

「鎖陽城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昌馬沖積扇西緣,南依祁連山余脈長山子北麓,東西兩側分別有疏勒河和榆林河。鎖陽城遺產區面積為15788.6公頃,主要遺存包括鎖陽城遺址、農業灌溉渠系遺迹、鎖陽城墓葬群和塔爾寺遺址。遺址居於阡陌縱橫的古綠洲中心,是絲綢之路上雄踞於肅州與沙洲之間,北通伊吾、北庭的重鎮。」瓜州縣文物局局長朱曉琴告訴記者:「可以說鎖陽城曾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樞紐,是絲綢之路多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也是古代中國打破封閉,走向國際的重要驛站。曾經的鎖陽城,是人類開展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與絲路沿線的商貿活動密切關聯。」

「鎖陽城城址總面積達1平方公里,城牆總長度達6.4公里。這裡保存了我國古代作為完好的軍事防禦體系和農業灌溉水利體系。同時,也保存了人文遺迹沙漠化演變過程的典型標本。」瓜州縣旅遊局局長王正勇告訴記者:「鎖陽城的墓葬群為東漢、魏晉和唐代的遺存,現地表上可辨認的墓葬共計2157座。規模龐大的墓葬群內出土的唐代絲綢、駱駝、胡人俑、瓷器等文物承載了大量的歷史信息,為鎖陽城遺址當年繁盛的商貿活動提供了直接佐證,也是當年鎖陽城遺址發達的農業形態,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塔爾寺遺址是當年玄奘西行途中講經說法之地,這裡殘存的遺迹顯示,至少經歷了北周、唐、五代、沙州回鶻、西夏、元、明等六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古墾區 給絲綢之路提供了必要的給養

3月下旬的戈壁灘上,太陽紫外線很強,但吹過的風依然冰冷。道路兩旁不高的駱駝刺,將一根根干硬的枝條向天空伸展著;而紅柳樹上則已有細細的小花綻放著,提醒著這片戈壁上春天已來到。

「從這茂密的駱駝刺和紅柳樹,就可以想像當年這片綠洲的水資源是多麼的豐富。據『唐朝斷碑』和《沙洲都督府圖經》的記載,及現存地面遺迹勘探情況看,大約在漢晉時期,這裡便開始了農業生產。同時,為了保障農田所需水資源,古人們從上游疏浚攔水、築壩起塘;修渠墾田、引水灌溉。從而形成了現在地面上所看到的,保存完好的古代農業灌溉體系。」給記者當導遊的潘莎,是地地道道的瓜州人。在她的講述中,千餘年前那阡陌交錯、男耕女織的鎖陽城畫面躍然眼前。「鎖陽城城址東、南、西三面均留存大面積的古墾區,古墾區的地表還留存有多條長距離、網狀密布的古代較為完好的農業灌溉水利體系遺迹。灌溉渠系囊括疏浚工程、攔水壩、乾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各項設施,僅乾渠和支渠的長度達百公里。鎖陽城遺址的水利設施將古代疏勒河水引至城址周邊地區,灌溉了鎖陽城周邊約6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的『耕地』,古人的智慧成就了鎖陽城農業灌溉體系和由移民屯田行為開闢的古綠洲。昔日的鎖陽城,可以說是當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遺存,這裡為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交通往來提供了必要的給養保障。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互為影響,支撐了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千公里的長距離交通,是乾旱地區人類利用土地的傑出範例。」

多變遷 鎖陽城清朝時才明確定名

「其實,鎖陽城最早並不叫這個名字。城池名稱的變遷,真實記載了當時西北地區的歷史進程。」瓜州縣文物局局長朱曉琴告訴記者:「據專家考證:鎖陽城遺址始建於西晉(公元295年),始設晉昌郡;隋為常樂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瓜州;後被西夏軍佔領(公元1036年),設西平監軍司,成為西夏軍控制河西,雄視四方的軍事、指揮機關所在。西夏統治時期(1038-1227),國王李仁孝一度駐守瓜州,從事各類佛事活動,並在瓜州境內開鑿了大量的石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滅西夏,仍名為瓜州。鎖陽城又名『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現於明永樂三年(1405),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因吐魯番久據哈密,朝命邊臣築苦峪城,移哈密衛於其地。明武宗正德(1506-1521)後,苦峪城為吐魯番攻破,徙民於嘉峪關內。」

另有書籍記載稱:「明代設立罕東衛,明王朝對嘉峪關外進一步採取了棄置政策。致使關外諸城反覆被吐魯番、哈密、蒙古等部族爭奪,此城亦遭損壞及沙漠化嚴重。」

「鎖陽城這個城名的由來,是到了清朝時期才明確定了下來。由於廢棄的鎖陽城附近遍地生長著『鎖陽』這種中藥材,久負盛名後世人皆知。」朱曉琴笑著說:「同時,清代小說《薛仁貴徵西》中,還撰述有鎖陽解救唐軍性命的文學情節,所以自此之後一直稱之為鎖陽城。」

【延伸閱讀】

鎖陽城遺址是我國西部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隋、唐、西夏時期的古城之一,是隋唐西夏時期州郡一級城址中的典型代表。鎖陽城遺址在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國家文物局公布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鎖陽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

【旅遊資源】

大漠駝鈴、古道石窟、絲路藝術、瀚海蜃景、胡楊秋色、清泉綠洲構成了我省酒泉市瓜州縣獨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觀。

瓜州地處我省西北,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商賈重鎮,瓜州同屬敦煌佛教藝術的中心地帶和絲綢之路旅遊的黃金地段,是佛教文化、絲路文化和西域文明相互融合的交匯之地,共有人文自然景觀300多處。著名的景點有榆林窟、鎖陽城、東千佛洞和橋灣城。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為中國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東千佛洞是一座不可多見的西夏藝術寶庫,其壁畫「玄奘取經圖」,比《西遊記》成書早300多年;鎖陽城是中國西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唐古城之一,薛仁貴、張守圭、張議潮等曾在此任指揮使、節度使,延續至明代廢棄,具有極高的旅遊觀賞和考古研究價值;橋灣古城位於312國道線上,距安西縣城85公里,康熙夜夢橋灣城,怒斬貪官程金山父子,至今廣為傳頌。經久不衰的石窟藝術、眾多的古城遺址、水天一色的水庫塘壩、鬼斧神工的風蝕地貌、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閃爍著絲路藝術的光芒。久遠的歷史,孕育了許多美妙的傳說,如張騫瓜州嘗美瓜、薛仁貴兵困鎖陽城等,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瓜州縣目前已己開通了縣城至榆林窟、鎖陽城、東千佛洞、雙塔、橋灣、白虎關、浪柴溝等景點的數條「一日游」線路。外地來瓜州旅遊的遊客,將體會到便捷而優質的旅遊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亮相聖彼得堡
銀光集團軍民融合發展有特色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