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作弊產業化:學生只有「一直作弊」和「偶爾作弊」之差

印度作弊產業化:學生只有「一直作弊」和「偶爾作弊」之差

印度學生參加考試。視覺中國 資料

隨著印度考試季的來臨,印度「作弊黑手黨」也開始蠢蠢欲動。

每年這個時候,印度都有超過1000萬學生參加中學畢業所要求的全國統考,爭奪60多萬個公立大學的入學名額,這些考試被普遍認為是通往更光明未來的門戶。英國《衛報》4月2日報道稱,得益於學生和家長的焦慮,以及大學有限的名額限制,「作弊黨」的龐大網路應運而生。

在德里高中的最後一次數學考試開始前的幾分鐘,拉加夫(Raghav)要求去上廁所。在廁所里,他把偷拍下的數學試卷照片發給了一個陌生號碼。幾分鐘後,試卷的答案就被發了回來。

拉加夫的媽媽為此付了16000盧比(約1500元人民幣), 「這不是作弊,而是一條出路」,她說。

「我非常、非常擔心這一切給孩子們的道德觀帶來的影響,」畢馬威(KPMG)印度教育業務負責人納拉亞南·拉馬斯瓦米(Narayanan Ramaswamy)對《金融時報》表示。「我們對知識界和教師的尊重將會打折扣。當某人說『我是個大學生』時,我們將很難信服。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平庸。」

學生「親友團」曾公然爬樓傳答案

3月28日是印度中考數學科目開考之日。當天凌晨,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主席卡瓦爾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聲稱10年級數學考試題已經遭泄露並通過社交軟體傳播。告密者在郵件中還附上12張手抄試卷的照片。儘管如此,當天涉及數百萬學生的考試並沒有被取消或推遲。無獨有偶,3月26日進行的印度12年級經濟學考試,試題也遭泄露。

印度10年級及12年級考試相當於印度的「中考」及「高考」,考題泄露自然牽動人心。超過2.8萬名來自德里和周邊地區的學生被責令於4月底重新補考。

此次事件並非印度的首例泄題醜聞。印度近年來最著名的大規模考試作弊案非2009年「維亞帕姆考試作弊案」莫屬,該案涉案人員達2000多人,其中約40人還非正常死亡,印度中央調查局就此案調查多年仍未結案。2015年,比哈爾邦學生作弊案也讓全世界瞠目結舌:學生的「親友團」利用繩子等爬上數層高的教學樓,從窗戶向考生遞答案,而負責監考的老師和警察則對此視若無睹。此次事件中,300多人因為輔助作弊被捕,700多名學生被開除。有輿論戲謔道,如果說多年來印度的考試作弊現象有所變化的話,那就是在爬牆頭遞紙條之外,還增加了手機或藍牙耳機等現代作弊手段。

《衛報》稱,印度的考試作弊是特有的、有組織且精心設計的。在北部比哈爾邦,這個印度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僅在2月就有超過1000名學生因作弊被學校開除。

好學生也需要作弊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印度的「作弊黑手黨」利用一個巨大鴻溝獲利:一面是印度年輕人對中學畢業證書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渴望,另一面是學校糟糕的教育質量。「作弊黑手黨」可能來自各個行業,如監考老師、培訓老師、校長、警察,甚至於護林員。印度有政府官員公開承認,學生只存在「一直作弊」和「偶爾作弊」的差別。

「教育體制並未傳授給學生完成中學學業所需的基本技能,但通過考試的壓力很大,」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主席亞米尼·艾亞爾(Yamini Aiyar)稱。「這為作弊提供了完美的組合條件。」

作弊的不僅僅是差生。由於好的、學費可承受的大學很難考取——這些大學要求完美或接近完美的考試成績,拉馬斯瓦米稱,「優秀及聰明的學生也會效尤。」

為作弊提供便利的考官(往往是教師本身)的動機也不純粹是受賄。他們自身的業績評估往往基於其學生們的及格率,這給了他們額外的作弊動機。

《金融時報》稱,隨著大規模作弊行為越來越多地受到公眾關注,政府在壓力下不得不採取行動。一年前接任北方邦首席部長的約吉·阿迪亞納斯(Yogi Adityanath)對有組織作弊行為發起打擊,此舉得到了比哈爾邦的響應。新的防範措施包括在各考點安裝監控攝像頭,對考生進行徹底搜查,加強大樓周圍的安保措施——甚至禁穿鞋襪,以防止考生在其中夾帶小抄。考官每日在各考點輪班,且不會事先得到通知,以打亂事先安排好的作弊計劃,此外還關閉了許多考點。

這些控制舉措似乎產生了一定影響:北方邦今年估計有60萬名學生沒有參加考試。

但分析人士表示,儘管這些打擊措施有助於剷除個人的作弊行為,卻無法補救這類大規模作弊所暴露的教育體制的弱點。「這是一種權宜之計,」政策研究中心的艾亞爾說,「但我們並未真正觸及問題的核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網飛版《裝刀凱》:即使有錢也不能這麼任性
藝術創想峰會:「回到藝術的真正價值,再連接商業」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