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的時間觀念

中醫的時間觀念

中醫的時間觀念

楊思遠20180402

上個世紀中,西方出現了一個新學科,叫作時間生物學或時間醫學。當時,這一學說轟動世界,被視為醫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其實時間醫學對於中國人來講,是個新名詞,但不並不是新內容。我國古代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等中醫典籍中早已有時間醫學的理論,而且在醫療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其理論與實踐遠比所謂的現代時間醫學豐富、精緻。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基於「天人相應」的哲學觀念。

中醫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大自然運行規律的決定和制約,日月星辰的運轉、四季和晝夜的轉換,都會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來自自然的中藥材,同樣受其影響。因此,時間不僅對人的健康、對中醫的診斷治療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藥物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個好的中醫,必須把人和藥物放在真實的時空中去考慮。而西方所謂時間醫學卻把人、甚至某個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於其它醫學理論的,只是多了一個生物鐘的概念,實踐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

中醫的時間觀念是一個複雜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並與空間、陰陽五行等有著密切的聯繫。

從微觀到宏觀,中國傳統醫學與天文學緊密契合。一天有12個時辰,人體有12臟腑和12正經(另有奇經八脈),一年有4個季節12個月。天體運行10年一個小周期,以天干表示,地氣變化12年一個小周期,地支表示,二者結合60年一個大輪迴,即60一甲子。天干地支的變化既影響氣候也影響人體。由此中醫學在實踐是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時間觀念。

一是晝夜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在古代,我國人民將一個晝夜分為12個時辰,後來引進西方計時方式,將一個晝夜分為24個時段,因為這種分法的時間段小於傳統分法的時間段,故名之曰「小時」。中醫在實踐中觀察到,人體12臟腑和12正經的氣血流注與時間有著直接而密切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對於中醫的診斷、治療和療效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圖所示,子時(23-01點),是氣血流注於膽經的時間,在診斷上,如果有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鐘睡不好,或此時發生腹部疼痛,就可以初步判定為膽系疾病,如果此時在膽俞穴觸診有壓痛,則基本可以斷定其疾病的性質和部位。如果經過治療,此時段不再失眠,膽俞穴無壓痛,則可斷定治癒。同樣,丑時(01-03點),是氣血流注肝經的時間,如每天此時失眠或發病,且肝俞穴有壓痛,則說明有疾在肝,根據失眠發生的時間,還可判斷肝病的大致部位。寅時(03-05點),是氣血流注於肺經的時間,如果每日此時段失眠或發病,則說明有疾在肺,根據失眠發生的時間,還可判斷肺病的大致部位。同理,卯時(05-07點)發病,疾多在大腸,而每天能在此時出恭解大便,說明大腸是健康的。這種時間觀念不但可能用於診斷治療,還可指導養生。如辰時(07-09點),是氣血流注胃經的時段,人們在此時吃早餐最有利於健康,而長期不吃早餐則會損害健康。巳時(09-11點),是氣血流注於脾經的時段,如此時沒精神說明脾有了問題。午時(11-13點),是氣血流注於心經的時段,此時日在中天,正是由陽入陰的轉換時段,小憩片刻有利於完成陽陰轉換,下午人就會精力充沛。但若午睡時間過長,陽失陰回,下午反而沒精神。未時(13-15點),是氣血流注小腸的時間,小腸、痔瘡表現明顯。申時(15-17時),是氣血流注於膀胱經的時段,膀胱經是足太陽經,如陽氣不足,此時宜發瞌睡,身發潮熱。酉時(17-19點),是氣血流注於腎經的時段,此時瞌睡、腳冷說明腎陽不足,屬腎陽虛。戌時(19-21點),是氣血流注於心胞經的時段,心臟病多發於此時,如有胞悶、胸背痛、氣短氣促,說明心臟有問題了,要立即送醫。

這種時間觀念不僅可用於診斷、治療、判斷療效,還可以結合五行生剋理論,對病患預後進行判斷。如心臟病發於戌時(19-21點),經治療,其病癒時間應在丑時(01-03點)或戌時(19-21點)。因該時氣血分別流注於肝木和心火,木能生火,其病當愈。如病重不治,其死亡時間多在酉時(17-19點)。因此時氣血流注於腎經,腎屬水,水克火。

一個月內的時間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同樣是顯著的,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女性的月事,其周期是28天,與月球繞地運行的節律相同。失其時則可能為病。中醫在針灸治療中,對一個月內不同時間十分重視,日期不同,開穴的穴位也不同,遵循這一規律,治療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違背這一規律,就會事倍功伴。這己為長期的實踐所證實。

一年中季節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更為顯著。中醫從實踐中找到了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的規律,用以指導養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效果最好。同樣,在診治實踐中,中醫也特別注意季節的變化,所謂「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必咳嗽」。不膽可以根據季節診治疾病,而且可以依此尋找病因,指導養生。

一個甲子60年的氣候變化,也是中醫診治疾患的重要依據,即所謂五運六氣。中醫認為,每一年都會都會有不同的「運氣」,60年一個周期。運氣分為主氣、客氣,所為主氣主要是指地氣,也稱為「運」,所謂客氣主要是指天氣。受天體運行的影響,每一年的氣候都會有所不同,這種變化一個甲子為一個周期。由於每年的運氣不同,天氣變化氣候節律都會受到影響,同樣人的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以此,中醫可判斷不同年份易發什麼樣的病症,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其作用是經過數千年的實踐證明了的。但現在人們對天干地支不熟悉心,對五運六氣無論是理解上還是運用上都存在很大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的發展和療效。特別是針灸學,如果不懂五運六氣,就很難做到立竿見影、效如桴鼓了。

中國傳統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的價值,己被很多人忽略或遺忘了。一些不懂傳統文化的人甚至將其歸於封建迷信,反爾將西方的所謂時間醫學視若珍寶,惜乎!哀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林國醫堂 的精彩文章:

狂犬病怎麼治
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肺

TAG:翰林國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