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常而去:楊宇霆到底該不該殺?

楊、常而去:楊宇霆到底該不該殺?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件叫做「楊常而去」的事件。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假借議事之名,將楊宇霆和常蔭槐騙到大帥府老虎廳,之後警務處長高紀毅率領六名衛士,將沒有絲毫防備的楊宇霆和常蔭槐當場擊斃。

楊宇霆和常蔭槐是何許人也?兩人都是張作霖心腹重臣,手握大權。

1928年5月17日晚,張作霖在皇姑屯車站遭日本人暗算身亡。張學良在張作相的支持下,主政東北大局。可是張學良畢竟沒有威信,楊宇霆自比「周公」,時常管教張學良,儼然「以父執自居」,這要放在古代,典型的多爾袞、鰲拜之流。

而常蔭槐呢,恃才傲物,經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小六子少不更世,懂得什麼」。而且每逢請示公務,便直闖張學良寢室,連門也不敲,有時遇到于鳳至薄褲短衣躺在床上,他也毫不在乎。

如果楊宇霆和常蔭槐二人互相看不慣對方,互為制衡也是好的。但偏偏常蔭槐唯楊宇霆馬首是瞻,兩人穿一條褲子。這就讓張學良感覺到了危機,感覺自己被架空了,常常害怕被楊、常取而代之。

不光張學良感覺到了危險,就連日本人也坐不住了。要知道,這兩人很有才,楊宇霆曾建立東北海軍,改革田賦制度,督辦奉天(瀋陽)兵工廠,而常蔭槐作為京奉鐵路局長、交通部代理總長,在東北沒少修建鐵路。日本人認為這兩人是他們侵佔東北的主要障礙,正所謂「鄰國之賢,敵國之仇」,所以也想除之而後快。

日本人了離間關係,送給張學良一本《日本外傳》,言外之意將張學良比作豐臣秀吉之子,將楊、常比作篡位的德川家康。

當然,是殺還是不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張學良曾用硬幣卜卦,三次拋硬幣均正面朝上,於是張學良才下定了決心,殺!

當然,促成張學良殺人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楊宇霆大肆操辦父親大壽,張學良和夫人于鳳至也前去賀壽。可是沒想到,到場的各位大小官員根本不把張學良放在眼裡,自己該幹嘛幹嘛,絲毫不鳥張學良,而對楊宇霆,則是畢恭畢敬,聽命有加。所以,張學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起了殺心。

楊宇霆、常蔭槐二人死的可惜,但卻是非死不可。居功自大,目中無人,本就是大忌。自己人容不下,日本人也容不下,張學良少主登位,顧命老臣擅權,五千年歷史不乏此事,但是兩人卻還是沒有吸取教訓。

還有一點,兩人都反對東北易幟,也就是說想自己玩,不和蔣介石一起玩。從長遠看,這種分裂行為不可取,但是當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張學良沒有接受南京政府管轄,九一八他就有很大的自主權,也許東北就不會丟的那麼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侃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在南京埋了一塊石碑,手書10個大字,預言大清滅亡
獨孤伽羅身中「貓鬼之術」,罪魁禍首竟是六弟獨孤陀!

TAG:九門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