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毛鼠/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書

金毛鼠/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書

甘肅酒泉 金毛鼠

(國畫 作者 甘肅酒泉 蘭 鑫)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書?

北宋詩人尤袤說:「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

我個人理了理,從其功用方面分析,覺得讀書至少是有十個方面的理由:

一、獲取生存本領。學習知識,學習生存、生活和工作技能。學生階段是如此;成人,在整個的一生中,也一直持續如此。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時代,每個人的學習問題,恐怕是都更顯重要。高爾基說: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二、探究世事物理。解決最基本知識問題。就是為了「知道」,通過讀書知識事物的基本性理等,以讀書打開世界的大門。且這也常常形成人與人交往中的豐富話題。話題是當下社會交往尤其是小資階層相互交往的重要形式。讀書多則博識。朱熹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

三、夯築人生信念。這種閱讀的目的是解決世界觀問題。古代先賢們常以此修已身教後輩,今天的人也都以此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古代叫「禮教」,今人謂之政治學習。歷代的統治者都重視這種引導。今天,我們的各級黨政組織,我們的宣傳文化部門,都在努力地做著這項工作,並且通過倡導我們的社科、文藝工作者以自己的研究和創作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倡導全民讀書,很大一部分也是都體現著這種理想。中國共產黨必須通過各種政治的文化的工作,調動起全中國人民通過非凡的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年,黨中央正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學習活動。巴金曾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顏氏家訓》言:「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孔子《中庸·博學》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這裡的意思是說: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四、提高工作能力。這種讀書伴隨人的終身。如工作中的業務學習和培訓等等。也包括治國理政的能力。《神童詩·勸學》: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五、提高人格修養。這種讀書主要解決的是人的為人處事的風格等問題。提高品格。氣質特點。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六、消遣,甚至對痛苦的逃避。《宋詩紀要》有語: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孟德斯鳩: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七、陶冶性情。樂身娛性。鄭成功: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八,創造人生境界。《對聯集錦》:勤者讀書夜達旦;青藤繞屋花連雲。清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新注》把讀書分成三個境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白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是說,讀書的第一境是: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概括為「明」!第二境是:對事業,對理想,要執著追求,忘我奮鬥,為了達到成功的彼岸,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概括為「學」!第三境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概括為「悟」!

九,與自己對話。羅曼·羅蘭: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十,資料引用。我最近的讀書,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兒。因為正在寫長篇小說《敦煌物語》,這是一部橫跨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幾個歷史時期的150萬字的長文字鏈兒,必須對這幾個時期的歷史有較全面深刻的理解,所以這一個時期,我主要就讀《後漢書》《三國志》《北史》《晉書》。我的《敦煌物語》中將必須有大量的這幾本書中資料的引用。

上述十個理由,前四個是「功利」的,後六個,則是「奢侈」但卻也是同樣重要的。當然,這裡我也只是為了便於講得清楚一些做了人為上的區分。實際上,讀書的功用,我剛分類中的其中任何一個,都兼有其他的功用;只是這個這方面突出一些那個那方面突出一些。

就是這些吧。當然,讀什麼的問題也很重要。這一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我覺得,標準至少應該有兩個:健康第一,雅美第一。當然,我們也尊重各種因了興趣的閱讀。

(國畫 作者 甘肅酒泉 蘭 鑫)

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有一篇《為樂趣而讀書》的文章,就很有意思。文章中,他這麼說: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你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開生命中所有的災難。我說」幾乎「,他說,因為我不能強辯說閱讀可以緩和飢餓的痛苦與失戀的悲哀。但是五、六本精彩的偵探故事,再加上一個熱水袋,卻能使任何人不在乎最嚴重的感冒。關於讀書的方法,最好你還是隨自己的興趣來讀。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換另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保有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至當下,讀書的事兒,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是閱讀方式發生了變革。紙媒與網路媒體此消彼漲。電子書如大海洶湧於網路,手機閱讀更是讓閱讀有了無限的可能。

二是內容變得爆炸式地擴張。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院長、河北傳媒學院副院長、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楊溟前不久有一個題為《傳統媒體業的整體性消亡和生態媒體的無界綻放》的演講,基本上較為準確地描述出了我剛才講到的上述的這樣一種狀況。他說:在信息短缺的工業化時代,壟斷信息采寫與發布權的傳統媒體佔據了強勢地位。體制保護和信息單向傳播的現實加固了這一行業的威權。無論是廣告還是新聞的內容,沒有傳統媒體的分發傳播就只能養在深閨默默無聞。媒體收入模式根本上來源於行業的壟斷代理權。他認為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傳統行業邊界的模糊,這也是工業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徵。因「無界」而跨界,而最先面對跨界競爭的行業就是傳媒業——它們的代理權被釜底抽薪。我們看到廣告商削減投放率先出逃,內容生產者紛紛在公眾平台上放歌,連賴以維繫民生的新聞信源也快速萎縮——因為無論傳播效率還是匹配的效用,傳統媒體的優勢都在迅速衰落,這筆代理的生意已經無法再延續下去了。他認為,確實,信息單向傳播時代終結於傳統媒體專屬代理權的消弭。公眾平台的開放、社交媒體的繁盛,釋放了人性中表達與溝通的能量。而長期以來在制度保護和優越地位下的強勢姿態,成為今天新戰場上沉重的負累。如果不能放下身段,則無可能真正重視用戶體驗及需求,亦無可能在用戶思維與產品設計上與跨界生長的新興媒體匹敵。他最後的結論:未來是個人數據的自媒體時代。

(國畫 作者 甘肅酒泉 蘭 鑫)

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問題。有一篇演講文章,我在這裡推薦一下。最近,前《人民文學》主編,現在可能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吧,我記不清了,李敬澤,在一次文藝作品討論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中,他講了一個關於小說閱讀及其生命力的問題。這篇文章很值得我們看一看,形成一些想法。

這篇演講中,李敬澤決絕地說,必須為小說申辯,正如我們不得不為詩申辯。問題不在這個時代的小說或詩寫得好不好,問題在於,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力量正在大行其道,依據這種力量對世界的規劃,一切深奧的、複雜的、微妙的、看上去「無用」的沒有現實緊迫性的事物,一切令人沉靜、柔軟和豐富的事物都是可恥的,都必須予以嘲笑和剿滅。在這個世紀之初,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最熱衷的事情之一就是,宣布他們的文學死了,小說死了,詩死了,他們是在欣快地宣布,文學包括小說和詩的基本價值正在毀壞和將被遺忘。

對一些問題,李敬澤在演講中甚至說得有點兒絮絮叨叨。他說,我絲毫不懷疑小說有一個取悅大眾的問題,我絕對無意籲請小說回到已被全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象牙之塔,我相信,即使誰想這麼干,以中國之大,也已經放不下任何一座象牙塔了。我更不想否認小說與這個時代的經驗有著血肉聯繫,小說必須正視它和表現它。但是,我認為,小說的頹敗主要不是由於它還不夠好看和不夠「現實」——讓我們有點現實感吧,我們得承認,小說無法和「超女」競爭,無法和《新聞聯播》競爭。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明天小說在這世界上消失,小說家們都改行去做公務員或開雜貨店,那麼我們會損失什麼?我們不會失去故事,我們仍將浸泡在無窮無盡的故事之中;我們也不會失去「現實」,大眾傳媒已經海量地滿足我們對「現實」的消費。那麼,我們將失去什麼?這個問題關乎小說在這個時代的基本價值;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說法,對此時這忙忙碌碌的龐大人群中的某些人來說,他們需要理由:為什麼讀小說?現在,我就試著給出理由。第一個理由,讀小說,因為人是會死的。剛才有一位朋友說他平日喜讀《聖經》。我很尊敬他,在我們中間,一個人耐心地讀《聖經》,他在自己的生活中維持著一個精神向度,他意識到生活和生命有終極意義問題。而這種意識,在我們絕大多數人心中已經失去,或者未曾有過。大家剛才都談了自己喜歡的書,概括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勵志,告訴你必須努力,必須打起精神奮鬥,否則你以後後悔都來不及;第二種則是告訴你有了志向該怎麼辦,如何忙活以便走向成功。都很好,都能讓我們心慌,坐不住,聞雞起舞;這兩種書都是關於「現在」的,它們告訴你現在最重要,抓不住現在你就失去了一切。這無疑是真理,而且是人與動物共享的真理,一個狗或貓或一隻螃蟹,它的生命也只有「現在」,它對生命的全部感知就是「現在」,而人與狗或貓或螃蟹的一個小小的、但決定性的區別是,人知道自己會死,知道一切都將煙消雲散,意識到這一點他對生活和生命的看法就會複雜起來,他就不得不思考人生意義之類的問題。這和讀小說有什麼關係呢?有關係。小說就是一種面向死亡的講述。任何一部小說——我現在談論的僅僅是我認為好的小說——無論它寫的是什麼,不管主人公在最後一頁里是否活著,它都受制於一個基本視野:它是在整個人生的尺度上看人、看事,也許小說呈現的是一個瞬間、一個片斷,但是,作者內在的目光必是看到了瞬間化為永恆或者片斷終成虛妄,這就如同一趟列車,車上很熱鬧,但有一個人知道這趟車的終點在哪兒,那就是死亡——小說在死亡的終極視野中考驗和追究生命。這聽上去似乎悲觀,會讓一些老實得像火腿一樣的好心人受不了,但這絕非虛無。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經濟方式和思想方式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我們努力忘掉自己的死,好像這件事永遠不會發生。在傳統鄉村,一個人正當壯年就置辦一口棺材放在家裡,一個人的死是一個公眾事件,需要舉行盛大儀式,死亡充分地進入日常經驗和公共意識。但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死幾乎是一樁隱私,同時,死又在電視上、報紙上被不厭其煩地展示,它被展示為戰爭、災難和事故的後果,那是人類生活中的偶然,是不該發生的事,特別倒霉的人才會死,死亡不再作為生命中的必然進入我們的意識。人不知死才會成為虛無主義者,才會否定生命的根本意義。這個時代到處都是亢奮的虛無主義者,我們沉溺於一地雞毛的重大意義,升官發財包二奶有意義,瘦了三公斤有意義,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也有意義,全部生活、你周圍的一切都告訴你這個,我們日日夜夜為此奔忙。我們拒絕思考這忙碌本身,迴避列車的終點問題,對我們來說,唯一有意義的就是現在,我們倒真是貼著地面行走,但別忘了,所有哺乳類動物中只有人夢想著飛,飛是對生命的最大肯定,把人固定在地面上,只看見眼前三尺,那是對生命的貶損,是最徹底的虛無。而小說,它是反抗虛無的堡壘——而且,我相信,就我們的文化的具體狀況而言,它可能是最後的、最英勇的堡壘。孔子說,未知生,安知死,小說是知死所以知生,小說相信個人的生命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它反對將人簡化為零散的碎片,小說看到「有」,看到我們的慾望、看到圍困著我們的物質,小說也看到「無」,看到慾望的盡頭和物質的盡頭的橫亘著的死亡,看到人的精神力量,在「有」和「無」之間,我們的生活成為探索「存在」的英勇鬥爭。

這是李敬澤給我們的要讀小說的第一個理由。他給予我們的讀小說的第二個理由是:小說保存著對世界、對生活的個別的、殊異的感覺和看法。對此,李敬澤說,這是小說的現代功能。古代的小說不是這樣,或者說,小說的原初形態比如故事、說書不是這樣。在故事和說書中,講述的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普遍看法,世界就是這樣,我們大家都這麼認為,沒有什麼不同意見。他接著說,在這個意義上,小說是一種感受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理想,凡拒絕承認生命和生活只有一條路、一種表達的人,凡不願讓精神僵硬的人們,他們就是小說天然的讀者。

李敬澤給我們的關於讀小說的第三個理由是:理解他人的真理。他說昆德拉自賣自誇,對小說有一句非常高的評價,李敬澤說,小說是歐洲公民社會的基石。就是說真正的公民道德要從理解他人的真理開始,沒有這個,就沒有公民、沒有民主、沒有什麼公共空間。公正、忠直地對待人,理解他人的真理,這是我們文化中近於枯竭的品質。現在我們號稱是一個網路時代,中國人天天在熱火朝天地交流,但是,以我有限的網路經驗,我們誰也不想公正地對待別人,誰也不想理解他人的真理,我們想的就是我手裡拿著「真理」,藉此向他人行使暴力——哪怕是語言的和虛擬的暴力。

李敬澤由是最後告訴了我們他的結論:也正因為如此,小說不會衰亡,小說必會堅持下去,保衛世界的豐富性和人的豐富性。

關於時下讀書,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新東方的掌門人,也是時下當紅的學者,愈洪敏,有幾段話,我這裡拿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這位學者說,有人說我用了16年的時間在學校讀書、考試、學習,工作了為什麼還有閱讀?或許你不知道知識更新的速度有多快。大學一畢業就已經有40%的知識過時,一年不讀書80%過時,三年不讀書99%過時。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不間斷閱讀,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都要閱讀,只有長期的閱讀才能夠不會被淘汰。其實,閱讀量的多少寫在臉上,寫在眼裡,寫在你的言行舉止間。你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就成為了一張你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名片。195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曾說:「告訴我你讀了什麼書,我就可以說出你的為人」,此言甚是。讀書的時候,人是專註的。彷彿在聆聽一些靈魂高貴的自言自語,不由自主的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只是讀閑書,我眼裡的書也像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看到妙處會忍不住拍案叫絕,也常常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拈頁展顏。非常贊成俞洪敏說的:讀書能給你帶來三樣東西:情懷、胸懷和氣質。而一個人的情懷、胸懷和氣質絕對是長遠能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個動力。什麼叫情懷?對世界的美好和醜惡的理解能力,能夠欣賞美好並且有的時候原諒醜惡,非常重要。什麼叫胸懷?海納百川,納天下英雄進入你的麾下;納天下思想進入你的頭腦,轉換成你的智慧,這就是胸懷。理解世界的各種發展,各種現象並且有志於改變其中的醜惡,並且善於發揚自己的美好,這就是胸懷。什麼叫做氣質?一個人的氣質來源於什麼?來源於智慧知識、經驗才能、與人交往的全部集合,慢慢地轉換成你內在氣質的一部分。孔子說三十而立,我認為立的不是學問,也不是事業,而是氣質,包含你的志向、夢想等。為什麼馬雲等身家如此顯赫的商人依然經常教導年輕人要多讀書呢?為什麼身邊一些暴發戶雖然自己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卻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呢?我思考的結果是:書雖然未必會讓人產生直接的財富,但是它卻可以充實人的思想,富足人的心智,蕩滌人的心靈,然後在人的一生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正能量。凡事找方法,不要找理由。當你把閱讀當作一個關乎原則的問題,一個關乎自尊的問題,一份滋養生命的精神糧食,就像吃飯拉屎一樣重要的時候,你當然願意拿起書籍。書大致分為兩類,愈洪敏最後解釋說,一種是學習方法和智慧的,另一種是積累素材和經驗的。一般來說,學習方法和智慧的需要你更用心動腦,所以這類的書你需要找個安靜的地方認真學習。而積累素材和經驗的書不必太費時間,一般坐公車的一個小時,就能翻完一本。不必記憶,只要留下印象即可,等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想到在哪本書或雜誌看過,到時候翻出來就好了。或者在重要的地方做個標記,以便日後查用。除了這兩類書之外,你需要20%的精力去看各種各樣的雜書,IT的,服飾的,星座的,文學的,藝術的,音樂的,電影的……所有你關心與不關心的,都應該有所涉獵。為什麼也要看呢?因為就我的經驗,你不關心不感興趣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你不了解,所以多給自己點機會,嘗試了解,然後再去決定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這樣的書可以粗略的隨心看,不必太費精力去深度研究,如果哪一天你真的發現自己非常非常感興趣,而且對日後工作非常有研究。那麼你可以把這個門類升級為重要的門類,用心系統的去學習。那麼,找到自己的書了以後。該怎麼讀呢?這位掌門人說,做任何事情不能盲目,有了計劃你就會發現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看到效果,這會增加你的幸福感。關於讀書,愈洪敏列了五種方法。其中最後一種,我覺得值得我們重視。那就是,與別人分享。

與別人分享,說得很好。

我想,這大概就是小侯總經理今天在這裡弄這麼一個讀書交流活動的目的吧。這有好處。

關於這個問題,愈洪敏的看法是:與別人分享讀書經驗,不僅能提高自己闡述觀點的能力,同時你可以從對方的角度看到自己的片面與不足。更重要的是,你為自己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讀書人際網。這樣大家相互督促,相互提攜,進步更快。要記住,你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與智慧,是別人無法搶走的。所以,大方點吧。當我們把作者的聰慧加上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說出來的那一瞬間,紅唇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彩奪目。愈洪敏就這樣一路講下去。讀書其實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項長期投資。他繼續說,一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過書的價格,或許是一百倍一萬倍,最重要的是自己。我們當下做的每一件事和未來想要的東西立刻掛鉤是不可能的,但並不代表以後沒有可能。多多把精力放在完善自己上,而不是尋找別人的破綻,是件多麼有意義的事。傳統文化中,君子講究「慎獨慎行」。我想,我們對生活的認真不辜負,生活一定比任何人都知道的清楚,也一定會饋贈我們所想要的一切。當你的閱讀量越大,你就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無聊這些可怖的東西所折服。因為,讀書真正對讀者產生作用的時候就是讀者和真正的生命交融匯合在一起的時候。書籍會逐漸在人的心靈建造一個完全獨立於外界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被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裡棲息著令人嚮往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當一個人的靈魂完全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不再需要任何外力支撐生命,因為本身已擁有了堅不可摧的承受能力。文學她的最重要功能莫過於,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夠對我們的審美進行奇異的再造,在我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異的啟示,並且融入我們的血液。一旦人體內擁有這三樣東西,在現實社會中就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暫時的甚至非常糟糕的價值觀所扭轉。愈洪敏深有體會地說,一路走來,我覺得真正的成長是一個讓自己越來越有「底氣」的過程。這種底氣,不僅僅是拿到過何等高的成就,而是沉澱了多少足以自己不憂不懼的東西。只不過,我用了最普通也很笨拙的三個方法:學習、讀書、思考。親愛的你,不要被生活拖著走,就像被上了發條一樣。逐漸,就忘記了要思考和閱讀的力量,接著,也忘記了當初出發的原因。契科夫說得好:「我們的事業就是學習再學習,努力積累更多知識。因為有了知識,社會就會有長足的進步,人類的未來幸福就在於此。」愈洪敏最後強調說,你想美好嗎?那就讀書吧。推倒你所有面前所有的理由,不要拖拉,不要一直等時機,不要害怕堅持不了。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會花費你許多的時間。相信我,堅持下去,持之以恆。時候到了,優美就如同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因為,在這世上,唯有書和閱讀不可辜負。

就是如此。對於上述,作為讀書人或曰文化人,我想,我們應該對我剛才講到的當下的種種文化現狀有積極的認識,使我們的閱讀有更大的進步。

(國畫 作者 甘肅酒泉 蘭 鑫)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書是人類進步了階梯。——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烏申斯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就說這些吧。

閱讀,是一種享受,享受陽光,明媚;享受空氣,清新;享受歷經,深邃。閱讀,是一種情懷,關照自然,渴望傾聽,親近生命,走入心靈。

閱讀,是一種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樹、小鳥、動物,人類中的快意與波瀾,都會閃爍愛的火花、情的充溢,都會流露出笑的寬慰、苦的澀味。 閱讀,會給你一顆澄澈之心、平靜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

讀書不一定為了寫作,但寫作必須讀書;讀書不一定為了思考,但思考必須讀書;讀書不一定為了獲得智慧,但獲得智慧必須讀書;讀書不一定為了博古通今,但博古通今必須讀書;讀書不一定為了要當學問家,但要當學問家必須讀書;讀書不一定為了要當合格的領導者,但要當合格的領導者必須讀書。

在經濟轉型發展的信息時代里,在物慾縱流心浮氣躁的當下,吃喝玩樂的吸引力大,做苦行僧讀書的吸引力小;搞歪門邪道的吸引力大,正巴經讀書的吸引力小。讀閑書的人多,靜下心來刻苦讀專業書的人更少。所以成材的人少,成大器的人也更少。因此凡夫俗子多,專業人才少。其實讀書沒有早晚,學習不分先後。有少年成材,也有大器晚成。讀書使人變得高尚進步品端高雅,玩樂使人渺小落後醜陋庸俗。

書,猶如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花,猶如一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樹,你要想找到幸福感,那就請打開智慧與力量的大門,親吻那帶著新鮮露珠,透著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擁抱那親著壑智火花、充滿青春氣息人生大樹吧! 朋友們,有時間、有精力、有理想、有方向、有目標就去讀書吧!

開卷往往有益!

人活著是一件幸運的事,一件莊重莊嚴的事,也是一個艱難的事兒。讀書將伴隨我們終身,也洗浴我們終身。堅持了,堅持讀了好書了,我們會幸運終身。也使我們雅緻終身,「高品」終身,幸福終身。唐顏真卿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話說得很好。

我們共同努力吧!

最後,我再客套一下。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各位有這樣一個交流,很高興認識大家。

謝謝大家!

※ 1、本文系作者在與部分讀書沙龍成員對話時的談話。根據錄音整理。本平台發表時有刪節

2、蘭 鑫,著名畫家。現在甘肅酒泉某新聞單位工作。

(國畫 作者 甘肅酒泉 蘭 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作品 的精彩文章:

TAG:21世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