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青的時光里咬一顆清明餜

青青的時光里咬一顆清明餜

不覺又到食清明餜的時節了。

此時的江南,路旁、田埂、草坪上,沒哪不是春心蕩漾的。薺菜,蕨菜,馬蘭頭,許多草的芽葉都急呼呼地從地底下往上躥,芽白,嫩黃,粉綠,沒幾天工夫,便能趕著上桌了。不少人也就借著它們的名義,去野外采春,特別是搜尋能糅進清明餜里的那幾片葉子。

「搗青草為汁,和粉做粉團,色如碧玉。」袁枚《隨園食單》中如是記載。此「青草」,可以是艾蒿,青菜葉,我們東陽慣常用的是鼠麴草。此草細細、嫩嫩,羞答答的。絮似黃花,葉如綠菊。全身的毛讓它萌得像一株童話,看得人心裡也柔柔的。那股子野野的芳香,自然也最沁人心脾。據中醫書里記載,有驅寒袪濕的作用。

采完鼠麴草拿回家,經清洗後放在水裡煮。搗出草漿,揉進和著七分糯米摻三分小米磨成的米粉里。雪白的糯米粉即刻變成了青色。再用勁揉這麵糰,這可是份力氣活。用力不同,嚼起來時,那份韌勁兒也不一樣噢。

從揉好的麵糰上揪下一小團,攤平後再放進餡,手指揉捏幾下,清明餜就「神奇」地合上了口。餡有咸、甜兩種。鹹的里有鹹菜、香菇、豆腐乾、新鮮瘦肉、咸肥肉;甜的又分出豆沙和芝麻,豆沙是自家種的紅赤豆,煮熟後搗爛,芝麻是炒香後碾成粉,再拌入白糖的。

清明餜肚兒圓圓的,是豆沙餡或芝麻餡,甜甜的;像超級大水「餃」般,邊上多了些裙花一樣的褶子的,則是鹹的。包好清明餜被一個個整齊地排列在蒸籠里,細心的母親們當然不會忘了在下面墊層箬葉。約莫半個小時,縷縷清香順著籠屜邊緣飄溢出來。揭開蓋子,雲霧升騰,一籠熱騰騰的「翡翠疙瘩」顆顆精神抖擻,讓人垂涎三尺。

特別是那清明餜的綠,翠綠剔透。是把山間過於濃密的綠色變得柔和了,又把水底過於清淡的綠色變得稠了一些;是讓人一見就會愛上,以至於一往而情深的。彷彿整個春天都溶解在這幾個小小的糰子中間了。

等霧氣略微散開,用小毛刷塗上一層很薄的蔬菜油,就成了光滑軟糯的清明餜了。咬一口,糯韌綿軟,清香裹著肥潤,正如江南的泥土。能吃清明餜的日子很短,所以江南人格外珍惜,彷彿只有吃過幾顆清明餜,才算真的進了春天。

早先,清明餜是江南清明節祭祀祖先的貢品,也是寒食節不可或缺的冷食。明代朗瑛《七修類稿》里說:「古人寒食,采桐楊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清白糰子,乃此義也。」在傳承至今的節日里,清明是以節氣兼節日的大節,而它的一兩天就是寒食節,據說是春秋霸主晉文公痛悼在各諸侯國流亡時期,與自己患難與共的介子推而設,以寄哀思。唐代詩人盧象有詩《寒食》:「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如今,清明餜雖然少了些許對歷史和鬼神的敬畏色彩,但增添了許多生活的情趣和味覺的記憶。江南的清明時節,天地明澈,空氣清新,萬物勃勃。青青的時光里咬一顆清明餜,任草香蕩漾在唇齒之間,驀然回首,「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或許,「憶江南,風景舊曾諳」中也有清明餜的味道吧。

傻姑/文 網路/圖

做枚吃貨,可好?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by.傻姑的異想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傻姑的異想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傻姑的異想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