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玉成作戰勇猛,但並非大帥之才,難當大任!

陳玉成作戰勇猛,但並非大帥之才,難當大任!

陳玉成,太平天國的英王,無論從哪方面來講,他都是很不錯的,就連他的對手也承認這一點。胡林翼說:「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趙烈文說他:「貌甚秀美,絕無殺氣!」方玉潤亦驚呼:「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確實,從金田起義一路殺到天京,再到後來獨當一面時,他所立下的戰功自不待言,其勇猛之程度,也是當時所罕見!

天京事變後,陳玉成接連取得三河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巨大勝利,使天國一度出現中興之局面。可以說, 太平天國能夠延長壽命,陳玉成之功勞佔一半,剩下的就是李秀成和其他各位將領了。但是,陳玉成絕非堪當大任之人才,他適合在戰場衝鋒陷陣,攻城拔寨,但不適合做掌局之人,他缺少統帥之能力和氣魄!在此,「縱橫國史」就來給各位談談其中之緣由。

其一、私心太重,不以大局為重。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出現「朝中無人,國中無將」之局面,而清軍又重新組建江南、江北兩大營,再次圍困天京,形勢可謂是異常嚴峻,不容樂觀。此時,陳玉成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即是不會團結隊友,把自己的老上司,鎮守武昌的韋俊逼向清軍陣營。韋俊是北王韋昌輝的弟弟,也是太平天國中攻防兼備之人才,因北王濫殺無辜,陳玉成、楊輔清(楊秀清弟)便將怨氣發泄到韋俊身上,經常無故去挑釁,甚至還將長江封鎖,不讓他渡江去投靠李秀成。無奈之下,韋俊只能投到清軍陣營,並為攻打安慶獻計!1861年,陳玉成與湘軍大戰集賢關時,韋俊出兵攻打樅陽,安慶北大門就此洞開,不久,安慶陷落,陳玉成逃往皖北!

為了搶佔勝利果實,在李秀成即將攻破江南大營時,他「不約而來」,趁機分一杯羹。要知道,天京事變後,天國各路將領已經儼然如同割據勢力,各自有著自己的戰區和地盤。要維持統一局面,各路將領的協調顯得非常重要,而在李秀成沒有發出邀請時,陳玉成居然「主動」前來幫忙,這是不對的。當時李秀成、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幾十萬大軍足以擊敗兵力不到四萬的和春、張國梁,江南大營被攻破是遲早的事,陳玉成說是來幫忙,還不如說是撿便宜。後來,曾國藩兄弟倆圍攻天京,李鴻章為何屢次拒絕「聖旨」而不來「幫忙」,原因就是不想跟他們鬧矛盾。就此而言,陳玉成是有私心的,缺乏大局觀念!

其二、戰略眼光缺乏,陷入絕地。1861年9月,曾國荃吉字營攻破長江中游之戰略要地安慶,守將葉芸來等一萬多名將士全體陣亡。安慶陷落後,皖南一帶幾乎完全落入湘軍之手,江北已無可供太平軍立足之地。此時陳玉成陷入了極大的被動,往何處去發展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久經戰陣的遵王賴文光向其提出進取荊州、襄陽,聯絡捻軍,進而奪取武漢的戰略計劃,但陳玉成拒絕了這條正確的建議,而是北上守衛孤城廬州,將自己陷入絕地。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湘軍主力已經東下,湖北兵力空虛,趁虛而入未嘗不可。若是能夠在湖北立足,抑或是奪回武漢,那麼便可以兩面夾擊湘軍,讓其顧此失彼。廬州則不一樣,在皖南既失的情況下,皖北廬州就是孤城一座,四面受敵,外援全無,必然是守不住。

其三、不能鎮定自若,輕信搖擺分子。陳玉成前往廬州不久,晚清名將多隆阿便率兵攻打,連續將其擊敗,並完成對廬州的合圍。當時,長江以北的皖南地區差不多都落入湘軍手中,且長江航線亦為彭玉麟、楊載福水師所控制,天京是毫無辦法救援廬州的,城破是遲早的事!在這關鍵時刻,陳玉成本想放棄廬州,率兵前往陝西、河南一帶匯合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但所部兵力不多,又害怕半路被截擊,於是聽信搖擺分子奏王苗沛霖的話,終於釀成了大錯。土匪出身的苗沛霖就是位隨風倒的小人,在太平天國與清廷之間舉棋不定,典型的搖擺分子。當時,陳玉成的下屬也勸他不要輕信奏王,不應該去壽州,可惜英王急於擺脫當前困境,聽不進勸告,最終被苗沛霖生擒並送給勝保,受凌遲而死!

總而言之,童子軍出身的英王陳玉成確實是位不可多得的戰將,其作戰之勇猛也是時人所公認。但是,他不是帥才,不是能撐大局之人物,不能承擔起複興太平天國的重任。各位說說,是不是這個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他堪稱明朝之衛青,如若不死,朱棣是否有膽量起兵靖難?
為何說大明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這六次對外戰爭道出了真相!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