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慣壞了,不知領情的人,別餵飽了,不懂回饋的心
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不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總覺得別人應該為自己做點什麼,設身處地的為自己著想。輕易一句:「你那麼有能耐,就應該怎樣。」他們習慣用自己框出的條理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最後佔了便宜還理所當然。
當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贈與他一碗米飯,他會對你感激涕零。如果將這樣的給予成為了習慣,他必然會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哪一天忽然中斷了這樣的幫助,反而會遭來責問與謾罵。
人性的共同點就是貪婪,你的一碗、兩碗、三四碗已經不足以溫暖他的胃,就算傾其所有對於被給予者來說也未必會滿足。
生活中還有這樣一些人,張口讓你幫忙,如果你做的事情恰好是他預期的,他最多感覺理所應當。那麼,不幸你做的事情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目的,他就會瞬間心生怨念,翻臉不認人。
人心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去傷害一個善良的人很容易?
這並非意味著善良是個錯誤的行為,而是很多時候,對一個好人不停的進行索取,幾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沒有適度的仁慈得到的回報不是善意與感恩,而是容易激發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他們心安理得地吸食著給予者的血,成為供養自己的成分。
真正的好心與善意都必須恰到好處,有邊界,有分寸。
歌手叢飛曾資助了無數貧困孩子讀書,有一次在採訪中,叢飛無意中提到一個被資助者的名字李某,李某受到叢飛資助多年,畢業後再也沒有與叢飛聯繫過。當他看到網上採訪叢飛的文章里出現了自己的名字時,感到很生氣,他要求叢飛想辦法將自己的名字刪掉!因為自己已經是一名大學老師,如果讓學生知道自己受過資助,會很沒面子,並希望永遠不再提起這段往事。後來在叢飛病入膏肓的時候,這位大學老師也從未問候過。
那些善良的人,在甘願付出的時候從未想過回報,就像父母,從未要求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要報答自己一樣。哪怕沒有感恩,大家相忘於江湖,也就罷了。
偏偏有李某這類人,不知道感恩為何物,心裡所系全是自己的利益,從來記不住別人的付出。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後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顧全起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的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你管我借十元錢,說明天還給我,第二天,你不提這事了,晚上,我管你要,你就說:唉,這人真小氣,不就十元錢,還好意思要。然後,你跟別人也這麼說我,最後是我花了錢,你佔了便宜,你不講信用騙了我,我反倒成了小人。
我給你一顆糖,你看到我給別人兩顆,你就對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別人也曾給我兩顆,而你,什麼也沒有給過我。
我每天分你一半的蘋果,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有一天我把那半個蘋果給了他人,你瞬間不高興了,那屬於我的半個蘋果憑什麼給別人,只是你忘記了那半個蘋果原本就不是你的,只是你想當然的認為是你的。
不懂感恩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味索取而不知回報。幫他是別人的舉手之勞,他自是不必掛齒;不幫他是別人不近人情,小氣吝嗇。
他們有無數個理由佔用別人的資源,卻承受不了哪怕一次的被拒絕。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粒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的事情了。
別慣壞了,不知領情的人,
別餵飽了,不懂回饋的心。
TAG:二毛兮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