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5省6地「爭炎帝」 學者多角度論證「高平說」

中國5省6地「爭炎帝」 學者多角度論證「高平說」

著中國多地在炎帝文化保護、開發建設方面動作頻繁,爭奪炎帝故里進入白熱化。早年相對默默無聞的山西高平,近年也加入這場「爭奪戰」中。在北京舉行的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期間,來自海峽兩岸的50餘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從考古、歷史遺迹、文化信仰、歷史文獻等方面,佐證了炎帝故里「高平說」。

目前,中國各地大致圍繞4個方面來爭奪炎帝,包括圍繞炎帝活動範圍爭奪故里,圍繞炎帝重農行為爭奪農耕文明發祥地,圍繞炎帝文化遺存爭奪文物遺址保護,圍繞炎帝埋葬之地爭奪炎帝陵所在地。形成湖北隨州、湖南炎陵、陝西寶雞、湖南會同、河南商丘、山西高平等5省6地「爭炎帝」的局面。

5省6地位置地圖

2005年,湖南歷史人類學家陽國勝提出「炎帝故里會同說」。此後,清華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科學家李學勤也認同該說法。綜合各方專家的說法,「炎帝故里在會同」的主要佐證為:會同眾多古地名與炎帝神農氏密切相關、連山八座古廟布局與炎帝首創《連山易》方位吻合、連山地形地貌與史書記載的炎帝神農故里特徵相同、若水與金龍山的記載與黃帝封子入主炎帝故里的歷史相符等。

陝西寶雞說的主要依據來自《國語·晉語》和《水經注·渭水》中的記載,史料表明,炎帝死後,黃帝在寶雞常羊山祭祀炎帝。湖北隨州說的主要依據是鄭玄所注《禮記》:「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或曰烈山氏。」《帝王世紀》:「神農氏,……故曰炎帝,其起本於烈山,又號烈山氏。」晉杜預在其《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中更確切指出,厲山在「湖北隨州四十里」。

「炎帝生在山西,長在山西,最後葬在山西。我們要讓全世界達成一種共識,炎帝就是山西人。」這是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周運中在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發布的一則論斷,他從《山海經·海外北經》、《楚辭·天問》等歷史資料中證明炎帝在山西,從炎帝後裔姓氏的分布圖證明,炎帝後裔都是從山西遷徙到中國各地。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袁廣闊認為,炎帝是一個大的部族,由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它的發展也是流動的,是不斷向外遷的,可能是炎帝或其後裔遷徙的結果。因此,目前中國多個地區都有一些炎帝活動過的傳說,其中高平羊頭山遺址值得高度重視,應該進行深入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表示,研究古史傳說的學者都深知,至今存留在地上與炎帝黃帝傳說相關的遺迹遍佈於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但是,山西高平分布的炎帝古廟、古碑,無論是數量、規格,還是密集程度,在全國首屈一指,實屬罕見。2011年,高平炎帝文化研究會出版《炎帝古廟》,書中共輯錄上黨地區炎帝古廟53座、古碑110通,其間十之八九分布於高平市,這充分表明炎帝歷史傳說在這一地區源遠流長。

從考古發掘方面來看,2015年11月10日在山西高平發現的仰韶時期文化遺址,成為高平炎帝故里的又一重要佐證。當地考古人員在羊頭山上發現石基礎、石圍牆、古舊步道,並在石圍牆周圍發現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片,充分說明當時在羊頭山出現了頻繁的人類活動和以農業為主的生業模式。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高春平認為,通過對一系列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記載比對,高平確實為有關炎帝傳說遺迹最為密集繁富區。

在文物遺存方面,高平保存有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碑。高平現有文物1574處,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炎帝陵便是其中之一。炎帝陵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其內有正殿五間,稱謂「五穀廟」,坐北朝南的大殿供奉著三尊銅像,中間一尊即為炎帝。炎帝陵碑現存於五穀廟內,高95厘米,寬65厘米。石碑中間書「炎帝陵」三個楷書大字,碑刻「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落款為「生員申道統立」,距今已390年之久。

2001年,高平羊頭山發現一塊唐代石碑,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記錄炎帝信息的石碑——文中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內容。同時記載了炎帝在此嘗百草,種五穀始創農耕社會的相關內容。「四月八,神農活,炎黃子孫都記著,祖先種地全靠他。」這首民謠至今仍流傳在高平民間,當地人把四月初八這一天作為炎帝生日來進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清康熙年間曾任高平知縣的柯貞干,在《重修東關炎帝廟碑》記載了當時四月初八祭祀炎帝的盛況。

2015年8月,台灣20餘家神農大帝宗廟代表再次到高平進行祭祀和文化交流。2015年10月,高平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團赴台灣開展了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2016年5月14日,高平還將舉辦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山西省已將該項活動納入「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古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該項活動將對推動兩岸炎帝文化交流、弘揚和傳承炎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孫玉祥:魯迅蔣介石對立中的分寸
黃永年:介紹一個世紀前的童蒙讀物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