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時期是歷史嗎?
我們常說「三皇五帝」,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是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三皇五帝
當然,關於三皇五帝還有其他說法,伏羲、炎帝等等都有,但人們公認的是,三皇五帝時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很多人因為沒有文字記載而否定這個時期。其實僅僅依靠「正史」和文字記載否定這個時期是武斷的。
什麼是正史呢?這是傳統的一種劃分,區別於別史、雜史、小史。
正史:二十四史
雖然在歷史學中,別史、雜史、小史並不一定就不好,但在大眾的心裡,正史的地位還是最高的。
正史,就是經史子集中的「史」,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第一部就是《史記》。
《史記》還有個獨特的地方,就是「二十四史」是各朝代撰寫的史書,是斷代史,但《史記》本身不是斷代史,司馬遷不是要只寫漢朝的歷史,而是從遠古寫起,一直寫到他自己的時期,也就是說對於司馬遷來說,他寫的是整個歷史。在這一點上,跟古希臘希羅多德的《歷史》類似。
希羅多德《歷史》
司馬遷對於時代的劃分也是很有意思的,三皇五帝時期是一個時期,然後是夏商周。這四部分是先秦,秦以後是另一個時期。
五帝之後就是一個個朝代了。在司馬遷那裡,黃帝並不是中國歷史的開始,五帝之前是無法描述的。
這個想法非常先進,今天有一個劃分就是史前時期和歷史時期。
從字面上看,史前時期確實有點難以理解,都歷史之前了,怎麼還有歷史呢?
其實按照英文的歷史(history)和史前(prehistory)的區別來看,主要以有無文字記載來劃分的。
也就是說,有文字記載的就是歷史,沒有文字記載的就是史前。
史前文明
沒有文字記載不代表不存在,考古學啊人類學啊等等,都能證明這段歷史是存在的,只是沒有文字文獻記述罷了。
後來呢,又對這個劃分進行了細化,加上了一個「原史」,就是指既有文獻記載,又有考古學補充的那段時期。
也就是說,原史越往前,文獻記載越少,越更多依賴考古學、人類學、神話傳說等等,原史越往後呢,文獻記載越多。
司馬遷
按照這個觀點劃分,我國先秦歷史,黃帝之前,文獻記載幾乎沒有,都是神話傳說,可以視為史前;五帝之後呢,開始有文獻記載了,就是史前和原史之間;夏商周,文獻記載多了,也有考古支持,就是原史,春秋以後更多的文獻記載,就是歷史時期了。
上古時期
史前、原史時期呢,也被稱為「上古時期」,或者「神話時代」,就是沒有文字記載或者文字記載極少的時期。
這樣看來司馬遷的劃分是非常有道理的。
※「形而上學」究竟是什麼意思?
※縱容婚禮上的這些行為,婚後的日子怎麼過?
TAG:梧桐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