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乏力……心悸患者快來灸灸這幾個穴位吧
—
心悸是心臟系統疾病中常見的病證之一,它既可因心臟本身病變引發,也會由其他臟器病變波及發作,如失眠、健忘、眩暈、水腫、喘證等。
心悸主要表現癥狀有: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心搏快速,或心跳過重,或忽跳忽止,胸悶氣短,心煩,神疲乏力,頭暈喘促,嚴重時不能平卧,甚至出現暈厥。
—
—
中醫認為,心悸的病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二是痰飲瘀血阻滯導致心脈不暢,發為心悸。
心悸的朋友可以試下艾灸,推薦以下穴位,僅供參考,還請重症患者及時就醫診治。
艾灸方案
艾灸取穴:神門、心俞、內關、巨闕
1、神門
定位:該穴位於手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功效;益心安神、通經活絡。
GIF
2、內關
定位:該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
GIF
3、心俞
定位:該穴位於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功效:理氣寧心。
GIF
4、巨闕
定位:該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取穴時通常讓患者採用仰卧的姿勢,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2指寬即為此穴。
功效:理氣寧心、寬胸止痛。
施灸方法:手持艾條對準穴位溫和灸,距離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建 議
如果是脾胃虛弱型患者,主因是氣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脈濡養不足而出現心悸,那麼治療上當從脾胃論治,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日常應多艾灸足三里和三陰交,飲食上也要注意調理,多多補益脾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心有所養則心悸自止。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