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台灣代工企業遭遇「三重苦」,鴻海首當其衝

台灣代工企業遭遇「三重苦」,鴻海首當其衝

承擔全球電子設備生產的台灣大型代工(EMS)企業正面臨考驗。由於零部件和人工成本高漲,代工業已經陷入沒有利潤的局面,美國蘋果的iPhone生產又出現混亂,今後還有可能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可謂是「三重苦難」擺在面前。台灣企業將美國大型IT企業與中國大陸生產聯繫起來,主導了世界的水平分工,能否在中美夾縫中找到新的生路將成為考驗。


三重苦

「在交易數量增長的同時,要求降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位向大型代工企業供應蘋果產品相關零部件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這樣倒苦水。

台灣4家大型代工企業2017年財年均實現了增收,但利潤並不樂觀。最大的鴻海精密工業預計最終利潤下降,這是自雷曼危機以來時隔9年再次出現減益局面。由於全球經濟景氣看好,出現了積極更新個人電腦和增強伺服器的動向,但這些未能彌補成本的增加。

各企業將大部分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大陸,人工成本高漲的影響日益顯著。加上IT需求擴大導致零部件價格上漲,能否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顧客取決於合同內容,但代工企業為確保訂單,往往都是自己來消化不利條件。仁寶電腦工業總經理陳瑞聰就曾感嘆,印刷電路板等無法進行價格轉嫁。

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源是蘋果最新型手機「iPhone X」的生產混亂。新搭載的人臉識別功能相關零部件供應滯後。承擔最終組裝工作的鴻海等已經在中國工廠做好了生產準備,結果卻只能空等,導致生產成本升高。

蘋果公司通過壓縮產品開發時間,迅速將最尖端產品投放到市場上。鴻海構築了可以實現這一要求的供應網,從而確保了高速增長。面向蘋果公司的業務在營業額中所佔比例已經超過5成,但這一風險在2017年終於表面化。同樣問題也發生在一起分擔iPhone訂單的和碩聯合科技身上。

iPhone的年產量超過2億部,代工企業從中受益頗豐。但台灣大型電子零部件廠商透露,價格、交期貨、質量管理等條件也是「世界第一嚴格」。為避免銷售機會溜走,可以要求供應商加緊生產,但一旦銷售低迷,就單方面減少生產數量,供應商預備好的生產設備和人手等成本就只能自己承擔。

因此也有人將伴隨巨大風險的iPhone業務比喻為「毒蘋果」。

蘋果與鴻海的關係成為在中美之間快速增長的台灣代工企業的象徵。美國特朗普政府正以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為由考慮對信息通信設備進行關稅制裁。在關注中美談判進展的同時,各企業也擔憂這一模式的根基是否受到動搖。

關於對供應鏈的影響,智囊機構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孫明德主任認為,顧客的期望是關鍵。自提出「美國第一」口號的特朗普上台以來,蘋果和鴻海一直在探討前往美國生產。不過鴻海在美國的投資目前僅限於更易自動化生產的液晶面板。

在美國生產iPhone的話,成本將是原來的1.5~2倍。如果陷入必須對產品提價的境地,孫明德表示,對蘋果競爭力的影響會讓美國客戶做出艱難的判斷。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提出了通過人工智慧(AI)來提升產業水平的《中國製造2025》,期待台灣代工企業承擔推動者的角色。鴻海的核心子公司申請在上海上市時,中國大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審核,挽留的態度非常明顯。各台灣代工企業在中美夾縫中掙扎的局面在不斷加劇,目前似乎尚未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鴻海加強收購攻勢

鴻海旗下的工業用計算機企業樺漢科技3月30日宣布,收購從事工廠自動化設備的帆宣系統科技。預計收購總額約為53億新台幣。3月27日,鴻海的另一家子公司宣布了金額達8.66億美元的收購,鴻海的收購攻勢日趨明顯。

樺漢科技將通過TOB(公開要約收購),斥資53億新台幣收購帆宣系統科技的51.12%股權。TOB的下限設在40%,樺漢至少要投入41億新台幣。收購目的包括應對中國大陸政府推進的製造業產業升級,據分析該公司希望在鴻海的大陸工廠等地展開合作。

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的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3月27日宣布,斥資8.66億美元收購外圍設備企業美國貝爾金(Belkin)。貝爾金涉足面向蘋果產品的鍵盤等多種設備,將擴大商品開發能力。

鴻海2016年收購夏普,急於通過併購轉變業務模式,但最近由於在中美新建大型工廠等投資,產生資金不足風險。不過,核心子公司有望近期在上海上市,如果旗下公司的融資能力提高,收購的活動有可能更加活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800家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及代理商
電阻訂單爆滿,產能不足,2018年依然供不應求

TAG:國際電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