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這本「國字型大小」雜誌這樣介紹莆田油畫產業轉型
由莆田市委宣傳部、湄洲日報社
與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合辦的
國家級大型美術雜誌《油畫》
又與大家見面啦!
GIF
昨天小編介紹了
莆田《從訂單製造者到商業社會的美學家》的內容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內容是
複製之造 何陋之有
——從卓朝暉的油畫轉型談起
文范雨萌
土生土長的莆田人卓朝暉,從學校畢業後隨著當時的商業大潮一頭扎進了商品油畫的市場中,成為油畫產業大軍中的一員。在經歷了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市場繁榮和 21 世紀初的產業轉移後,曾經「出走」向外學習的卓朝暉又回到了莆田,成為一名「莆歸」。每天早上在喝完一壺香茶之後開始一天的工作,他的畫室進門處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塊「南山藝術家聯盟」的招牌,讓人不禁多打量幾眼。
「藝術家聯盟」這個名字在以油畫臨摹複製和批量生產著稱的莆田,顯得有些特別,這裡鮮有人稱自己是「藝術家」,以「畫工」身份自居的莆田油畫師們有著別樣的謙虛和謹慎。「聯盟里的成員也多是『莆歸』, 我們從全國各地趕回來,就是想找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想往更高更大的市場空間走走,從畫工到畫家,我們希望能探索出一個模式來。」卓朝暉說道。
莆田的油畫產業發展歷程和深圳、廈門一樣,得益於沿海的地緣優勢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裡趕上了 20世紀 80 年代商品油畫從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向內陸沿海城市轉移的產業浪潮,隨即發展成為全國三大油畫產業基地之一。20 世紀 90 年代,卓朝暉靠著複製臨摹掙到了第一桶金,2001 年他又去了深圳,「當時的深圳有著最發達的商品油畫產業模式,氛圍也好, 全國各地都跑去學經驗,我也想去感受一下,學習一些先進的東西。」出走時懷揣的心愿,待到 2012 年再次歸來時,卻徹頭徹尾地變了樣。
2005 年左右,以深圳大芬村為代表的中國油畫產業在中外媒體好奇的目光中揭開了神秘面紗。記者、攝影師、紀錄片導演紛至沓來,想要「揭秘」畫工的生存以及變化。那個在媒體報道中批量複製西方名畫的村落, 常年與「山寨」「複製」「模仿」為伴,生長於村莊的農民拿起畫筆日復一日地拿著低廉的報酬,機械地從事著繪畫活動。他們位於全球商品油畫鏈條中的最底端,並被烙上「缺乏原創性的模仿者」的印記。
對話一 卓朝暉 120cm×80cm 2017 年
此時的卓朝暉也感受到了一些異樣,一邊是愈發公開透明的價格體系,一邊是趨近飽和的商品油畫市場, 在複製模式佔主導的行業生態中,他有些茫然。自己作為技術成熟的畫工並非媒體口中「機械、廉價的勞動力」, 對某一特定主題也沒有特別的情結,「中國凡·高」趙小勇的創作之路並不適合自己。「難道我就這樣一直跟在別人後,一直畫別人的東西嗎?」卓朝暉時不時地反問自己,「一直以來都在複製和臨摹作品,現在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當橫陳時,味如嚼蠟
記者何光銳數年來一直跟蹤報道莆田的油畫產業。在他看來,中國的油畫產業在經歷了三十多年歲月的磨礪淘洗後,在龐大的畫工畫師隊伍中湧現出了一批具備原創能力、一張畫作能以萬元計價的民間職業畫家群體。他們是這一產業的「 附加產品」, 卓朝暉便是其中的代表。畫師們在以臨摹複製為主的工業生產中獲得了「複製之能」和「製作之技」,進而擁有了「創作之資」,這一現象在中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上都是罕見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系學者黃韻然在2014 年出版的學術著作《凡·高訂單:中國和現成品》(Van Gogh on Demand:China and the Readymade) 中把大芬村生產的商品油畫歸類為一種「手工藝和現代主義的混合」。在她的調查中,畫商在評判畫工作品時, 衡量的標準並不是複製品多麼忠於原作,而是看繪畫者對筆觸的感覺,看他們是否能夠更加自由地運用色彩,或是對視覺效果更加敏感, 是否能夠繪製出更富有裝飾性的表面。由此可見,畫師們的每一次臨摹或是複製都有著全然自我的表達,在完成訂單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繪畫技巧,甚至打破了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機械複製對藝術「靈韻」的消解。
對話二 卓朝暉 120cm×80cm 2017 年
沿著這一線索,複製之作對於「卓朝暉們」來說味同嚼蠟,複製之造成為不斷重複自我和壓制技藝的負擔, 複製之「陋」的第一重表現也隨之浮出水面。「當我什麼都能畫的時候,卻覺得畫畫沒有意思了。」卓朝暉一度在繪畫上失去了方向,「想畫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但又不知道該畫些什麼。」長期的臨摹與複製如同閉門造車,雖然在其中掌握了武功絕學,但因缺乏創作時的思考與感受,缺乏對畫面承載的歷史變遷的理解, 流於表面的精益求精難免會消磨掉職業畫師們的耐心和意志,也在他們依靠技術升級的過程中壘砌了一堵無形的圍牆。
與此同時,重複性的技術實驗已經不能滿足卓朝暉的內心要求,無論是面向市場還是自己,他都想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一次偶然的機會,卓朝暉拿著按照自己想法創作的作品投稿參加朋友推薦的展覽,沒想到意外中選,這讓他發現創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重燃了對繪畫的信心。對複製之陋的察覺和驚醒,讓他開啟了充滿未知和挑戰的創作之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若只是炫技,中國製造的商品油畫可能與博物館裡的館藏寶貝不相上下,但複製之作的第二重「陋」也隨之顯現。
2015 年, 位於英國倫敦的達利奇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 花了 120 英鎊通過網購的方式在中國訂製了一幅油畫複製品,這幅作品在名為「中國製造:道格·菲什伯恩計劃」的展覽中將暫時替換下館藏的真跡,和美術館收藏的其他古代大師的傑作懸掛在一起。博物館邀請觀眾和藝術專家從展品中找到這幅「贗品」, 在展覽結束的時候才公布最終的答案,並將真跡和仿作同時陳列。
秋風吹拂過海面 卓朝暉 50cm×120cm 2017 年
在兩個多月的「偵破」過程中,觀眾和專家對這件中國製造的油畫充滿好奇,它的到來讓展廳充滿了懸疑, 也讓所有作品都可疑了起來。展覽結束時,三千多名觀眾中只有 10% 的人猜對了答案,當 18 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大師讓·雷諾雷·費拉戈納爾的作品《年輕的女人》和來自名為 Meishing 行畫公司的作品同時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原作讓人激動不已,模仿者的技藝也讓人驚嘆。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策展人的本意是在探討原作與贗品之間的關係,讓人們思索當代人應該如何依靠自己的判斷去觀看和欣賞藝術,而不是盲信藝術館的權威或是市場專家的意見隨意斷定藝術品的價值。但「中國油畫」的出現,卻將大家的關注引向了「中國製造等同便宜貨」的西方商品邏輯。藝術家菲什伯恩坦言,在一般西方人的觀念中,「中國製造」意味著價格便宜,但質量未必能夠得到保障。
在西方的藝術語境中,人們對「複製」向來是十分寬容的。安迪·沃霍爾曾說他想成為一台機器,複製和拼貼是他最常用的創作方式。波普藝術的先驅、英國藝術家漢密爾頓也宣稱,他心目中的藝術特質是通俗、短暫、風趣、性感、迷人且廉價,能夠大批量生產。為何「複製品」到了中國油畫產業里,就成了帶有原罪的「贗品」。
究其原因,卓朝暉無意中的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在談起為何又回到莆田時,他說除了故土之情,更多是因為回到莆田後才「有話可說」,面對熟稔於心的風土人情和家鄉獨有的傳統文化,覺得內心有了滿滿想要表達的東西。
長期以來,中國油畫產業基地里的商品畫都在複製著「他者的世界」,既沒有波普藝術中利用複製手段在消費社會裡反諷精英美學的觀念性,也缺乏與本土聯繫緊密的文化紐帶。在舶來品的世界裡,中國製造的複製油畫只有技巧之皮,而無歷史之實,也缺乏建立在自身文化之上的審美體系和評判標準。對於廣大生長於鄉村語境的職業畫工來說,複製之造割裂了他們與所生活的土地之間的聯繫,也讓中國製造的油畫在世界藝術商品化的進程中成為孤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複製和臨摹究其根本不過是一種創作的手段和伎倆,它所鏈接和承載的文化和精神,才是最為本質的探索。
2012 年開始,回到莆田的卓朝暉在經歷了複製之作對自己創造力的無形束縛之後,在警覺複製之造對創作的割裂後,他召集了身邊有志突破複製模式的好友,一起探索原創繪畫的轉型之路。「我們都想畫一些民間題材,尤其想要試著表達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這樣既能感受到本地文化的起源和流傳,也能得到更多關於自己故土的知識,有了感受,表達起來更容易也更貼切。」「大家從大城市又回到這裡, 也多是由於這個原因。」
鄉戲一 卓朝暉 120cm×160cm 2013年
鄉戲二 卓朝暉 120cm×160cm 2013 年
現如今,在卓朝暉的工作室中,牆壁上懸掛的是「南山藝術聯盟」成員到鄉間一次次採風後的收穫,他們開始走出畫室,拋棄呆板的「 命題作文」, 轉向生活中尋找靈感,重新鏈接文化與生活,鏈接藝術表達與生命渴望。
在分析油畫產業轉型發展的文章中,人們傾向於將職業畫師們從複製到原創的轉型之路歸為市場新需求所致,尤其是複製型油畫不能滿足國內消費人群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定製化需求。而從畫師的自身經歷中出發, 我們不難發現,原創之欲與其說是為了應對市場的新需要,不如說是受夠了「複製之苦」的畫師們自發自覺的一次出離。當複製之造成為個人和行業的絆腳石時, 當複製之作無法承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時,在工業化生產中掌握了紮實技能的畫師們自然而然地拿起手中的畫筆,描繪屬於自己眼前的世界。
2017 年 12 月 8 日,歷時 7 年製作完成的《至愛凡· 高:星空之謎》在中國大陸上映。這部獨一無二的影片由來自全球 15 個國家、從 5000 名申請者中篩選出的 125 名畫家模仿凡·高的筆法和風格繪製而成,是世界上首部全手繪的油畫電影,試圖通過 65000 幅手工油畫還原一個最為真實的凡·高。不少媒體將「手工繪製」和「原汁原味」作為宣傳語,彰顯影片的創造力和獨創性。英國《獨立報》在報道中特別指出,為了追求最大程度地還原凡·高的筆觸,畫家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凡·高博物館裡學習顏料的使用方法,模仿凡·高的技法處理畫面的肌理。
冬 至 卓朝暉 60cm×80cm 2017 年
山居秋暝 卓朝暉 70cm×90cm 2016 年
海風吹過 卓朝暉 130cm×130cm 2015 年
在媒體好評一邊倒的情況之外,是一些學者客觀獨立的思考。中國人民大學美學博士、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博士鄧月影指出,把凡·高的油畫簡化成筆觸、配色等特點運用到動畫影片中,是一種藝術的實用化操作。這種操作雖然可以提升大眾審美和藝術品位,但對於原作而言不過是某種程度的斷章取義,對於電影而言更是一種在視覺語言上淺嘗輒止的「濾鏡化」表達。當「複製之陋」再一次隱隱而現,我們早已有所準備。
不過也要感謝「複製之陋」的存在,正是由於商品油畫中的手工性和可複製性出現了問題,才讓油畫中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得以彰顯,職業畫師們在獨特性和可複製性要求之間的搖擺也得以逐漸找到重心,從而使油畫產業中藝術與商業的平衡不再是一句「產業升級轉型」的空話,而是成為整個行業和畫師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TAG:莆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