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十而立!
本文內容來自C114,作者蔣均牧,
感謝作者的付出和成果。
3月30日,華為發布了2017年年報,毫無懸念地再度交出一份好成績。根據年報,其全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人民幣6036億元(C114註:按2017年期末匯率折算約合925.5億美元),較2016年的5216億元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7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8.1%。
三十年間,不少ICT廠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或「被風吹雨打去」、或「泯然眾人矣」。
而華為則從2萬資本起步到年收入突破6000億、從小型民企到躋身世界五百強、從跟隨者到突入本行業的「無人區」,不僅以其獨有的穩健而快速的步伐屢屢創出業績新高,更是屹立潮頭開始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面向未來,更多的新技術新應用、更激蕩的產業變革、更全球化更複雜的生態鏈……
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速變化的時代,各種機會與挑戰以更快的速度撲面而來。進入發展新階段的華為,將何以為?
「作為智能社會的基石,ICT正由垂直行業變成平台型水平產業。華為定位於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使能者,不僅要把握技術創新與商業變革的趨勢,更要關注客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挑戰,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實現商業成功,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年報發布會上說道。
厚積薄發:強勁增勢依舊
無論從業績指標還是從市場表現角度來看,體量龐大的華為依然保持了強勁的上升勢頭,其旗下三大BG和新成立的雲BU在2017年亦表現搶眼。
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從「投資驅動」走向「價值驅動」,華為以創新解決方案助力運營商立足現實、挖掘潛能,抓住視頻、IoT、雲通信等機遇,實現銷售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
在企業業務領域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強化雲計算、大數據、企業園區、數據中心、物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推動在各行業廣泛應用,基於「平台+生態」戰略成為培育數字化轉型的「黑土地」,實現銷售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5.1%。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打造「世界級智能終端品牌」,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穩居全球前三,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
在雲業務領域構建開放可信的雲平台,新成立雲BU,上線14大類99個雲服務及50多個解決方案,發布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業智能,發展雲服務夥伴超過2000家。
「2017年的凈利潤率增長了0.8(7.1%-7.9%),首先這受益於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快速增長帶來的規模效益,同時我們通過持續管理變革提升效率,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1.1%。」華為副董事長、集團CFO孟晚舟點評道。
從地域上看,華為中國市場受益於運營商4G網路建設、智能手機持續增長以及企業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增強,實現銷售收入3051億元,同比增長29%;
歐洲中東非洲地區(EMEA)受益於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加速和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提升,實現銷售收入1638.5億元,同比增長4.7%;
亞太地區受益於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加速和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銷售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10.3%;
美洲區域受拉丁美洲運營商業務市場投資周期波動影響,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393億元,同比下降10.9%。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研發創新上依然保持壓強式投入並有所加強,繼2016年研發費用首次超過100億美元(人民幣764億元)之後,其2017年研發費用更是增至897億元(138億美元),同比增長17.4%——體現了其一貫的厚積薄發風格。
「身處這個時代、身處這個行業,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華為過去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人民幣(604億美元),未來十年里會保持這樣的投資強度,並且進一步加強開放合作,同時吸引各類頂尖人才,來強化我們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面對未來。」胡厚崑表示。
根據年報,華為聚焦全聯接網路、智能計算、創新終端三大領域,在產品、技術、基礎研究、工程能力、標準和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投入。
在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佔比公司總人數45%;同時,它加入了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擔任300多個重要職位。
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758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新起點上:未來將何以為
「三十而立」,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於華為這樣的領先企業,更要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正如胡厚崑所言,「我們有能力、有機會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為客戶、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進入到一個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特徵的智能時代。而ICT正在從一個垂直行業演變成全社會的平台性產業,驅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在華為看來,新時代背景下的ICT產業朝氣蓬勃,仍然具備數萬億美元的產值空間。
2017年,華為提出了新的願景與使命,立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作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中間的橋樑,
通過數字技術的突破,帶給客戶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把數字世界帶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
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讓各個夥伴的內容、應用、雲在上面生長,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戶;
把數字世界帶入客戶,通過技術創新使能和滿足需求與體驗,同時也牽引和催生新的需求與體驗,和客戶一起不斷探索和創新的上升螺旋中,走向未來的智能世界。
基於這樣的願景與使命,華為的戰略是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讓聯接無處不在、用寬頻創造更好的體驗和應用、打造開放可信的雲平台、構建極致體驗的入口,使能社會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讓聯接無處不在
一直以來,華為倡議的建設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聯接已經成為人類的基本權利、企業的基本生產資料和國家經濟的基礎驅動力。但是聯接的普及率和寬頻的體驗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投資回報率是制約市場發展的根因。
華為持續致力於幫助運營商的網路承載更多人、家庭和行業的連接,為用戶提供「零」時延的超寬頻體驗,令通信網路成為整個社會共享的通用聯接手段。
用寬頻創造更好的體驗和應用:視頻正在成為信息的基本載體,涵蓋生活、工作、管理、決策、安全等各個方面,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視頻來開展業務,而不是繼續靠過去的語音和數據。
視頻已經成為管道中信息流的絕大部分,發展好視頻,就能促進寬頻業務的發展。華為通過構建最佳視頻體驗的網路和ICT基礎設施,推動視頻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業務,引領視頻驅動的行業數字化。
打造開放可信的雲平台:面向未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進程的深入,雲服務成為基本的商業模式;面向客戶提供雲服務,並幫助客戶和夥伴以雲服務的方式實現商業成功,是華為的必然選擇。
華為在2017年正式成立了雲BU,堅決投入,構建雲服務核心能力和生態,並恪守自己的業務邊界。主動推進ICT基礎設施全面雲化演進,以開放的混合雲架構引領行業雲化,以開放可信的公有雲服務成為企業「上雲」的首選夥伴。
構建極致體驗的入口:個人終端創新正在進入新一輪的爆發期,工藝、技術不斷推陳出新,AI的引入更帶來了交互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革命變革。
華為正圍繞人、車、家、辦公跨場景拉通,以手機為中心向全場景延伸,帶來高品質的場景化體驗;通過晶元、終端和雲數據中心的協同優勢構築雲服務生態,成為未來數字服務的主平台和提供者;以AI推動智能手機演變為智慧手機,使之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
數字化華為:自己造的狗糧自己先吃
「自己造的狗糧自己先吃,自己生產的降落傘自己先跳。」秉持這樣的理念,在為各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同時,華為也致力於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通過積極探索和踐行數字化之道,幫助客戶取得成功。
「我們在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時提出了ROADS體驗的目標,即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個性化自助(DIY)和社區化交流和分享(Social),華為內部同樣以此為牽引。」胡厚崑介紹說。
他表示,數字化華為的建設,以改善用戶體驗、提升業務運營效率兩個關注點為主要脈絡展開,從而避免陷入「就技術而談技術」的陷阱:「關注個人體驗,是因為所有的數字化方案最終都通過人來操作,個人體驗改善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投資價值;關注企業業務效率提升,有助於更好地回答企業數字化投入能夠帶來怎樣的產出和回報。」
根據華為在其2017年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提出的計劃,要在3-5年打造成一個數字化華為,樹立行業標杆。如今,這家公司已在研發、銷售、供應、交付等9大業務領域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多階段性的成果。
以研發上雲和全球協同辦公為例,依託「研發雲」,華為通過代碼上雲、作業上雲,重構研發模式,實現了全球8萬多研發人員的協同研發,過去「煙囪式」實驗室環境導致準備周期可能要1個月甚至更長,現在準備時間降低到以天為單位。
同樣的例子還來自交付領域,華為每年交付百萬站點,每個站點上百個檢查項,如果全部使用人工審核成本居高不下、質量亦無法得到保障。為此,華為開發了一站式服務交付平台,集成化管理,實現一線交付作業在線、實時、可視、高效。
對站點交付的質量檢查按場景實現機器自動審核,機器實時檢查時間小於1分鐘。在某個運營商項目中,通過該平台,實現交付進度提高30%,單站成本下降13%。
與世界握手:共建智能世界
數字世界、智能世界的構建與落地需要整個生態的共同努力,三大生態與產業發展核心理念亦已成為華為不懈踐行的主題。
首先做大產業、做大市場比做大自己的份額更重要,華為利用有競爭力的核心業務,以用戶積累為基礎,做大產業,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利益共同體;
其次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在具體的商業環境中,華為扮演「土壤和能量」的角色,堅持管道戰略,不與合作夥伴爭利;
第三利益分享,華為堅持向客戶、合作夥伴分享利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面向未來的生態圈建設,華為還將進行更為廣闊的利益分享。
以此為基礎,華為堅持「打開邊界,與世界握手」,與合作夥伴一起建立「互生、共生、再生」的產業環境和共贏繁榮的商業生態體系,加速數字世界、智能世界發展,讓所有人受益更多。
一方面,在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等各類產業組織中積極貢獻,加速產業發展,做大產業空間;
另一方面,圍繞客戶商業場景,構建、參與開放使能平台和商業聯盟,聯合生態夥伴開放式創新,快速提供適配需求的客戶化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構築數字化轉型領先優勢,加速商業成功;
與此同時,與全球多個國家的政府合作,攜手產業合作夥伴共同為各國ICT以及產業數字化轉型獻計獻策,助力5G、IoT、雲等新技術促進各國經濟發展。
例如在標準組織層面,過去一年中華為在3GPP與主流玩家共同推進第一個5G NR可商用版本標準發布,促進5G產業無障礙;在IETF提出多個徵求意見稿(RFC),促進IP產業升級;在IEEE貢獻Wi-Fi和以太基礎技術提案,並為PLC-IoT生態建設奠定基礎;在ETSI、ITU等推動產業匯聚,避免產業分化;加大在大數據、安全、消費者等領域的關注和投入。全年提交標準提案超過5000篇,累計提交超過5.4萬篇。
技術創新領域,華為堅持開放式技術創新,促進產學研合作共贏,兼顧ICT人才培養。自2010年在歐洲啟動以來,截至2017年底,華為創新研究計劃(HIRP)已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所研究機構及900多家企業開展創新合作,基本覆蓋全球Top 100高校、100多位IEEE、ACMFellow及國家院士、5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近400個頂尖團隊以及2個諾貝爾獎得主團隊等大量優質資源。
作為華為企業社會責任旗艦項目的「未來種子」計劃也已在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實施。
開發者生態建設上,華為在全球部署了16個OpenLab,成為華為與客戶、夥伴聯合創新、開發、驗證及體驗中心。以消費者云為核心的華為終端開發者聯盟,全球註冊開發者已達35萬人。2017年發布華為雲開發者計劃,加速優秀開發者基於華為雲的創新和商業變現,截至2017年底,全球註冊開發者11.5萬人,增長360%,全年新增解決方案和應用超過3200個。
「大潮奔涌逐浪高,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新時代已經到來。相信多年後,我們仍會因歷經這樣的奔騰年代激動不已!歷經三十年厚積薄發,此刻的華為正站在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起點;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面向未來三十年,我們有信心走得更好、更遠。」胡厚崑在年報中這樣寫道。
※益萊儲與您相約EDICON 2018
※電阻價格再曝漲!旺詮漲25%,天二科技漲15% 30%
TAG:芯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