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通寶月月漲價
「周元通寶」始鑄於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是五代時期鑄行最多、質量最好的銅錢。當時銅材緊缺,周世宗便下令毀佛鑄錢,但遭到佛教徒和滿朝大臣的反對。可周世宗柴榮才智過人,搬出了「捨身飼虎」的典故,他說:「佛祖說以身世為輕,以利和為急,使其真身尚在,敬利於世,猶欲割截,豈有所惜哉!」意思是說,佛是造福眾生的,假如他活者,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毀去,又為何捨不得銅像呢?此番言論,說得反對者啞口無言,只好服從。
周世宗的想法遭到佛教徒和滿朝大臣的反對。不過周世宗才智過人,搬出了「捨身飼虎」的典故,他說:「佛是造福眾生的,假如他活者,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毀去,又為何捨不得銅像呢?「此番言論,說得反對者啞口無言,只好服從。
周元通寶是五代十國貨幣,始鑄於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顯德二年(955)始鑄。仿唐「開元通寶」錢制鑄錢,名「周元通寶」。銅質小平,隸書對讀。「元」字第二筆左挑,背有月紋、星紋或星月紋。星紋或左、右或上、下,月紋不常其處,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穿之一角。每錢背月似為八卦方位之一。因此說月紋與陰陽五行、新生、日初上有密切關係。毀佛寺3336所,取銅像鑄錢。種類很多,形制精美,有星月或龍鳳等背紋。
後周世宗毀佛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僧尼功令漸弛,以致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到國家賦稅、兵役,再者,各地崇佛,大量銅材用於製造佛像,致使銅材、銅錢出現短缺,這也是促使禁佛的一個重要原因。後周世宗這次廢毀寺院3000餘所(一說30000餘所),世稱「一宗法難」。這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所稱的「三武一宗事件」(「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後周世宗),又稱「滅佛事件」,後周世宗的滅佛和前三次有所不同之處,是帶有整頓的性質。這四次滅佛事件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統治者親自發動的破壞佛教和整頓佛教的活動,然佛教每次經歷「法難」後都能在中華大地上頑強復甦,可見佛教文化已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紮下深深的根,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元通寶」在中國貨幣史和宗教發展史上都產生過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年輕的周世宗也是位明君。他一心想統一中國,結束分裂局面,讓天下大治。當時大周國庫空虛,銅材緊缺,為籌措資金髮動對南唐和契丹的戰爭,也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決定下令毀佛,將佛像中的銅收集起來,仿照唐代「開元通寶」開鑄「周元通寶」錢。周世宗的想法遭到佛教徒和滿朝大臣的反對。不過周世宗柴榮才智過人,搬出了「捨身飼虎」的典故,他說:「佛是造福眾生的,假如他活者,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毀去,又為何捨不得銅像呢?「此番言論,說得反對者啞口無言,只好服從。
有關材料顯現,唐朝消亡後,我國進入了藩鎮割據的五代期間,由於政治上的紊亂造成了經濟上的生靈塗炭。五代周世宗是一位開通君主,面臨財務窘境,周世宗命令毀佛鑄錢,遭到文武大臣和佛教徒的反對。周世宗便搬出「捐軀飼虎」的典故:「吾聞佛祖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有所惜哉!」意思是說佛是普渡眾生造福人類的,既然能捨得真身救人,現在要一個銅像造錢,以救國急,他怎會捨不得呢?佛一定是毫不勉強的。此番言辭有理有據,聽者無不附和。所以,世宗遂廢全國梵宇三千三百三十六座,毀其銅像鑄就周元通寶。
TAG:古老文化藝術品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