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振奮!中國殲20為何一夜之間造出數十架,俄羅斯:已經無法追趕了

振奮!中國殲20為何一夜之間造出數十架,俄羅斯:已經無法追趕了

圖為殲-20編隊

此前,在朱日和閱兵場上接受檢閱的3架殲-20的首次亮相就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也引發了軍迷們對殲-20產量的關注,而根據對先前消息的總結,中國目前至少已擁有20架殲-20,而同為五代機大國的俄羅斯則對中國一夜之間多出的20架殲-20表示十分詫異,而俄軍事專家也表示已經無法追趕,蘇57的產量這下要望塵莫及。而更振奮的消息是,按照成飛現在擁有的三條生產線來估算,殲-20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達到年產60架的規模。

殲-20的這一產量的確要讓蘇-57望塵莫及,然而望塵莫及的俄羅斯蘇-57也一直在被俄方吹捧,俄羅斯空軍司令邦達列夫甚至宣稱蘇-57具備改造為第六代戰機的潛力,那麼中國盟國的蘇-57被盛傳的戰鬥力低下這一言論究竟如何?蘇-57到底是怎麼樣設計過來的呢?真的說明俄羅斯人都不行?蘇57到底是一架包含了設計師怎樣思路的飛機?

圖為蘇-57戰鬥機

首先,俄羅斯的設計員們為蘇-57獲得了大量的專利。從部分的公開專利來看,蘇-57的前身T-50是以F-22為藍本進行改進的。例如發動機間太窄,矢量控制無法有效作用於滾轉、發動機之間沒有地方放置東西等。而且大家談到的進氣道問題,蘇霍伊的設計師也有不同的看法:S進氣道佔地太大了,不適合複雜飛行下的各種混亂氣流,可能導致發動機推力減小與矢量失效,這也迫使F-22使用了更大的垂尾保持穩定。

當然太寬的雙發飛機發生單發停車時,很容易進入平面螺旋。但是這也有好處,比如分別控制兩個發動機的推力形成差動的平螺旋機動,這也是只有寬雙發飛機才能做到的。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於升力體的運用,兩個發動機直接將氣流鎖在了中間,它的升阻比以及失速攻角相當高。有的說法是大攻角時會提供給整機40%的升力,也是蘇-27上大攻角機動的秘密所在。

圖為蘇-57戰鬥機

而且發動機之間的彈倉離重心更近,投放後對影響更小,前彈倉也比較深,甚至可以掛載大炸彈。當然這麼寬的間距也不是沒有缺點,這讓飛機的滾轉時的慣量相對較大,也導致更大的波阻。只不過進氣道呢?當然不能讓它這樣露著。目前可以預見的是蘇-57可能會採用雷達屏障,雖然X-32也是使用的這種結構,但是隱身性能終究難與F-35這樣的S進氣道屏蔽效果匹敵,而且雷達屏障還會損失機動性能。

蘇-57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它的可動邊條,這也是在眼鏡蛇機動下控制的關鍵。傳統的邊條翼只能在一定速度範圍內有著最佳效果,而蘇-57的可動邊條有著更打的範圍,在進行眼鏡蛇機動時也能在發動機的矢量失效時協助控制飛機,使得眼鏡蛇機動從蘇-27極限般的運動變為了有實際意義的戰術機動。總的來說,俄國人不笨,只是因為他們對於問題有著自己的處理方法而已。可惜按上述的事實進行對比的話,隱身性能不足的蘇-57根本敵不過良好隱身的殲-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龍防務觀察 的精彩文章:

惶恐不安!中巴究竟做了什麼,讓美國不爽,巴外長一席話大有學問
印度大呼上當?中國這一武器即將出口這國,軍迷:又一巴鐵誕生了

TAG:紫龍防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