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百年後 與古人隔時空對話天地星辰

千百年後 與古人隔時空對話天地星辰

《文化聊吧》本期嘉賓:

古觀象台常務副台長肖軍

嘉賓與主持人董彬、實習記者一然於直播間

古觀象台始建於明代1442年

原名「觀星台」,清代改名觀象台。

台上陳設有8架清代天文儀象。古觀象台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現存古天文台中連續觀測時間最長的。其建築完整、儀器配套齊全,位於北京城東南角的城牆上,在國際上久負盛名。

8

儀器

現在陳放在北京古觀象台上的八架青銅天文儀器,製造於清代的康乾盛世。

這八架觀天古儀從時間上分,共分三次鑄造完成:第一次是從1669年至1673年共製造了6架大型青銅天文儀器: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天體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又增鑄了地平經緯儀;乾隆十九年(1754年)最後完成了璣衡撫辰儀的製造。

至今這些古儀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仍然雄渾依舊地聳立在北京古觀象台上。

這八架天文古儀分別由三位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紀理安、戴進賢設計監製完成,首次採用歐洲天文學的360度制。

天體儀

此儀用一個直徑為六尺的銅球代表天球,球面上布列著大小不等的鍍金銅星1888顆,並按照中國傳統的星官劃分。

球面上刻有赤道圈,與中軸垂直。銅球外邊南北直立的是子午圈,其上最高點的銅製火球指向天頂。球面外與地平平行的是地平圈,四根立柱托著地平圈立於底座上。

該儀主要用於黃道、赤道和地平三個坐標系統的相互換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視位置等。

? ? ?

赤道經緯儀

最外是子午圈,中有一銅軸貫通南北兩極。距兩極九十度的位置,橫貫著赤道圈,與子午圈相交,從南極處伸出兩個象限弧用來支撐赤道圈。赤道圈內是一個可繞極軸轉動的赤經圈。兩極之間的通軸中央安有橫表。儀器下邊有一半圓形雲座,用來支撐子午圈,它的中央有一洞孔,用來裝垂球。

該儀主要用來真太陽時和天體的赤經、赤緯。

黃道經緯儀

外圈正立的是子午圈,裡面為極致圈,連接在南北極上。距黃極90度,橫置著黃道圈,和極致圈相直交,兩圈的交點,靠近北極者為夏至點,靠近南極者為冬至點。

最裡面是黃道經圈,用銅軸貫於黃道南北極。支撐子午圈的是一個半圓形雲座,座下用兩條相背升龍支撐,下接斜十字交梁。

此儀主要用於測量天體的黃道經度和緯度以及測定二十四節氣。

? ? ?

紀限儀

主要部件是一個60度的圓弧和一個干,干末端有手柄,柄端有一個小環,用來掛滑車的鉤,乾的頂端伸出一根橫軸,用來掛窺橫。

該儀主要用來測定60度內兩顆星之間的角距離。

地平經儀

此儀主體是地平圈,圈內設有東西通徑,中間為圓盤,用雲柱支撐。四隅用三根龍柱及一根鑄造精細的銅柱支撐,下面是十字交梁,有螺柱用來調整水平。

觀測時,使待測天體與橫表兩端連接到中心頂端的線,保持在同一個平面上,就可定出地平經度。

? ? ?

象限儀

主要部件是一個90度的象限環,環中間以一條騰雲駕霧的巨龍作為裝飾。象限環豎邊上指天頂,下指地心,橫邊與地平線平行,橫豎兩邊相交於圓心。

儀器的背面正中是豎軸,軸兩端是圓的,象限環固定在豎軸上,可做360度旋轉。象限環的圓心,伸出一根橫軸,其上掛窺橫,窺橫下端有立耳,背面設有夾螺子(現已折斷),旁邊有游表(已遺失)。

該儀主要用於測定天體在地平上的高度或天頂距。

地平經緯儀

此儀集地平經儀和象限儀的構造與作用於一體,所不同的是,將象限弧向上,觀測用窺衡,下端開一窺孔可對準待測天體,裝飾上與之前的儀器有所不同。

採用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式的藝術裝飾。使用時減少了由於兩架儀器測量所帶來的誤差。

? ? ?

璣橫撫辰儀

儀器南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御制璣橫撫辰儀乾隆甲子年造」。

儀器分為三重:最外一重叫子午雙圈,雙圈空隙表示子午線;赤道單環與子午雙圈相交。子午圈下半部分用雲座支撐。中間一層由游旋赤道圈和雙層赤經圈組成。最內層是貫於南北兩極軸上的四游環,其中安有一窺管,內有十字絲,使觀測更為準確

千百年後,相同地點

與古人隔著時空對話天地星辰

不勝欣喜

請大家繼續關注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FM106.6

每天晚上20:00-21:00《文化聊吧》

生活還有詩和遠方

《文化聊吧》每周六特別節目

《聞·悟北京》

感謝北京文物局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

供稿:文化聊吧

圖文編輯:郝伊人 曹然 趙倧博

每 天 帶 給 你

新 鮮 的 獨 家 專 訪

熱 辣 的 文 藝 資 訊

無 厘 頭 的 熱 點 趣 聞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藝之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之聲 的精彩文章:

文藝繁榮需要黃鐘大呂 也需要小橋流水
北京國際電影節發布評委陣容 中國影人佔三席

TAG:文藝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