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周:人間有味是清歡——讀汪曾祺《四方食事》,見賢思齊聊美食寫作

第一周:人間有味是清歡——讀汪曾祺《四方食事》,見賢思齊聊美食寫作

2018年4月的第一天,給自己立個新的flag

每周一篇讀書筆記或者讀後感

看自己能否堅持3個月

作為一個吃貨,嘴巴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和美食發生點關係。

受傷後不能外出,宅在家中養傷,美食只能在朋友圈裡看著別人吃了

幸好還有書,就算吃不到,還可以看看這個世界上別人是怎麼寫美食的。

姐姐來家看我,帶來本汪曾祺的《四方食事》

我覺得但凡喜歡看點兒書又喜歡吃的,大概沒有不知道汪曾祺先生的吧。

年少時讀語文課本里的《端午的鴨蛋》,讀到口舌生津,一心只想弄顆高郵鹹鴨蛋來嘗嘗。

後來零零散散的讀過汪先生的一些文章,有小說,有散文,也有關於美食的,卻很少再靜下心來去讀一整本書。

這樣看來,這本《四方食事》算是近些年來讀的第一本汪曾祺的書

同別人讀書不一樣,出於職業習慣,中意軒拿到一本書總是先看看版權頁,印刷紙張,裝幀設計,然後在心裡默默估算一下成本。

好書總是一版再版,汪曾祺的《四方食事》在不同時間不同出版社出過好多版本,這本是天津人民社2017年出版的,32開,硬皮封面,淺灰色的下半面是兩顆很中國寫意風的毛筆畫白菜。這書的設計色彩很是低調,如果擺在書店裡並不會太吸引眼球,卻也符合了汪曾祺文字中那種淡然如水的風格。

這本書的編輯把書中文章做了分類:尋常食道、家常酒菜、四性五味、四方食事、飲食與文化……

細看內容,多是汪先生寫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一些與食物生活有關的隨筆合集,我覺得大多數都是當年老先生隨手寫的豆腐塊文章,被後人收集整理成冊,所以在內容上有著頗多重複之處,有時候前面明明已經寫過了,後面的某一段落中又寫了一遍,初看的時候中意軒心裡還在想,原來名家也會在寫作的時候多次「拷貝」偷懶湊字數。後來看文末的完稿年份不同,才想到,應該是不同文章側重點不同,面對的讀者對象也不同,過去那個年代無論是物資還是信息傳播都比較匱乏,把自己之前寫的素材拿來再次加工寫作,並無不妥。

作為一個經常寫吃吃喝喝文字的吃貨,初看汪曾祺先生這類老派文人談吃的文章,覺得有些寡淡了,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很生動優美的形容詞,連引經據典引用古詩的地方都極少。而在我們這個互聯網時代,寫吃喝幾乎都要加上精修的美食照片,自帶濾鏡效果的美食視頻,視覺感官的刺激要比單純的文字來的強烈。然而,再仔細回想,互聯網上那些成百上千的美食文章當點擊關閉按鈕之後,大多也就立馬忘記了,而汪曾祺的文字,雖然平淡樸實,卻久久難忘,有時候忍不住還要翻看書再看一遍。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儒雅名士,都讀的津津有味,這才是真正的名家,想想中意軒自己寫的東西,特別是那些介紹美食的文章,總是想著用最華麗的詞藻細細描繪食物的色、形、味,在很多時候反倒失卻了事物本味。汪曾祺這位大師,卻能自信地以最樸實的語言描述美食,就像鄰家老爺爺在拉家常,聽他聊四方的美食、風情,長了知識,也長了性情。

「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汪曾祺筆下的談吃文章,由美食的地域性入手,剖析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再由食寫人,從側面表現美食「美」在何處。高明之處是語言文字皆是平實,似一位鄰家老爺爺娓娓道來,全無對文字詞藻的苦心經營或對結構的精心籌劃,不賣弄、不顯擺,如話家常。寫蝦鮮,就說「鮮得連眉毛都掉下來」;寫切膾,就說存其本味,「好吃極了」。不過是最普通平常的字眼,然而卻饒有趣味。他講事物的來世今生,大談美食的製作方法,雖未細講入味之感,然而從製作過程中也可遐想一二了(汪老本身廚藝就很厲害)。例如吃馬蘭頭,「用開水焯過,加醬油、醋、香油攪拌」,閱讀時舌上已有清油酸鹹的感覺。「這是吃春天」,果然是吃個新鮮。

「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後磨碎了的,帶汁…熬一鍋蝦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鹵蝦醬,就著窩頭、貼餅子,在北京的小家戶,就是一頓不錯的飯食。」

「雲南的韭菜花和北方的不一樣。昆明韭菜花和曲靖韭菜花不同。昆明韭菜花是用醬腌的,加了很多辣子。曲靖韭菜花是白色的,乃以韭花和切得極細的、風乾了的苤藍絲同腌成,很香,味道不很咸而有一股說不出來淡淡的甜味。」

「昆明的炒雞蛋特泡。一顛翻面,兩顛出鍋,動鍋不動鏟。」

「番茄炒雞蛋,番茄炒至斷生,仍有清香,不疲軟,雞蛋成大塊,不發死。番茄與雞蛋相雜,顏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紅柿炒雞蛋,炒的『一塌糊塗『。」

」映時春有雪花蛋,乃以雞蛋清、溫熟豬油於小火上,不住地攪拌,豬油與蛋清相入,油蛋交融。嫩如魚腦,潔白而有亮光…另有桂花蛋,則以蛋黃以同法製成。「

尤其是這段寫羊肉的文字,讓酷愛吃羊肉的中意軒產生了立馬去內蒙大吃一頓的衝動。

」在達茂旗吃過一次羊貝子,即煮全羊。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個大銅盤裡。羊頭已經切下來,但仍放在脖子後面的腔子上,上桌後再搬走。吃羊貝子有規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兩條脖子後面的肉,交叉斜搭在肩背上,然後其他客人才動刀,各自選取自己愛吃的部分。「

」羊貝子真是夠嫩的,一刀切下去,會有血水滋出來。同去的編劇、導演望而生畏,有的淺嘗即止,鄙人則吃了個不亦樂乎。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認為久煮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誠然誠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無事。「

在沒有照片,沒有視頻的那個年代,僅僅是文字就讓人看到流口水,文字功底非一般人可比。

看完這本書,中意軒忍不住去某寶買了大煮乾絲的原材料,而且立下了新的願望:要去昆明,去看看西南聯大的舊址,去吃汽鍋雞、米線、還有餌絲餌塊。

讀過汪曾祺寫的美食,我覺著自己要努力要活久一些,要熱愛生活,因為你永遠都想不到會吃到什麼更好吃的東西。

張佳瑋說:樸實字句、大量短句、對民間生活的平靜陳述,這已經成為一種」汪曾祺符號「了。汪先生也不是從一開始,就這麼沉靜自如的。他早年,風格也華麗,也多變,也有殺意,有恨氣,有懸疑。比如《復仇》《落魄》。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文章,都是他老來所寫了。境界到了。

汪先生在寫文章時,語言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簡潔明了又有口語的特點,只是講故事,而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恬淡,卻讓人靜心深思。這是歲月積澱出來的。不敢奢望自己能達到汪先生的境界,但讀這本《四方食事》讓中意軒對於自己文字啰嗦,總極盡辭藻華麗的,妄想面面俱到等諸多弊端開始反思,今後有機會將向汪老的學習,嘗試平淡如水的寫作風格吧。(當然,美食照片是錦上添花,視頻也是互聯網的趨勢,這是要與時俱進的。)

像這本書里汪曾祺先生說的那樣:

當然,還有一種「有味」有可能指這個吃罷四方的高段位吃貨。「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覓味 的精彩文章:

三月不吃肉四月皺眉頭,烤肉居然可以這樣吃!挑剔老饕帶你探秘濟南解放閣附近的烤肉店

TAG:濟南覓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