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總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但是不得不說,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的話,或許你認識不到其重要性。
我真正意義上開始讀書的時候是從高考完那個暑假。在讀中學的時候,總是找借口沒有時間讀書。就想著從高考完開始好好讀書。我的同學會說我很愛讀書,其實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我要開始讀書並不是因為我喜歡讀書,而是我很欣賞讀書的人,我認為讀書的人有著不一樣的氣質。所以,我將讀書強製為一種習慣,強制自己讀書。漸漸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讀書的魅力,以至於後來覺得一段時間不讀書就像少了些什麼,甚至感覺自己變無知了。
所以,現在我要分享一些我讀過的書,希望可以給即將開始讀書的你和已經開始讀書的你一些共鳴。
開始閱讀啦
第一本看的書是《活著》,這本書的作者是余華。這本書講了主人公福貴經歷了生活的變故後,努力生活,一直活著,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後只有他和老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看這本書起源於高三模擬考試的一次閱讀題。接下來進入正題。(歡迎看過的童鞋交流喲)感觸最深的是有慶,有慶在我看來是第一個死的,福貴的父親雖說在時間上比有慶走得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被福貴氣的。從一開始,我就很喜歡有慶這個形象,可是又想,他死的好無辜啊。讀完全書,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反映了那個年代的風潮,同時也包括福貴的轉換。他的身份,由一個少爺變為一個徹徹底底的窮人。我本身對那個年代就不熟悉,這個「流程」也可以讓我更深的去了解那個年代所經歷的一切。能一直活著,在各種困境下,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福貴去當拉炮的兵,在戰壕里時刻記得自己要活著,想要見到家裡的母親、家珍、鳳霞、有慶。還有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春生那悲慘的遭遇,連一直不肯原諒他的家珍都在他最危難的時期告誡他要好好活著。雖然福貴一家都死了,但一直都在傳遞著活著就有希望。余華先生在序中說道以第一人稱,福貴自己來講述他的故事更為恰當。這也是我的一大收穫。
第二本,《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也是余華的,可以連著看,感受一下同一個作者所作,有哪些相似點。
賣血,這個事情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就像許玉蘭說的,血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買不得的。我覺得,第一次賣血和最後一次是最純粹的想法。和《兄弟》對比(後邊會說,也是余華的書),真怕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比如某一次賣血死啦,比如一樂得肝炎死了,再比如二樂永遠沒返城、許三觀賣血差點死了請隊長吃飯也白搭,再比如「文革」時期,許玉蘭被打死。好在,一切都還好。因為在《兄弟》中出現了很多殘暴的畫面,都有些不忍心看了。有機會看一下《兄弟》,這篇里先不說了,下次再寫。
Next,《我這一輩子》,這本書是老舍先生的自傳。
這本書是我在大學裡圖書館借的第一本書,這本傳記中,最開始說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期,從老舍的家庭遭遇說起。之前的認知里,當時的暴行只有宏觀的概念,可真正到一個家庭,一個當初現象的縮影還確是不甚了解。從他被藏在柜子里開始,他經歷的那個年代,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切變革了吧。看到他的父親的死的時候,真是又心疼又憤怒。作為朝廷大官,他有理由保家衛國,可心寒的是皇上和太后卻「逃走」了。這裡,所謂的振奮士氣慘淡的像一個笑話。不得不感嘆那個年代的無奈。最後,想說的是氣節在他心中的地位。年幼失去父親,家中貧窮,無論多苦多難,他都依然把氣節放在第一位。直到最後,我想,氣節在他心中的位置從未變過吧。
最後,《惡意》,東野圭吾的小說,說到東野圭吾的小說,自然就是懸疑、偵探了。
這本書跟《嫌疑人X的獻身》情節上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我覺得最大的相似點就是真相大白的理由。其理由我總以為會是什麼非常大的怨恨,可是最後的理由都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簡單和平常。加賀最後的推理,說出真相的時候,有些突然(你讀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一點,不要太突然)。野野口太厲害了,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一步步將故事引導到他想要的位置。可能惡意不一定要那麼非不可的理由。正如:「一直以為,知道了兇手是誰,推理小說也就結束了,《惡意》徹底顛覆了這一觀念。」
這次就先寫這麼多,以上僅為自己的看法,歡迎交流。(順便說一下,圖片是百度找的)
TAG:四秀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