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未來戰爭中火炮是否會被導彈徹底取代

未來戰爭中火炮是否會被導彈徹底取代

原標題:未來戰爭中火炮是否會被導彈徹底取代


火炮曾被譽為「戰爭之神」,但在近些年來的局部戰爭中,都是導彈搶了火炮的風頭。如美國在幾場局部戰爭中,都是「戰斧」巡航導彈打響戰爭的「第一槍」,甚至在敘利亞戰爭時美國曾一次發射70餘枚戰斧導彈,還有朝鮮經常發射彈道導彈,更是讓世界心驚。伊拉克戰爭中雙方軍隊還沒有接觸,伊拉克的火炮根本就打不著對方,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則通過導彈、飛機的高強度轟炸,就已經達成了部分戰略目的。那麼在未來戰爭中,導彈能徹底取代火炮嗎?


我們先來看看火炮和導彈各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火炮具有以下優點:一是發射速度快,從佔領陣地到發射,幾分鐘就能完成,火力的連續性也比較強;二是能大面積殺傷敵有生力量。火炮集群齊射時,可實現面覆蓋,給敵以大面積殺傷,覆蓋範圍內基本上寸草不生;三是價格相對導彈來說便宜,便於大量裝備。我軍155毫米榴彈炮的發射成本約為3萬元,最貴的炮彈也就幾十萬元。而一枚導彈的價格就要貴得多,一枚東風—21導彈打出去,相當於一噸黃金傾刻之間灰飛煙滅,如我國出口的紅旗—9防空導彈,每枚差不多1000萬美元,並且我國的武器裝備在國際市場上屬於價格比較公道的。四是機動靈活,隱蔽性能好,能夠做到打了就撤,不易被反壓制。五是結構簡單,便於保養,平時維護費用較低。六是戰損後能迅速大量地製造,便於迅速恢復戰力。



但火炮也存在有以下幾個缺點:一是如果沒有制空權,火炮陣地就完全暴露在對方的精確打擊之下,易於被消滅;二是不夠精確,對點目標的打擊,需要通過面的壓制來達到目的。三是相對導彈來說射程不夠遠。炮彈一般射程為幾十公里,需要抵近一線作戰,易帶來人員的傷亡。目前全球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為中國的「衛士」—2D,該火炮系統射程可達400千米左右,能夠射達日本本土。


導彈優於火炮方面有以下幾點:一是智能化程度高。導彈是「導向性飛彈」的簡稱,是一種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至追蹤目標動向的無人化智能武器。二是打得更遠。火炮靠發射葯賦予動能來飛行,射程一般最遠為幾十公里、上百公里不等,而導彈自身搭載有動力系統,洲際導彈最遠射程能達到一萬多公里以上;三是飛行方向可控制。火炮的炮彈發射出去後,就會按照預先裝定的射擊諸元飛向目標,中途無法更改飛行方向(個別改裝後裝有智能導引頭的炮彈除外),而導彈可手動控制或自動尋的,飛行方向可控、可變,精度更高。


但導彈也有以下缺點:一是準備發射時間長,又要通電,又要預熱,有的還要添加推進劑等,快速反應能力相比火炮來說要慢;二是發射時產生大量的熱源輻射和尾跡煙霧,易被衛星偵測到,易於被反導系統摧毀;三是保養成本高。烏克蘭為什麼會將洲際核導彈大部分銷毀掉?一方面是西方忽悠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烏克蘭沒錢,連日常維護保養經費都困難,長期不保養,就有可能發生問題,所以還不如銷毀;四是單枚價格昂貴,在局部戰爭或低烈度戰爭中,使用導彈,無異於牛刀殺雞,是對戰略資源的浪費。五是打一顆少一顆,製造周期較長,可能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如果不能滿足戰鬥的需求,可能就會導致戰爭的失敗。


儘管在現代戰爭中,導彈作用越來越明顯,殺傷力、破壞力、威懾力更強,並被譽為「現代戰爭之神」。但通過以上對比就可看出,火炮並不會被導彈全面取代,導彈有一些達不成的目的和作用也需要火炮來完成。在全面戰爭中,一般國家導彈數量有限,必須「好鋼用在刀刃上」,導彈只用於打高價值目標或實施精準的斬首、摧毀首腦機關、指揮所、兵工廠、煉油廠、核設施等,而佔領對方領土、攻入對方國土、消滅敵人戰場有生力量、實施火力支援等,還是需要火炮與自行火炮來完成。並且在低烈度戰爭中,各方為了控制戰爭規模,一般不會相互發射導彈來使戰爭升級,這時各國火炮性能的多少及優劣,基本上還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火炮仍然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暮鄉關遠 的精彩文章:

從新兵到全能的空降兵戰鬥員需跳哪幾種傘型和機型
槍械「不發火」與「遲發火」在戰場上有哪些危害

TAG:日暮鄉關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