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第一藏」 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天下第一藏」 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 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

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

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展覽時間:2018年4月3日—5月6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

本展覽不單獨收費

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趕緊去預定門票吧!

明天就開始開放啦?

這絕對是一場不可錯過的展覽!

GIF

本次展出重量級真跡5件,分別是:

唐李白《上陽台貼》卷、

宋代蔡襄《自書詩》卷、

宋代吳琚《雜詩貼》卷、

明代唐寅《孟蜀宮妓圖》軸、

清代樊圻《柳村漁樂圖卷》。

?其中一部分珍貴文物:

陸機《平復帖》卷、

展子虔《游春圖》卷、

杜牧《張好好詩》卷、

范仲淹《道服贊》卷,

......?

尚處於休眠期,為保護文物,本次展覽無法展出原作,將用複製品替代。

故宮博物院網紅院長單霽翔曾撰文表示,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周汝昌說:我所平生見到的,文化高人很多,這樣人也少少的。

史樹青說: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

國畫大師劉海粟說: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有人說,張伯駒是當代文化高原上一座寂寞的孤峰,這樣的人再也不會有了。

那張伯駒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天下第一藏

?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項城市秣陵鎮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於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過繼給其伯父張鎮芳。

早年和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公子」

曾在開封謀事的張伯駒,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注》等書。

他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當初僅為愛好,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台帖》等,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晉 陸機 《平復帖》卷 紙本

《平復帖》?比王羲之最名盛名的法帖《蘭亭序》還要早60年,羲獻父子的字跡雖集千萬寵愛於一身,遺憾的是,羲獻父子的真跡幾乎沒有一件能流傳至今。而《平復帖》卻在1700多年的歲月里,躲過天災人禍、戰火紛爭、風雨侵蝕、百代沉浮,奇蹟般的完好保存下來,成為迄今最古的名家真跡。

隋 展子虔《游春圖》卷 絹本設色

《游春圖》卷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則是傳世最早的捲軸畫,也是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合為雙璧。距今1400多年,有人稱它是「國寶中的國寶」。《游春圖》畫卷長二尺有餘,運筆精到,意趣無限,素有「天下第一畫卷」的美稱。

?唐 李白 《上陽台帖》卷局部 紙本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

心繫國寶,用生命守護

如果說,這些國寶原本就舉世無雙,那張伯駒與他的妻子守護它們的故事,則讓這些國寶更顯得珍貴,增加了國寶的厚重度與立體感。賦予了這些國寶新的生命力。

作為大收藏家,張先生的藏品質優量大聞名遐邇,許多藏品堪稱國寶,卻少有人知曉張先生在購藏中所嘗受的辛楚。他不惜傾家蕩產搞收藏,心血付出之多罕有人能比。

游春圖局部

1946年,他偶然發現我國傳世畫作——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正被人售賣,售價240兩黃金。眼看外國人要搶購,自己則囊中羞澀,

怎麼辦?張伯駒為防止國寶散失國外,毅然賣掉自己住房,又借部分錢款把畫買下來。國民黨元老張群聞訊後加倍出500兩黃金乞張先生轉讓,張伯駒不予理睬。後來,日本人慾出30萬元購買,亦遭拒絕。他的「游春主人」的別號也時因此而得之。

張潘夫婦

?《平復帖》是20世紀30年代張伯駒參觀湖北賑災書畫展覽會時遇到的,張伯駒可謂一見傾心,但一開始溥儀要價銀元20萬,張伯駒又沒那麼多錢,只好作罷,但又心有不甘。

想想在這之前,溥心畬所藏的唐人韓幹畫作《照夜白圖》被日本人買走,而後又轉手賣給了英國古董商人戴維德,自此流失海外(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又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購得)。

韓幹《照夜白圖》卷 紙本

擔心國寶再次流入海外,張伯駒先生曾再三輾轉委託求購此帖。直至1937年臘月,溥心畬母親去世急需用錢,才得以4萬銀元成功購得。這4萬銀元還是夫人潘素變賣自己的首飾珠寶才籌集到的。

此後,北京淪陷,張伯駒在攜親人去往西安的途中,又將此帖藏入衣被中,雖歷經離亂跋涉,從未曾離身。為這些價值連城的書畫,張伯駒曾遭汪精衛手下人綁架並索要贖金300萬,否則撕票。但其寧願一死,也絕不變賣所藏。

?這只是張伯駒眾多收藏故事的部分,對於斥巨資購藏並用心血保護的書法名畫,張伯駒和夫人潘素並不視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遺產。

1956年,時任文化部長的沈雁冰(矛盾)

曾親筆簽發獎狀盛讚他

自上世紀50年代起,張伯駒夫婦陸續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使這些文物成為博物館的重寶。

1965年,張伯駒將《百花圖》以及所剩的其他古書畫共計30多件藏品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而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游春圖》、杜牧的《張好好詩》等古代書畫極品現今已成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唐 杜牧《張好好詩》卷局部 紙本

大詩人杜牧留存於世的唯一墨跡

張伯駒5000多大洋收之

如果說,現在的收藏很多是出於一種商業投資的目的,但對於張伯駒,收藏和捐贈文物,除了熱愛,更深層地是出於他的愛國情操。

正如他自己所說:「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願也!今還珠於民,乃終吾夙願。」在他看來,這些文物離他而去,是「得其所哉」。

故宮博物院前的張伯駒與潘素

走進故宮博物院,

感受文物那永垂不朽的溫度與生命力吧!

走近國寶和文物,

領悟張伯駒那

至深的愛國情懷與無私的奉獻精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閃忻書畫藝術館 的精彩文章:

趙無極《大地無形》拍出天價:婚姻不順帶來的痛苦靈感?
宋代人物畫里到底都畫了些啥?

TAG:閃忻書畫藝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