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津市西青區當城村高氏淵源

天津市西青區當城村高氏淵源

《今晚報》「天津社會組織與名人」徵文之二

西青區當城村高氏淵源

高若敏

天津市西青區當城村高氏始遷祖為明永樂初年遷來的高常,高常先祖是南宋樞密院樞密使高桂。

根據各地本宗系老族譜記載:宋金戰爭期間,金攻下北宋都城開封時,先祖高桂時年四歲,隨父高純從祥符(今開封)城東高家嶺,遷居南宋域內的今江蘇省鎮江丹徒。

高桂17歲時考中進士,曾任高郵府知府。後調往南宋朝庭臨安(今杭州)。宋末,元軍南侵,高桂隨軍轉戰福州,再轉戰至廣東崖山。

根據《開封志》記載:危機中,高桂接任陸秀夫任職樞密院樞密使,陸秀夫升任宰相。因崖山戰敗,高桂與陸秀夫及小皇帝趙昺投海殞國,高桂時年68歲。現在廣東崖山還有明朝時期建立的宋「忠義祠」,尊文天祥、陸秀夫、張士傑、高桂等六位英烈人物。

宋元戰爭後期,高桂在丹徒與家人告別,並囑二子高金﹑高玉:元軍至前趕快攜全家逃離;保留後裔香火;教子孫習文習武;莫做元之官。二子挽留父親高桂一起逃亡,被拒。高金摔子高安邦﹑高安國﹑高安民及家屬,高玉隨兄率子高安泰、高安興及家屬,一同從鎮江丹徒出發,經安徽、山東、湖北,歷經六年,逃往河南省蘭陽縣(今蘭考縣)。在蘭陽縣改姓姜,在此居住達十六年之久。於元成宗二年(元元貞二年,1296年),又逃往山西洪洞縣城東三十五里之高庭弼家莊。

同年,再逃往直隸真定路冀州府棗強縣。高金及子:高安邦、高安國、高安民住棗強縣城南關南門內西衚衕道釣魚台後高相院街;高玉及子:高安泰、高安興住棗強縣城西北三里之高家堡,為避難之計分居兩處。高金後裔大部分遷山東東部等地,高玉後裔居棗強縣高家堡長達73年,其後裔成為了明初棗強縣之原住民。

明洪武二年,朱元璋第一次遷棗強縣原住民于山東省,高安泰重孫輩兄弟三人,老大高貴德(殘疾無後)、老二高明德一同從高家堡,被迫遷於山東省臨淄長鬍同村;老三高成德迫遷於山東敬仲鎮白兔丘村。

因兩村相距太近,只有16里遠,根據明朝遷民規定,成年兄弟必分遷至老死不知之地,所以,再次迫遷老大(殘疾無後)、老二于山東省樂安縣(今廣饒縣)陳官鄉高斗村;

老二高明德生五子,長子高興、三子高常、四子高忠、五子高騰,二子無後。

明永樂年,高明德長子高興遷天津市(原河北省)靜海縣宗保村;

高明德三子高常,為當城村高氏始遷祖,首遷原靜海縣(今西青區)高村,至高常第四世高亮再遷天津市(原河北省)西青區(原靜海縣)當城村;

四子高忠南遷山東省博興;五子高騰仍留居山東省廣饒縣高斗村。

南宋高桂後裔至今分布在今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交界的大部分地區,方圓上千公里,近300多個村莊、30多萬人。

僅當城村高常一支後裔就分遷至西青、津南、北辰、寧河,還有河北省各地等近十幾個村,人口達近兩萬人。

現在靜海區、西青區該族後裔正在編修高桂後裔《厚余堂五祖高氏大成譜》,預計今年將付印成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高氏 的精彩文章:

TAG:天下高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