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認識自己,圓滿人生

認識自己,圓滿人生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早上好。在這美好的清晨,讓鳥語花香叫醒我們的心靈,迎接這美好的一天。接下來,一起開啟美好的早晨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都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浩瀚的宇宙中,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做一件事:發現自己並好好經營自己。

神會禪師前去拜見六祖,六祖問他:「你從哪裡來?」神會答道:「沒從哪裡來。」

六祖問:「為什麼不回去?」神會答:「沒有來,談什麼回去?」「你把生命帶來了嗎?」神會

神會毫不躲避,只是高聲問:「和尚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六祖又杖打了三下,才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神會答:「感覺痛,又不痛。」「痛或不痛,有什麼意義?」

神會答:「只有俗人才會因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頭和石頭是不會感覺到痛的。」

「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捨棄一切塵想與貪慾的。見與不見,又有什麼關係?痛與不痛,又能怎樣?無法擺脫軀殼的束縛,還談什麼生命的本原?」

六祖又說:「問路的人是因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還用問嗎?你生命的本原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來問我有沒有看見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問我見或不見?」神會默默禮拜合十。

在神會禪師雙手合十的剎那,你是否在一片智慧禪光中看到了自己呢?

如星雲大師所言,做人應該做一面鏡子,時時刻刻通過對自身的關照來反省,不斷加深對自己的認識。而現實中,人們常常「認識諸世間,不能認識自己」,就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名僧人問智門禪師:「蓮花在尚未出水的時候是什麼樣呢?」智門禪師回答說:「還是蓮花。」僧人又問:「那出水之後呢?」智門禪師:「出水之後就變成了荷葉。」雪竇禪師恰巧從他們二人身邊經過,聽到他們二人的對話之後作了一首詩:「蓮花荷葉報君知,出水何如未出時,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蓮花始終是蓮花,正如本來清凈的人之本性,但若不能正確認識,一疑才解,一疑又生,不能自己解決,反而事事求助他人,必然在疑惑叢生中迷失自我。

當人迷失在對自我的尋找中時,又怎能以一種坦然與平和的心境迎接生命更多的挑戰?

做一個明白人,首先要正確地認識並評價自己,既不可自卑,更不能自傲。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要擦亮眼睛去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發現和重用自己,同時又要時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得意忘形,每個人都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不過是偌大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到底人要認識自己的什麼呢?星雲大師為困惑中的眾生列舉了六點:認識自己的環境,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學識,認識自己的因緣,認識自己的家世,認識自己的志趣。當然,這只是每個人需要了解的一部分而已。認識自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人必須一步一步攀山越嶺,從山中走出來,才能在豁然開闊的視野中看清山的本來面目。

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做一個明白人,才能有一個明朗的未來,到耄耋之年,才不至於悔恨,才不會覺得虛度此生。

人的一生,只和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二是他人。在星雲大師眼中,人生時空本是一個渾融的圓,所以無論自處,還是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就是那個人生時空的圓。要想將這圓畫得圓滿,最重要的莫過於認識自己。

今天的早課暫時告一段落,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平台上的好文章、善知識給更多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就是積德行善!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讓人懼,不若讓人敬
南懷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