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舊光陰。」
「 彼時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
最愛的一家小店因為舊城改造還是即將要搬遷了,於是趕在小店營業倒計時的最後幾天,我決定去一次許久未見的浦口。
如今去浦口可選擇的路線很多(地鐵,公交都十分方便),而我選擇了從中山碼頭乘輪渡,價格很便宜,刷卡僅需1元錢(如果前1小時曾刷卡搭乘公共交通,可享受換乘優惠只要6毛錢)。
順著棧橋從岸上走到江面上一個「四平八穩」、四面透風的「候船區」(躉船),在這裡,你會看到老人們悠閑自在的抽著煙, 孩童們嬉笑著追逐玩耍,大人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年輕人隔著圍欄若有所思般遠眺彼岸,亦或是快門按個不停,好似誰也不趕時間,時間到這裡彷彿凝固了,變慢了……
夏天的時候,輪渡裡面冷氣十足,與1元的票價對比,真的物超所值!伴隨著「嘟—」一聲汽笛,江水滔滔,船影朦朧,長江南岸已漸行漸遠!10min後,輪渡停靠在對岸的浦口碼頭,門一開,電瓶車大軍一涌而出,嗖的一聲就已呼嘯而過,消失在棧橋的盡頭,至此,繁華與落寞,一江之隔,兩個世界。
走出輪渡碼頭
就跌落在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里
時光在此定格
壹
曾經很「大」的大馬路
這條如今塵土飛揚的馬路就是「大馬路」,長約一里地,單邊有高大的梧桐樹,梧桐樹下是上世紀50-90年代留下的老店鋪門面。這裡曾是條被人嚮往的「洋街」—旅店、飯館、銀行、當鋪、商鋪、鏢局、郵局、書館、會館、作坊、戲院、理髮店、照像館、洋貨商店……從街頭到街尾,人聲鼎沸,那熱鬧的情景,不亞於上海的南京路。
如今,昔日的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都隨風逝去。大馬路隨著火車站的停運也失去了它昔日的繁華,近年來更加顯得荒涼。大大的「征」字充斥著整條街道,偶爾會有小年輕慕名來拍照留念,但早已不見當初的繁華。
大馬路的前世坎坷。日軍佔據南京城後,浦口火車站與浦口碼頭成為日軍登陸南京城的通道之一,交通是戰爭最先掠奪的資源之一,大馬路與火車站周邊也成為日本兵的佔領地,由於日軍的盤踞和不斷變化的戰況,浦口火車站周邊壓存了眾多的日本軍人,日軍也同時擠佔了大馬路上的門市店鋪,做起了日本人自己的生意。
大馬路3號、7號、10號曾是日本人經營的料理店,同時也兼營慰安所,大馬路及周邊上演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裡隱藏著日軍侵華時的慰安所,是老一輩浦口人不願提及的傷痛,乃至現在老浦口人都不願來到這附近。
貳
爺爺的理髮店
走到大馬路的盡頭,中間還有一家老舊的大華理髮店,透過理髮室的玻璃窗戶,可以看到整個大馬路的全景。大華理髮店的理髮老師傅姓王,十六歲在下關學徒,出師後因手藝精湛,被當時的浦口大馬路國營大華理髮店聘為首席理髮師,從修面、掏耳、燙髮無所不精。
王師傅現在年事已高,就住在大華理髮店的單元樓上,每天九點便會固定的坐在理髮店的玻璃窗前,看著大馬路的四季。來光顧的都是從青年起就來理髮的街坊領居,從青絲到白髮,和王師傅早已是談天說地的老朋友。
叄
「光陰」雜貨鋪
在大馬路上有著一家經營著80年代各種小「古董」的文藝小店「桐月春至」,最喜歡門頭上的那句「我們愛著舊光陰」。
店裡放眼望去滿滿的都是舊物,有小時候人手一台的小鋼琴,panda收錄機,幸福牌暖水瓶,還有城區的老門牌。店裡每件古物都是老闆收集的,如果不經意間多看了哪個角落一眼,就會不自覺地想起很多泛黃的曾經。
店裡分樓上樓下,可以點咖啡茶飲,在這樣一家充滿故事的店裡,安靜的坐下來,捧一杯奶茶,窩在沙發上,聽一首老歌,逗逗貓,想想也是愜意的很。
那天偶遇在店裡收拾的老萬(老闆),他說:他的小店在這裡已經9年了,這個禮拜就徹底結業了,這些東西、老記憶或許再也沒有了……
肆
離別的站台
浦口火車站也稱為南京北站,始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這座由英國人設計、中國人施工的火車站是津浦鐵路的終點和起點。因現代文學家朱自清的《背影》而家喻戶曉。
從浦口碼頭出來,迎面就是浦口火車站廣場。廣場正面的主體大樓是一幢東西向,分為三層的建築,典型的英格蘭風格,黃色樓體牆面,窗戶高而窄,屋脊紅而尖,屋頂有脊,全部用瓦楞鐵覆蓋。大樓經歷80年風雨,發生過三次大火焚劫,仍然屹立不倒,巍峨挺拔。最令人稱奇的是大樓的地基,是由一棵棵巨大的美國花旗松夯砸下去的。
花了6年時間,這是英國人的設計,在沙土鬆軟的江灘葦塘邊建築的百年老站。像是威尼斯水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腐爛,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氧才朽。
火車站廣場中間還有一座巨大的球型雕塑,這是當年孫中山先生靈柩從北平運送至南京浦口停放的地方。1929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通過津浦鐵路從北京運抵南京在此廣場停留,通過浦口碼頭運過江,最後安葬於中山陵。這場國民政府的「奉安大典」就是在浦口舉行迎靈儀式,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廣場建了「中山停靈台」。
西側是火車站的另一標誌性建築—雨廊,從車站底層外廊不斷通到浦口碼頭。長廊矮小寬闊深長,一對對拱形柱架頂,造型非常優美,一眼望去頗有縱深感和年代感。想當年,旅客從碼頭出來,經過長廊,可以風雨無阻地抵達車站,可能英國人當年也飽嘗南京「火爐」的驕陽,以及梅雨季節同倫敦一樣的綿綿細雨才設計了這個雨廊。
車站大樓東側津浦路上還有幾棟2層的破舊民宅,是當年津浦鐵路管理局高級職工住宅樓,這些房子就是那個年代的別墅—所謂的「長字輩」,指的是站長、列車長,只有這一類鐵路系統的領導才能住「紅房子」。每棟修建都有一部樓梯,室內還有壁爐,是典型的歐式作風修建。不過百年過去,小樓被一批批住客改頭換面,早已破敗不堪。
火車站的月台,是南京很多文藝青年眼中的標杆,小清新拍照的聖地。那天我們沿著當年朱自清父親買橘子的路線,行走在交錯的鐵道上,彷彿時空也交錯了一般。
走到對面的月台前,發現這確實是一個尷尬的高度,想直接跳上去又沒有十足把握,想雙手攀上去又略顯誇張,於是只能學著《背影》中朱自清父親的方式爬上去,想起那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稍胖的身軀,心中一陣酸楚。就是這樣一個背影,牽動了多少遊子的柔腸。偶爾從身邊呼嘯而過的火車頭都在無言地述說著迎來送往的悲歡舊事。
回程路上,我們穿行鐵道,踩在枕木上,一步一個腳印,小心翼翼地走著,安靜到彷彿可以和周圍的環境對話,有不知名的野花,和氣的奶狗,執著的梧桐,冒著淡淡炊煙的站房,閃著迷一樣幽光的信號燈,停留時間待定的舊車皮,延伸開去不見盡頭的軌道……
伍
不能少的「喝餛飩」
在浦口,火車站是必去的,大喜餛飩是必吃(he)的。
新馬路4號浦鐵一村口,大喜餛飩就在馬路上,很顯眼。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家夫妻檔餛飩店在浦口風風雨雨開了近三十年,老闆包餛飩的動作,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小餛飩皮薄肉鮮,柴火滋滋燃燒的炭火味道融進了餛飩里,加上一勺葷油,整碗餛飩的味道,立馬就不一樣了!不僅城裡的人開車過江來吃,外地的食客也慕名到這來一碗。
吃餛飩怎麼少的了辣油!他家的辣油是老闆自己熬的。跟著青花椒、蔥末、蒜末等十幾種辛香料一起攪拌,然後倒上沸騰的熱油炒,所以他家的辣油特別香。
對了,還可以搭配一份豬肉鍋帖和滷蛋,也是這家店備受好評的王牌配搭!
不知道這裡的老味道還能保留多久,也許有天會消失不見,也許有天會被新的高樓代替,但是屬於它的記憶絕不會因此失去了蹤影。
因為始終有一群愛著老浦口的我們「愛著舊光陰」。
圖片版權歸攝影者所有
圖 | 走灰、有您更精彩、圈圈
文 | 木清
編 | 七逃
※他是九·一八事變元兇,妄圖吞併美國,最終慘遭拋棄無後而終
※知道為什麼含羞草會害羞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