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本非節,寒食何禁火?
最新
04-04
清明
新學堂歌 古詩詞歌曲20首
谷建芬
00:00/03:19
01
清明,本不是「節」,而是「節氣」。
和其它古老節氣一樣,是咱們的祖先對大自然氣候變化進行觀察後所做的規律總結描述命名。
作為節氣的清明,漢代便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常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而春播則是以清明為重要標誌。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02
清明作為節日,是大唐時候的事。
而清明之所以在成為一個節日,卻是與另一個真正的節日有關——寒食節。
說到寒食節,其來源更為古老悠久。
可以久遠到原始時代。
遠古的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古人不僅把改換新火種看成一件大事,更是把火視為神聖。
——火對人類的生存、對人類文明的出現與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帶來溫暖。沒有火,人類將茹毛飲血,至少一半時間將生活於黑暗之中。
所以人類給火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如中國有火神祝融的傳說,而西方則有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的神話。
遠古人類視火為上天神明恩賜。為了表示對火神的敬畏,每年更換火種之時,禁火一天,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時間一久,這一天也就衍變成了一個名為寒食的節日。
作為寒食節日在作為清明的節氣之前,但相距很近。寒食節的習俗之一是祭祖。很多時候,人們把這一節日的時間一直延續到清明這一天。
於是,正因如此,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也就合而為一。
但人們多以清明稱之。
而這一節日雖以清明命名,卻是寒食的內容。如掃墓、禁火。
03
如果說最初的寒食禁火起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而後來,它之所以成為一種節日文化流傳很大程度上卻又是皇權強制的結果。
在漢代時,寒食節又稱「禁煙節」。
漢時的王法規定,這一天平民百姓之家不得生火,連做飯都不成。只能吃冷飯。所以才說「寒食」。
白天禁了一天的煙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最後才傳到市井百姓之家。
正如有詩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以前,百姓們為自己能擁有給自己帶來溫暖和光之火而感謝火神上天,而現在便得感謝帝王了。
而這正是帝王們所希望的。
04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曾經人類在遠古的時候,只認為自己所賴以生存的一切都是神明所賜,所以他們敬畏、跪拜神明。
而後來,有了帝王。一代代帝王慢慢改變了他們這一認知。最後,在他們心中,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帝王的恩賜。
於是,人們也就不再跪拜神靈,而只跪拜帝王。
這一跪,便是幾千年。
END
往期
TAG:海鷗的文史雜談 |